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智化寺、北平图书馆旧址〖北京〗

 Winfred吴 2017-03-19

 智化寺、北平图书馆旧址 <wbr> <wbr>〖北京〗


 

    帝都有一个好,就是逢周三妙应寺、真觉寺、孔庙、国子监、正阳门、智化寺、大钟寺、先农坛等10几个景点,前200人预约免费,京友们帮我提前1天电话预约成功。它们中很多国保批次都是居前的,而智化寺就是国1,且免费不免票,让集票的我欣喜不已。

 

    我从东四十条足足步行了2公里,才走到智化寺所在的禄米仓胡同。这个藏的紧、躲的深的寺院,我想即便天天免费,来的人也绝对不会多。

   

 

智化寺、北平图书馆旧址 <wbr> <wbr>〖北京〗

智化寺、北平图书馆旧址 <wbr> <wbr>〖北京〗

智化寺、北平图书馆旧址 <wbr> <wbr>〖北京〗

智化寺、北平图书馆旧址 <wbr> <wbr>〖北京〗

智化寺、北平图书馆旧址 <wbr> <wbr>〖北京〗



    智化寺占地近1.3万平米,建于明正统8年(1443年),曾是明英宗朱祁镇时期太监王振的家庙,仿唐宋“伽蓝七堂”,建筑一水黑色琉璃瓦,内部尚保留有明中期梁架、斗拱、彩画等。

 

    整个寺院规制完整。由山门、钟鼓楼、智化门、智化殿、东配殿大智殿、西配殿藏殿、如来殿等组成,四进院落,建筑循序渐进,高潮迭起。

 

 

智化寺、北平图书馆旧址 <wbr> <wbr>〖北京〗

智化寺、北平图书馆旧址 <wbr> <wbr>〖北京〗



智化寺、北平图书馆旧址 <wbr> <wbr>〖北京〗

智化寺、北平图书馆旧址 <wbr> <wbr>〖北京〗


 

    山门横匾上有“敕赐智化寺”,得益于王振的得宠,其早年就是太子朱祁镇的陪侍,朱祁镇即位后,王振得掌司礼监,权力隆盛,为非作歹,人品为世人所垢。瓦剌犯境时,他竟然力主英宗亲征,结果英宗被俘,是为“土木堡之变”。国朝震动,羽林将领樊忠激愤难平,一刀王振魂消魄丧。

 

    明代宗继统大宝后的8年,已是太上皇的英宗复辟,重登御座,想起了这位死心蹋地忠心不二的当年的小伙伴,为他重修家庙,立塑像以慰藉过往的岁月。香火延续了300年后,在清乾隆时期,终以王振奸佞定位,塑像砸毁,王振的影子才算是彻底退出了智化寺。

 

 

智化寺、北平图书馆旧址 <wbr> <wbr>〖北京〗



智化寺、北平图书馆旧址 <wbr> <wbr>〖北京〗


 

    智化殿原有释迦牟尼等3世佛和木质漆金18罗汉坐像,可惜1972年移往了西山大觉寺,现在摆设的3尊佛,虽年代稍早,但微小无体量。2层的如来殿最为精彩,两边山墙有成千上万的佛龛,里面盈斥了近万个小佛像,楼上不让上,那个被寺僧盗卖到美国的藻井就出自楼上。

 

 

智化寺、北平图书馆旧址 <wbr> <wbr>〖北京〗

智化寺、北平图书馆旧址 <wbr> <wbr>〖北京〗

智化寺、北平图书馆旧址 <wbr> <wbr>〖北京〗

智化寺、北平图书馆旧址 <wbr> <wbr>〖北京〗

智化寺、北平图书馆旧址 <wbr> <wbr>〖北京〗


 

    西配殿藏殿里的金丝楠木转轮藏,是帝都现存的唯一一个明代转轮藏,这个藏经的八角形须弥座木橱,立面雕满佛像,8个角柱上从下至上雕天龙八部护法逐天,最上为浮雕金翅鸟、龙女、神仙、狮兽等图案,精美绝伦。

 

    低工资任聘的退休老太极为负责,在门口高举双手,左摇右摆,干扰我拍转轮藏,我说,您老歇歇吧,您手再长,也没有长焦拉的长。拍照是为了记忆、宣播和分享,这个理由不牵强。

 

 

智化寺、北平图书馆旧址 <wbr> <wbr>〖北京〗

智化寺、北平图书馆旧址 <wbr> <wbr>〖北京〗

智化寺、北平图书馆旧址 <wbr> <wbr>〖北京〗


 

    智化寺还有一个非物质遗产,即“智化寺京音乐”,当年都是王振私带出宫的,将皇家音乐化为己用。500年来竟然传承下来,算是个奇迹。时值15点,是5个艺僧登场免费演出的时间,云罗,鼓,笙,笛子和管子交互和谐。

 

    他们预备演出的曲目有10个,那天是《小华严》、《清江引》、《金五山》3个曲子,座下最后只剩我一个听客,尽管高亢绵长的声音并不悦耳,但我依旧给了掌声和谢谢,毕竟我听到了曾经故宫娱乐的欢音。

 

 

智化寺、北平图书馆旧址 <wbr> <wbr>〖北京〗

智化寺、北平图书馆旧址 <wbr> <wbr>〖北京〗

 

============================================================================

 

 

智化寺、北平图书馆旧址 <wbr> <wbr>〖北京〗


 

    北平图书馆旧址在故宫西北角的文津街,现在是中国国家图书馆的一个分馆。门口保安似乎不管,进出两便。3开间牌坊式大门,灰墙绿顶红门,壁饰琉璃花妖娆丰满。一进大门便是气场十足的主楼,宽绰的广场上,左右2跟缠龙华表,中间是国旗高扬的旗杆。

 

    北平图书馆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清末,1928年国民政府定都南京后,在教育部的动议下,将在北平的国立北平图书馆和北平北海图书馆合并,名称统一成“国立北平图书馆”。出于老馆舍分散和书籍保管的考虑,重新选址,造一新的国家性图书馆则实出必要。

 

 

智化寺、北平图书馆旧址 <wbr> <wbr>〖北京〗

智化寺、北平图书馆旧址 <wbr> <wbr>〖北京〗

智化寺、北平图书馆旧址 <wbr> <wbr>〖北京〗

智化寺、北平图书馆旧址 <wbr> <wbr>〖北京〗



 

    新址选在紧邻北海西侧的清御马圈旧址上。丹麦人莫律兰的设计方案脱颖而出,其谙熟中式建筑之传统,辅以西式元素。1931年建成,耗银元240万,款项皆来自退还的庚子赔款,是当时远东最先进的图书馆之一。

 

    图书馆由主楼,东西配楼和后翼楼组成,主楼位于汉白玉须弥式基座上,前有2只肥硕的石狮,丹陛中间为龙形雕石,基座上辅以杆栏和叭嗄。楼为2层钢混结构建筑,重檐庑殿式,绿色琉璃瓦覆顶,下方是绘制青绿彩画的额枋,柱身绿色,通体气派高雅。由于闭门,无法看到内部装饰,是为遗憾。

 

 

智化寺、北平图书馆旧址 <wbr> <wbr>〖北京〗

智化寺、北平图书馆旧址 <wbr> <wbr>〖北京〗

智化寺、北平图书馆旧址 <wbr> <wbr>〖北京〗

智化寺、北平图书馆旧址 <wbr> <wbr>〖北京〗

智化寺、北平图书馆旧址 <wbr> <wbr>〖北京〗

智化寺、北平图书馆旧址 <wbr> <wbr>〖北京〗


 

    当时的图书馆下设购书委员会、编纂委员会和阅览部、善本部等8部,有各种文字的书籍40余万册,包括善本、金石拓片、舆图等,敦煌经卷、《永乐大典》残本和1914年从承德避暑山庄文津阁移来的《四库全书》尽在其中,而街名也因文津阁而来。它也成为当时国家最高等级的文化系统的核心之一。

 

    国朝新立后,这里改名为北京图书馆,1987年又选新址紫竹院旁,建了一个更为现代化的图书馆,1998年更名为中国国家图书馆。老馆见证了历史的变化,承载的过往成为一种记忆。

 

 

智化寺、北平图书馆旧址 <wbr> <wbr>〖北京〗

智化寺、北平图书馆旧址 <wbr> <wbr>〖北京〗

智化寺、北平图书馆旧址 <wbr> <wbr>〖北京〗

智化寺、北平图书馆旧址 <wbr> <wbr>〖北京〗

智化寺、北平图书馆旧址 <wbr> <wbr>〖北京〗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