所谓辘轳韵、进退韵、葫芦韵,(也称格、体)是指用邻韵入律的一种律诗韵法。一般而言,律诗,除首句可入邻韵外,四个韵字,必须一韵到底,不能押韵部以外的邻韵,这是唐宋以来公认的律诗韵法。但是,自宋始以后,由于社会变革以及南北东西交流的日益频繁,汉语语音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就诗韵而言,可能原来中古音韵系统中的不同韵部尤其是邻韵之间的区别日益淡化,有的甚至融合接近以至于完全相同,汉语的声韵系统也从宋始进入了所谓“近现代声韵系统”。于是,在诗坛,不少诗人开始探索如何根据已经发生变化了的汉语声韵系统来探索格律诗声韵的变格与创新,试图打破原来按中古音韵划分的韵部来选择韵字,扩大用韵的范围。最初的探索也许就是所谓“邻韵相押”。在这方面探索较多的是宋朝诗人项安世与杨万里。而在他们的探索中,使用了“辘轳格”“进退格”来标明这种邻韵入律的新的格律诗韵法。 诗词术语
一、什么叫古风: 古风是一种文学载体,格律自由,不拘对仗、平仄,押韵较宽,篇幅长短不限,句子有四言、五言、六言、七言体和杂言体等。比如李白有古风五十九首: 【古风·其十九】 文李白 西上莲花山,迢迢见明星。(西上 一作:西岳) 素手把芙蓉,虚步蹑太清。 霓裳曳广带,飘拂升天行。 邀我登云台,高揖卫叔卿。 恍恍与之去,驾鸿凌紫冥。 俯视洛阳川,茫茫走胡兵。 流血涂野草,豺狼尽冠缨。
二、什么叫古体诗 古体诗一般又叫古风,从诗句的字数看,有所谓四言诗、五言诗和七言诗等。四言是四个字一句,五言是五个字一句,七言是七个字一句。唐代以后,四言诗很少见了,所以通常只分五言、七言两类。五言古体诗简称五古;七言古体诗简称七古,,而三五七言兼用者,一般也算七古。是与近体诗相对而言的诗体,不求对仗,平仄和用韵也较自由。比如李白的【将进酒】。 【将进酒】 文/李白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三、什么叫四言诗、五言诗、六言诗、七言诗、杂言诗 1、四言:指四字组成的诗句。四言诗基本是四字句写成的诗歌。在上古歌谣及《周易》韵语中,已有所见,到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虽杂有三、五、七、八、九言之句,而基本上是四言体。四言体盛行于西周。春秋时期,战国时期,除楚辞外,其他诗作出现不多。比如曹操的【龟虽寿】 【龟虽寿】 文/曹操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螣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 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2、五言:就是在四言的基础上每句增加一个字,在句子的节奏上增加了一拍,形成了二二一或二一二的节拍群。由于不同节奏在诗中交错运用,就使句式更富于变化,更具有音乐感。它又是一种独立的诗体,大约起源于西汉而在东汉末年趋于成熟。比如卓文君的【白头吟】 【白头吟】 文/卓文君 皑如山上雪,皎若云间月。 闻君有两意,故来相决绝。 今日斗酒会,明旦沟水头。 躞蹀御沟上,沟水东西流。 凄凄复凄凄,嫁娶不须啼。 愿得一心人,白头不相离。 竹竿何袅袅,鱼尾何簁簁! 男儿重意气,何用钱刀为!
3、六言诗:是旧诗的一种体裁,全诗都是六个字一句,不太流行。在《诗经》中已有萌芽。比如王维的【田园乐】 【田园乐】七首其六 文/王维 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朝烟。 花落家童未扫,莺啼山客犹眠。
4、七言诗:古代诗歌体裁,全篇每句七字或以七字句为主的诗体。它起于民间歌谣。先秦时期除《诗经》,《楚辞》已有七言句式外,《荀子》的《成相篇》就是模仿民间歌谣写成的以七言为主的杂言体韵文等。七言诗又包括七言古诗(简称七古)、七言律诗(简称七律)和七言绝句(简称七绝)。
5、杂言诗:因诗中句子字数长短间杂而得名,其句中字数不定,最短仅有一字,长句有达九、十字以上者,以三、四、五、七字相间者为多。其特点是形式比较自由,便于无所拘束地表达思想感情。凡是以情致或气势胜的诗人,对于杂言诗都有极大的偏爱。比如毛泽东的【八连颂】 【八连颂】 文/毛泽东 好八连,天下传。 为什么?意志坚。 为人民,几十年。 拒腐蚀,永不沾。 因此叫,好八连。 解放军,要学习。 全军民,要自立。 不怕压,不怕迫。 不怕刀,不怕戟。 不怕鬼,不怕魅。 不怕帝,不怕贼。 奇儿女,如松柏。 上参天,傲霜雪。 纪律好,如坚壁。 军事好,如霹雳。 政治好,称第一。 思想好,能分析。 分析好,大有益。 益在哪?团结力。 军民团结如一人,试看天下谁能敌。
四、什么叫乐府 乐府:初设于秦,为当时"少府"下辖的一个专门管理乐舞演唱教习的机构。汉初,乐府并没有保留下来。到了汉武帝时,在定郊祭礼乐时重建乐府,它的职责是采集汉族民间歌谣或文人的诗来配乐,以备朝廷祭祀或宴会时演奏之用。它搜集整理的诗歌,后世就叫"乐府诗",或简称"乐府"。它是继《诗经》《楚辞》而起的一种新诗体。后来有不入乐的也被称为乐府或拟乐府。比如【陌上桑】 【陌上桑】 日出东南隅,照我秦氏楼。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 罗敷善蚕桑,采桑城南隅;青丝为笼系,桂枝为笼钩。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缃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 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帩头。 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
使君从南来,五马立踟蹰。使君遣吏往,问是谁家姝。 “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罗敷年几何?”“二十尚不足,十五颇有余。”使君谢罗敷:“宁可共载不?” 罗敷前置辞:“使君一何愚!使君自有妇,罗敷自有夫。
东方千余骑,夫婿居上头。何用识夫婿? 白马从骊驹;青丝系马尾,黄金络马头;腰中鹿卢剑,可值千万余。 十五府小吏,二十朝大夫,三十侍中郎,四十专城居。 为人洁白皙,鬑鬑颇有须;盈盈公府步,冉冉府中趋。 坐中数千人,皆言夫婿殊。”
五、什么叫歌行 歌行:是古代诗歌体裁之一,是初唐时期在汉魏六朝乐府诗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歌行体。比如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还比如白居易的【长恨歌】、白居易的【琵琶行】、高适的【燕歌行】等。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文/岑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六、什么叫赋得 赋得:凡摘取古人成句为诗题,题首多冠以"赋得"二字。如南朝梁元帝有《赋得兰泽多芳草》一诗。科举时代的试帖诗,因试题多取成句,故题前均有"赋得"二字。亦应用于应制之作及诗人集会分题。后遂将"赋得"视为一种诗体。即景赋诗者也往往以"赋得"为题。比如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 【赋得古原草送别】 文/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七、什么叫联句 联句:后人又称其为"柏梁体",是古代作诗的一种方式,是指一首诗由两人或多人共同创作,每人一句或数句,联结成一篇。真伪充满争议的汉武帝《柏梁台诗》曾被认为是最早的联句诗,该七言诗,分别由二十六人各出一句,联接而成,其每句用韵。陶渊明、鲍照、谢朓等人都创作过联句。比如陆士修等人的【月夜啜茶联句】 【月夜啜茶联句】 文/陆士修、张荐、李崿、崔万、颜真卿、叶昼 泛花邀坐客,代饮引清言。 (陆士修) 醒酒宜华席,留僧想独园。 (张荐) 不须攀月桂,何假树庭萱。 (李崿) 御史秋风劲,尚书北斗尊。 (崔万) 流华净肌骨,疏沦涤心原。 (颜真卿) 不似春醪醉,何辞绿菽繁。 (叶昼) 素瓷传静夜,芳气满闲轩。 (陆士修)
八、什么叫集句 集句:大体可分为两种。一种为自撰联,另一种就是集句联。集句联是一种特殊的创作手法。"集"在这里做"聚集"、"集合"解。集句联的范围很广,可以集诗、集词、集骈文、集碑、集帖、集宗教经典,甚至连成语、白话、俗语,也可集。 比如北宋初年大词人晏殊,得一上句:"无可奈何花落去",无一配对,苦思一年,仍未成对,还是王琪提出:何不对以"似曾相识燕归来"。晏大喜,如获至宝,后他将其写进自己的一首《浣溪沙》之中。
九、什么叫排律 排律指长篇的律诗,又称长律。是律诗的一种,格式不拘泥。一般是八言。它是汉族诗歌体裁之一,属于律诗的一种。排律和一般律诗一样,要严格遵守平仄、对仗、押韵等规则,但它不限于四韵,每首最短五韵十句,多的长达五十韵(一百句)甚至一百韵(二百句)以上。除首尾两联外,中间各联都用对仗;各句间也都要遵守平仄粘对的格式。比如杜甫的【上韦左相二十韵】 【上韦左相二十韵】 文/杜甫 凤历轩辕纪,龙飞四十春。 八荒开寿域,一气转洪钓。 霖雨思贤佐,丹青忆老臣。 应图求骏马,惊代得麒麟。 沙汰江河浊,调和鼎鼐新。 韦贤初相汉,范叔巳归秦。 盛业今如此,传经固绝伦。 豫章深出地,沧海阔无津。 北斗司喉舌,东方领缙绅。 持衡留藻鉴,听履上星辰。 独步才超古,馀波德照邻。 聪明过管辂,尺牍倒陈遵。 岂是池中物? 由来席上珍。 庙堂知至理,风俗尽还淳。 才杰俱登用,愚蒙但隐沦。 长卿多病久,子夏索居频。 回首驱流俗,生涯似众人。 巫咸不可问,邹鲁莫容身。 感激时将晚,苍茫兴有神。 为公歌此曲,涕泪在衣巾。
十、什么叫绝句 绝句:又称截句、断句、绝诗,四句一首,短小精萃。它是唐朝流行起来的一种诗歌体裁,属于近体诗的一种形式。绝句一词最早在南朝的齐、梁时代就已出现。“绝句”是从“五言短古,七言短歌”变化而来,唐人赋予它以声律,使它定型,就成绝句。绝句每首四句,通常有五言、七言两种,简称五绝、七绝,也偶有六绝。比如僧志南的【绝句】 【绝句】 文/僧志南 古木阴中系短篷,杖藜扶我过桥东。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十一、什么叫律诗 律诗是唐朝流行起来的一种诗歌体裁,属于近体诗的一种,因格律要求非常严格而得名。常见的类型有五律,七律和排律三种。一首律诗每两句为一联,共四联,第一联(第1,2句)称"首联"(或起联),第二联(第3,4句)称"颔联",第三联(第5,6句)称"颈联",第四联(第7,8句)称"尾联"(或结联)。律诗要求全首通押一韵,律诗通常押平声韵;第二、四、六、八句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广义律诗允许失粘,狭义律诗不允许失粘。有"仄起"与"平起"两式。另外,律诗的格律要求也适用于绝句。比如杜甫的【登高】 【登高】 文/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十二、什么叫试贴诗 试贴诗是中国封建时代的一种诗体,常用于科举考试。也叫"赋得体",以题前常冠以"赋得"二字得名。起源于唐代,多为五言六韵或八韵排律,由「帖经」、「试帖」影响而产生。题目范围与用韵,原均较宽,唐玄宗开元时始规定韵脚。乡、会试用五言八韵,童试用五言六韵。限用官韵,用的全是仄起格。 试帖诗所以采用八韵排律的形式,就是为了附合当时八股文的结构。每韵上、下两句为一联,首联“破题”,次联“承题”,三联“起股”,四、五联“中股”,六、 七联“后股”,结联“束股”。每联一股,合成八股,正如文章的起、承、转、合。(说明:破题和承题,就是把命题的用字拆散分布在第一、二联内。第一联把命题的用字抽用了一部份,所以称做破题,因为是起了破整的作用;第二联则将所余各字凑合上去,所以又称做承联,因为起到了完整的作用。)比如王廷绍的【惊雉逐鹰飞】 【惊雉逐鹰飞】 文/王廷绍 百中虚文囿,苍鹰掠地归;(破题) 如何惊雉影,翻逐鸷禽飞;(承题) 色木罹罗避,心偏窜野违;(起股) 多因魂未定,不识计全非; 路问金眸疾,风卷铁距威;(中股) 几番愁侧翅,一瞬失残翚; 抱木猿犹转,藏林鸟亦稀;(后股) 山梁无猎羽,好自惜毛衣。(束股)
十三、什么叫古绝 古绝为古体诗歌的一种,不受律诗格律束缚。古绝分为五言古绝和七言古绝。古绝与律绝相对论。 比如李绅的【悯农】 【悯农】(其一) 文/李绅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十四、什么叫八病 八病:古代关于诗歌声律的术语。为南朝梁沈约所提出,沈约将四声的区辨同传统的诗赋音韵知识相结合,规定了一套五言诗创作时应避免的声律上的毛病,就是后人所记之"八病"。即平头、上尾、蜂腰、鹤膝、大韵、小韵、旁钮、正钮等八种声病。其对于增加诗歌艺术形式的美感,增强诗歌的艺术效果,具有积极意义,但也带来了一定的弊病。据《文镜秘府论》所述: 1、平头指五言诗第一字、第二字不得与第六字、第七字同声(不管是同平、上、去、入)。 2、上尾指在诗歌声律上犯双声之病。凡上句尾字与下句尾字,或第一句尾字与第三句尾字为双声,皆称“上尾”。 3、蜂腰指五言诗第二字不得与第五字同声,言两头粗,中央细,有似蜂腰。 4、鹤膝指第五字不得与第十五字同声,言两头细,中央粗,有似鹤膝。(近人从蔡宽夫说,以为五字中首皆浊音而中一字清音者为蜂腰,首尾皆清音而中一字浊音者为鹤膝。) 5、大韵指五言诗如以“新”为韵,上九字中不得更安“人、津、邻、身、陈”等字(即与韵相犯)。 6、小韵指除韵以外而有迭相犯者(即九字之间互犯)。 7、、旁纽一名大纽,即五字句有“月”字,不得更安“鱼、元、阮、愿”等与“月”字同声组之字。 8、正纽一名小纽,即以“壬、衽、任、入”为一组,五言一句中已有“壬”字,不得更安“衽、任、入”字,致犯四声相纽之病。
十五、什么叫失替、失对、失粘 1、失替是属于对联术语。失替,指一个句子中,位于2、4、6位置上的字,应该是 平 仄 平或者是仄平仄这样交替的形式出现的,但是,如果出现平平仄,或者仄平平,这就是失替。
2、失对是在对联和律诗中,违背一联之内出句与对句平仄基本对立的规定,当用平而不用平,当用仄而不用仄,这叫做“失对”。如储光泰《京日送别王四谊》诗:“落潮洗渔浦,倾荷枕驿楼”“潮”与“荷”俱是平声字,这是失对。 所谓“对”,是指每联的出句和对句必须是相反的类型:出句是a.平平仄仄平平仄,对句就是B·仄仄平平仄仄平 ;出句是b.仄仄平平平仄仄,对句就是A·平平仄仄仄平平 。也就是说,在对句中,平仄完全是对立的。只有这样,才合乎粘对规律。
3、失粘就是平仄失误,声韵不相粘之谓。即应用平声而误用仄声,或应用仄声而误用平声。所谓“粘”,是指在近体诗的相邻两联中,上一联的对句(即该联第二句)和下一联的出句(即该联第一句)的平仄类型必须是同一大类的:上联对句是“A·平平仄仄仄平平 ”句型,则下联出句是“a.平平仄仄平平仄”句型;上联对句是“B·仄仄平平仄仄平” 句型,则下联出句是“b.仄仄平平平仄仄”句型,也就是后联出句第二字的平仄,必须跟前联对句第二字的平仄一致,平粘平,仄粘仄,把两句粘联起来。
十六、什么叫孤平、拗救 1、孤平是指格律诗的一个句子中,全句除韵脚外,只有一个平声字。这叫做“犯孤平”。有些情况(如处于一句之中的四、五、六字的位置上)是两个仄声字之间夹一平声字,前人也称为“犯孤平”。为了避免“犯孤平”,某些句子的“一、三、五”诸字也不能不论。如“仄仄平平仄仄平”这种句子,其第三字平声如换用仄声字,便只剩下第四字为平声了(韵脚的平声字不计),这就会犯孤平。 2、拗救是指格律诗中出现拗句,采取一定的方式补救,称为"拗救"。拗救的方法,一般有本句自救和对句相救两种。比如:王维【观猎】的尾联出句 “回 看 射 雕 处”, “平 平 仄 平 仄” 再比如白居易的【草】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平”。
十七、什么叫分题、唱和 1、分题是旧时作诗方式之一。若干人相聚,分找题目以赋诗,称分题,亦称探题。 2、唱和是古代诗人相互间应答酬谢所作的诗词。又分:依韵,用韵,步韵、和诗4种形式。其中,依韵又叫同韵,步韵又叫次韵,只作诗酬并不用被和诗原韵叫和诗。唱和诗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有联句、酬和、赓和、追和、和答、分韵、和韵、次韵等(其中联句、分韵带有文字游戏的性质)。就总的情形看,大致分为限韵和不限韵两类。唐以前没有和韵的要求,只要求和诗与原诗语意相应答,和诗比较自由。中唐以后对声律的讲求日趋严格,除了“依韵”、“用韵”,更讲究“次韵”(亦称“步韵”),即依照所和诗中的原韵原字及用韵的先后次序写诗,使和诗越来越受到形式主义的束缚。
十八、什么叫工对、借对、流水对、并肩对、扇面对、合掌 1、工对也就是对仗工整,一般必须用同一门类的词语为对,如名词中:天文、地理、时令、器物、服饰等同一意义范畴的词。比如杜甫《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对仗就相当工整。 2、借对:是属于修辞中对仗一种,也称为假对。它通过借义或借音等手段来达到对仗工整的目。一个词有两种以上的意义,诗人在诗中用的是甲义,但是同时借用的它的乙义或丙义,来与另一词相对。还有假借格、借音对、借义对等,比如"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寻常"一词具有多种含义,一为"平常",一是"八尺为寻,倍寻为常"。前者是一般的副词,后者是数量词,这里用"寻常"来对数词 "七十",用的是它本来具有的数量方面的含义,而诗中用的却是它副词方面的意义。这就是"借义对"。再比如洪觉范《天厨禁脔》有琢句法",其中假借格如"残春红药在,终日子规啼",以红对子(谐紫),如"住山今十载,明日又迁居",以十对迁(谐千)"皆是假借,"以寓一时之兴,唐人多此格,何以穿凿为哉。"文中所举就是"借音对"。 3、流水对也就是两个句子在意义上有连贯、因果、条件、转折等关系的联对。形成一气呵成,畅而不隔,如行云流水,妙韵天成也。比如杜甫的“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与流水对相反,对仗时如对出了两个意思不相贯通的句子,则称为并肩对,往往显得板正生硬。 4、扇面对亦称" 扇对 "。旧体诗对偶格式之一,即隔句对,如第一句对第三句,第二句对第四句。 一首诗中前联与后联形成对仗,便是扇面对。 5、合掌也就是上下两句的某个词或整个的词义完全相同或相似,内容重复,犹如一个人把两只手合拢,形影相叠,反看正看浑如一手;这种情况叫合掌。合掌的形式大致可分为局部性和整体性。局部合掌是个别词义相同,整体合掌是指整句联义相似。无论是局部或整体合掌。
十九、什么叫叶韵、押韵、依韵、限韵、用韵、次韵、步韵、通韵、转韵、换韵、窄韵、宽韵、分韵、挤韵、撞韵、连韵、出韵、落韵、凑韵、重韵、倒韵、哑韵、僻韵、复韵、别韵、犯韵、冒韵、死韵、活韵等
1、叶(xié)韵,一作"谐韵"、"协韵"。诗韵术语。谓有些韵字如读本音,便与同诗其他韵脚不和,须改读某音,以协调声韵,故称。由于语音发展、变化,后人读先秦韵文,有些地方便会感到不押韵,于是就临时改变其中某一字的读音,使之谐合。比如毛公的【西江月·井冈山】 【西江月·井冈山】 文/毛泽东 山下旌旗在望,山头鼓角相闻。 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
早已森严壁垒,更加众志成城。 黄洋界上炮声隆,报导敌军宵遁。 2、押韵即在诗词中,要求某些句子句尾的字的韵母相同或相近。由于从古至今汉字的声韵系统出现了一些变化,因而就有了古代、现代两个声韵系统,所以诗词的押韵也大体上分为两种情况。一是按照古声韵系统来押韵(比如词林正韵和平水韵),二是按照现代汉语的声韵系统来押韵(比如中华新韵)。 3、依韵也就是按原诗词的韵脚,但韵脚的次序可以调整。 4、限韵分两种:一种是“限韵部”,所做的诗只要在限定的某一个韵部中就算合格;另一种是限韵字,就是限定几个同韵部的字,做诗时都得用这几个字,有的还限顺序。 5、用韵只要用原诗词同一韵部的韵即可。 6、步韵:也叫“次韵”,就是和诗词时用原韵,次序不能颠倒。 7、通韵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韵部可以相通,或其中一部分相通。作诗时通韵可以互押。如「平水韵」中「一东」与「二冬」、「四支」与「五微」、「十四寒」与「十五删」等可通押。古体诗通韵较宽,近体诗则受严格的限制。 8、转韵 亦称"换韵"。诗韵术语。指在一定的语音条件下,两个不同韵部的字可以押韵,可以通用。包括对转、旁转和通转。对转:分为阴入对转、阴阳对转、阳入对转,条件是同类同韵腹。旁转:条件是韵腹相近,韵尾相同。通转:不同类同元音。 9、窄韵:诗韵中字数较少的韵部。与"宽韵"相对。 由于窄韵包含的字数较少,运用窄韵创作诗歌就会受到很大的限制。 10、分韵又叫赋韵,是指数人相约赋诗,选择若干字为韵,各人分拈,依拈得之韵作诗,谓之分韵。 11、挤韵是指诗文中用了与韵脚同韵母的字,干扰了韵美效果。就是在诗句中不是韵脚处过多使用同韵的字,读起来让人拗口。 12、撞韵就是在不用韵的那句(白脚)(比如七绝的第三句子)尾字也用了韵脚同韵母的仄声字。比如王安石【泊船瓜洲】: 【泊船瓜洲】 文/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在这首诗中,“江南岸”的岸字便是“撞韵”了,但我们并不觉不好。 再比如韩愈的【初春小雨】: 【初春小雨】 文/韩愈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好去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第三句中的“去处”也撞韵了,而且“去处”是叠韵,还是双撞韵了,我们不仅不觉不好,反而是很好。 再看看“挤韵”。上面例子中的“江南岸”的南字,其实就是犯了挤韵,我们并不觉不好。 所以诗词是一种艺术创造,不懂得基本的格律,显然不得窥其门径。但是,拘泥于规则却是艺术的死敌。面壁十年图破壁,有许多优秀的诗篇的精彩之处,也恰恰是它出格之处。但我们却不能不知道和不了解。 14、连韵就是相邻的两句押韵句,用了同音字作韵字。比如:杜甫的【堂成】 【堂成】 文/杜甫 背郭堂成荫白茅,缘江路熟俯青郊。 桤林碍日吟风叶,笼竹和烟滴露梢。 暂止飞乌将数子,频来语燕定新巢。 旁人错比扬雄宅,懒惰无心作解嘲。 其中“巢”和“嘲”就是连韵。 15、出韵-即俗称之落韵,如押“一东”韵之诗,误押上“三江”韵或“八庚”韵中之字,即为出韵。比如,前一句用“寒山”,后一句突然成了“麻花”。一首诗押律诗的首句用临韵不算落韵,因为首句本来就是可押可不押的,所以允许从宽。这种情况叫“孤雁出群”。 “孤雁出群”是一种从宽处理,有一定的合理性;而“孤雁入群”从宽是没有根据的。当然,诗的结句或结联最重要,能不能出意境往往就在结尾处。出于意境上的考虑,为了不至于因韵害意,有时候偶尔来一次“孤雁入群”,也不是不能容忍。但最好不要滥用,毕竟它与“孤雁出群”不同。至于中间的一些句子出现落韵则是绝对不允许的。 16、凑韵俗称“挂韵脚”。所押之韵,与全句之意义不相连属,而勉强凑合者。就是为了押韵,勉强选用韵部中一个与全句的意思不符合、不连贯、不关联的字,凑成韵脚。 17、重韵即同一韵脚,而重复押之之谓。此在近体诗悬为厉禁,而古体诗则不避。 18、倒韵连两字而成一词者,为迁就韵脚,有可颠倒而用之者。如:“先后、新鲜、来去、慷慨、凄惨、辉光、牛马、地天、玲珑、参商、罗绮、琴瑟、乾坤”等,然须于义不碍方可。如不可而倒之,即称之为倒韵。 19、哑韵哑韵者,为声调不响亮,或意义不明显之谓。如“东”韵之“忡、懵”等字即是。‘葩’即花也,而‘葩’字不响。‘芳’即香也,而‘芳’字不响。以此类推,不一而足。 20、僻韵僻韵又称“险韵”或“难韵”,即生僻之字,如东韵之“蝀翀”等字。再比如比如下平六麻里的“犌”字,有几个认识?又如上平一东里的“蝀”字,偏僻不?有的人专门喜欢找一些生僻的字来显摆。其实,他不知道他显摆出来的正是一种诗病。袁枚老先生说:“李杜大家,不用僻韵,非不能用,乃不屑用也”。 21、复韵凡意义相同之字,如六麻韵中之“花、葩、华”,七阳韵中之“芳、香”,十一尤韵中之“忧、愁”等字,义皆相同,一诗之中双押即为复韵,亦宜善为避之。 22、别韵别韵者,同一字因音韵不同,而意义亦别者,误押之即为别韵。如“重”字于二冬韵作“复叠”解,于二宋韵则作“贵重”解;“降”字于三江韵作“顺服”解,而于三绛韵中则作“下落”解;“鲜”字于一先韵中作“新”字解。 23、犯韵又称冒韵,即不是(同一句诗中)韵脚处用上同韵之字。比如: 相逢之处草茸茸,峭壁攒峰千万重。 他日期君何处好,寒流石上一株松。 这首诗情景描写很到位,意境也不俗。但是,它押的是上平声的二冬韵,而且起句和承句里又有“逢”和“峰”这两个字,也在二冬韵里,这就“犯韵”了。但是我们要注意,“茸茸”二字是叠字用法,或者有些固定词语,不属于“犯韵”。 24、死韵:诗中押韵的句子我们叫它“韵句”。对于韵句而言,如果整句诗的句读重心落在了最后一个字上,也即落在了韵字上,这样的韵我们称之为“死韵”。 25、活韵:根据整句的意思,如果整句诗的句读重心落在韵字之前的别的字上,这样的韵我们称之为“活韵”。 26、窜韵:由于不知道异义、异音的同一汉字分属不同的韵部,作诗就会窜韵 27、三阴平韵:一首七绝的三个韵字如果都是阴平字,也会对诗的韵感造成伤害。比如:王之涣的【凉州词】 【凉州词】 文/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在这首诗中‘间’、‘山’、‘关’组成了三阴平韵,可是我们却感觉不到三阴平的伤害,仍然觉得全诗流畅上口。关键是第二句的‘万仞山’把这句诗做成了“活韵”。一活全活,流畅而完美的音韵,历千年而不衰。 其实这首诗也是“挤韵”的经典大作,大家不妨再仔细看看,作者是如何把“挤韵”的伤害消于无形的。
严格说来,押韵诸戒是对诗人提出的高层次要求,是一种押韵技巧。它所指出的问题,并没有违反诗词押韵的普遍规则,不是诗词创作的硬性规定。但是,它们又确实会对诗词优美和谐的韵律造成一定的伤害,有时甚至是很严重的“硬伤”。所以,要想写好诗词,这些问题是要尽量避免的,或者又是不可避免,却不能不知道有这么回事。
二十、什么叫进退格、辘轳格、葫芦格 1、进退格亦作“ 进退韵 ”。律诗用韵的一种格式。一首诗采用两个相近的韵部来押韵,隔句递换用韵,一进一退,相间押韵,故名。凡诗用韵有数格:一曰葫芦,一曰辘轳,一曰进退。比如杨万里的【嘲淮风进退格】 【嘲淮风进退格】 文/杨万里 絮帽貂裘莫出船,北窗最紧且深关。 颠风无赖知何故,做雪不成空自寒。 不去扫清天北雾,只来卷起浪头山。 便能吹倒僧伽塔,未直先生一笑看。 杨万里的这首作品为仄起平收首句入韵,通篇押:下平一先(船)、上平十五删(关、山)、上平十四寒(寒、看)三韵。属孤雁出群式的进退格。 虽然进退格可押两韵,但要求两韵必须是可以通押的邻韵。 邻韵可通押的分类如下: 1.东--冬,2.江--阳,3.支--微--齐,4.鱼--虞,5.佳--灰,6.真--文--元(半),7.寒--删--先--元(半),8.萧--肴--豪,9.庚--青--蒸,10.覃--盐--咸.。 平声三十韵中唯有歌、麻、尤、侵等四个韵部没有邻韵。
2、辘轳格亦称“辘轳韵”。诗韵术语。与进退格同为用韵的一格。双出双入。即律诗第二、第四句用甲韵,第六、第八句用与甲韵可通的乙韵,如先用“一东”,后用“二东”等,双进双出,前面一格,后面一格,此起彼落,有似辘轳,五七言律诗中经常用到,故称。比如方岳的【餐雪辘轳格】 【餐雪辘轳体】 文/方岳 酒渴来时海不供,山寒餐玉有奇功。/东 柘浆滴处丝糕紫,冰碗擎将片脑忪。/冬 透骨洗清烟火气,满腔顿着水晶宫。/东 人间尘土何堪住,径住琼瑶第一峰。/冬 【辘轳格】、【进退格】在宋及宋之前都是一种实验性质的诗格.至宋.杨万里及其少同好始定格为同一格.即一进一退.
3、葫芦格亦称"葫芦韵"。诗韵术语。与进退格同为用韵的一格。葫芦韵者,一般用在首句押韵的律诗中,前二后三。如"零"、"青"通押,先二韵"僧",后三韵"增"。先小后大,有似葫芦,故称。比如陈造的【次韵杨宰葫芦格】 【次韵杨宰葫芦格】 文/ 陈造 生常信流坎,老不叹漂零。 雪后菊未死,雨馀山更青。 仍烦析尘语,远寄打包僧。 政绩随诗价,多君日日增。
其实 所谓辘轳韵、进退韵、葫芦韵,(也称格、体)是指用邻韵入律的一种律诗韵法。一般而言,律诗,除首句可入邻韵外,四个韵字,必须一韵到底,不能押韵部以外的邻韵,这是唐宋以来公认的律诗韵法。但是,自宋始以后,由于社会变革以及南北东西交流的日益频繁,汉语语音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就诗韵而言,可能原来中古音韵系统中的不同韵部尤其是邻韵之间的区别日益淡化,有的甚至融合接近以至于完全相同,汉语的声韵系统也从宋始进入了所谓“近现代声韵系统”。于是,在诗坛,不少诗人开始探索如何根据已经发生变化了的汉语声韵系统来探索格律诗声韵的变格与创新,试图打破原来按中古音韵划分的韵部来选择韵字,扩大用韵的范围。最初的探索也许就是所谓“邻韵相押”。在这方面探索较多的是宋朝诗人项安世与杨万里。而在他们的探索中,使用了“辘轳格”“进退格”来标明这种邻韵入律的新的格律诗韵法。 本文发表于 2017-03-17 17:19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