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如何在美国“交朋友”? (Day 40)

 山清水秀心神怡 2017-03-19

留学这两个字,按我的理解,其实有一个字写错了,应该是浏学,也就是浏览和学习。浏览不是走马观花,而是深入体验,体验和融入美国社会。否则,如果光在课堂上课的话,留学的意义起码打了一半的折扣。而要想真正融入美国社会,最快、最好的途径是多接触一些美国家庭,交一些美国朋友。早些年,很多家长在考虑孩子留学上哪所学校的时候,经常查查学校的中国学生有多少,如果其它条件相同,一定要找一个中国学生多的去。我曾经仔细询问过几个家长这样做的动机,无非是学校里面有中国人,万一孩子到那边一时半会儿适应不了,或者有什么语言障碍,也能有人帮个忙。这么想也有一定的道理,但总的说来,奔中国人扎堆儿的地方走也未必是件好事儿,或者可能是件非常坏的事情。抛去其它原因,主要是对语言的长进和美国社会的了解没什么好处。我从来没有看见过几个中国学生在一起完全说英语的。甚至有个别学生,因为去了总是和中国学生扎堆,几年下来英语没有大的长进,广东话、上海话倒精通了。基于上述原因和安全方面的考虑,在我的留学行前培训里,我甚至教育学生尽量不要和中国学生接触,起码在他们刚到美国的时候。别以为我神经过敏,我有很多案例支撑我的说法。如何在美国“交朋友”? (Day 40)

我有很多要好的美国朋友,教给我很多关于美国的事儿。虽然刻意多和美国人接触,但身为一个中国人,几年下来有几个中国朋友也是在所难免的,我最好的几个中国朋友绝大多数都是学校里面的同学。

好朋友里面第一个认识的是Sam,一个上海人。提到上海人,就又要多说几句。我对上海人的感情是相当复杂的,复杂到现在我也说不清究竟是喜欢还是不喜欢,或者也许根本就不应该用喜欢不喜欢探讨这个问题。出国前第一次接触上海人有一次春天到上海提货,工厂在郊区,由厂子里的一个年轻人带路。春天的上海郊外开满了黄色的油菜花,无边无际一大片金黄的很是好看,禁不住夸了几句。谁知道那个年轻人一听这个来劲了,马上来了一句:“你们哪儿没有吧,北方什么都没有”。我去,头一句没什么,北京城区基本都被水泥盖上了,郊区也没这么大片的,没有就是没有;第二句就有点挤兑人了,颇有点目空一切的感觉,让我对上海人的心理阴影面积立马无限扩张。人都有自尊,马上回了一句:“是没有,可你们这儿有怪哉这种虫吗?”,那哥们儿当时就熄火了。不管是斗嘴还是逗贫,你还得多看几年书,怪哉这种虫只有东方朔见过。

Sam是我在语言课上的同学,第一学期因为补写作,碰巧分在一个班里了。Sam同学的特点是上课总迟到,而且不太注意听讲,有一次来晚了坐在我身边,问我前面讲的什么,就这么认识了。中国学生碰见中国学生,讲中国话自然难免,讨论写作的时候也自动聚在一起,中文加英文的。老师也看出来了,有一次告诉我们,最好是能上课讨论的时候分开,多和美国学生交流,这样从语言和思维方式上才能有改进,否则总听我们用中国话讨论是要影响课堂分数的。没想到Sam自有一套自己的理论,虽然我们都是中国人,但他讲的是上海话,我讲的是普通话,彼此唯一的沟通方式是英文,没想到道理还可以这么讲的。不管怎么说,我还是根据老师的要求严格训练,所以期末一考就过了,Sam因为是移民过去的,有绿卡,对什么都有点不在乎,练的西松二五眼,最后考了两次才过。

对别人,Sam具有很多上海人的特点(你懂的),但不知什么原因唯独对我例外,有什么好烟好酒好大片的,都要和我一起分享;由于他到美国比我早,对美国社会情况知道的也比我多,所以在各方面经常指导我;后来又带我步入了卖电脑这行,共同成为Tri-State 一带Computer Show上的杀手。从和Sam的交往中我认识到,喜欢和不喜欢一个人,是绝对不能仅仅由地域来决定的,很多时候,第一印象未必就那么靠谱。

第二个认识的朋友就是前面提到的小Ch。因为小Ch也是北京人,所以打一开始骨子里就透着谈的来。小Ch刚到的时候手里还稍微有几两银子,晚上我在洗衣店打工,有空了就在电话上闲聊一会儿。今天告诉我他又尝了几种口味的哈格达斯冰淇淋,明天又极力向我推荐其中的几款。物质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我说我这儿正忙着给下学期的学费找赞助呢,谁顾得上那些啊。小Ch马上就来精神了,说你到美国几个月了,连哈格达斯的冰淇淋都没尝过,您干什么来了啊?一副没心没肺,饱汉子不知道饿汉子饥的样子。没过几天,人家又告诉我了,说卖了台VCR,就是放磁带的录放相机。我说你撑的,作业做的完吗?人家说看见价格太便宜了,才国内的几分之一,不买一个玩玩儿在感情上实在说服不了自己。第二天又说了,把前一天那台退了,加了几十美金换了一个更好的,原因只有一个,新换的这台暂停的时候画面纹丝不动。您看录像就看录像,老考虑暂停时候的画面质量干什么呢?我真服了这哥们儿了。

小Ch是个非常有闯劲的人,对周围环境的适应速度比我快得多。别看比我晚到几个月,可人家驾照比我早拿到,车比我早买的。最让我佩服的就是小Ch做事的认真态度。比如说,约好了去哪里玩儿,定的早晨6点到我住的地方集合,人家肯定是5点55到,绝对没有迟到的时候。本科毕业后我去了佐治亚读硕士,小Ch在纽约上州找了一份工作。第一个寒假的时候我会纽约找他,因为他搬家了,所以事先在电话里面告诉我怎么走(那时候没有GPS)。从纽约市到小Ch住的地方有几十英里,中间要拐很多弯儿。他告诉我的路线洋洋洒洒也写了一张纸,那才真叫个详细。从哪个出口出来,走几百米拐弯,然后再怎么怎么走。他住的那个地方我以前从来没去过,就按他告诉我的,愣是一步冤枉路也没走,直接就到了他门口。和小Ch共事的感觉就是踏实,只要他答应下来的,让你心里踏踏实实的一万个放心。

另一个朋友也是Queens College的同学,姑且叫他KW。我们是通过我打工饭馆里面一个叫小菲的美丽姑娘认识的。KW待人真诚,从来没想过坑朋友,但最要命的就是大大咧咧,学习和生活里,就没有能让他认真起来的东西,什么都满不在乎,交给他的事儿,没有他办不砸的。

如何在美国“交朋友”? (Day 40)

《非常美国留学工作室》:

由曾在美国本科、研究生留学并在美国大学任教的海龟主持。

讲美国留学故事,分享美国留学经验,探讨美国价值观,提供美国留学服务,帮助学生成功留学并且留学成功。

近年成功案例:康奈尔大学、纽约大学、华盛顿大学、UC圣地亚哥、UC戴维斯、波士顿大学、UIUC、滨州大学、滨州州立大学、安娜堡等。

微信号:VeryUSA-Liuxue; 

Email:1403696787@qq.com; 

QQ:1403696787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