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沥青路面破损修复从此不用“开膛破肚”

 大漠3pdliegw0b 2017-03-19


摘要:80后科学家,东南大学交通学院副教授、博导马涛等专家通过10多年科研,针对一些“表面病害”的沥青路面状况,研究出不需要对道路“开膛破肚”,可以直接在原有地面上进行沥青热再生的路面,而且更加耐磨、平坦及不易老化。


沥青路面维修


      2月26日,2015年度江苏省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宁召开,183项科技项目获得奖励,其中不少已经应用于百姓生活。


      80后科学家,东南大学交通学院副教授、博导马涛等专家通过10多年科研,把目光瞄向了每年2亿吨的公路扩建废弃物,团队“公路改扩建废弃物高效循环利用关键技术与应用”项目获得了二等奖。


      马涛现场接受采访时说,中国每年公路改扩建废弃物高达2亿吨,其中利用率仅30%左右,废弃的沥青本身也是高分子聚合物,属于石油的附属产品,不可降解,会对环境造成极大污染。从2002年开始,他和团队展开10多年的持续研究,终于找到了变废为宝的办法。


      “沥青路面有时会有坑洼,有时断裂,变硬变脆,说到底都是因为沥青作为石油的附属产品,有轻质组分和重质组分,时间久了,轻质组分会挥发,氧化、老化,道路就会出现破损。”马涛说,目前,利用他们开发的技术,可以对老化沥青进行还原,恢复原有效能;同时通过“改性”材料,甚至能让老化沥青比原有沥青性能更强。特别对一些“表面病害”的沥青路面,不需要对道路“开膛破肚”,可以直接在原有地面上进行沥青热再生,让路面更加耐磨、平坦及不易老化。目前,该“药方”已经在全国推广。


      江苏省科技厅相关负责人介绍,此次获奖的183项科技项目中,一等奖20项,二等奖56项,三等奖107项。其中,47%获得了国家科技项目的支撑,而由企业牵头完成的项目占51%。此外,这批科技项目更重视科技成果的转化,中青年科技人才已经挑起了科技创新的大梁,183个奖励项目拥有各类知识产权2000多项。奖励项目完成人中,35岁以下的有540人,35—45岁的有560人,二者占全部完成人的65%。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