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目光,总是落在别人身上,然后又投映给自己那颗本来就已经脆弱,敏感的心。 记得高中第一次一个人在校园独自穿梭行走,总会感觉别人的目光好像全部围绕在我身上,目光里议论纷纷着这个一个人行走的孤僻的人,我明明是走在学校的路上,却总以为四周都是互相窥探的豺狼虎豹,心中怀揣不安。 知道每一次准备发朋友圈,总是删删改改不停,希望自己恰到好处的语气和表情不那么高调,也尽量显眼。 在每一次准备做一件大事的时候,心里首先想就是做好之后别人羡慕的目光,或者遭遇挫折后别人的鄙视和不屑。 总是期待先得到别人的认可,否则不会给自己肯定自己的机会。总是担心别人的揣测,所以把真实的自己包裹的严严实实。 毛姆曾经这样比喻“也许我们的心上都有一个缺口,它像个空洞,呼呼的往灵魂里灌着寒风”,寒风呼啸出我们灵魂里的孤单,敏感,它们在心的缺口上日夜生长,而当我们总是把目光落在别人身上时,好像一面反光镜映射刺眼的日光,更使那些孤单,敏感的萌芽如野草般肆虐生长,在每一次我们所思所想的时候,激烈的搅动着不安的心。 我们为什么那么在意别人的看法,从原生家庭的教育上看,也许是因为我们从小就被教育要去“做讨人喜欢的孩子”,我们通过改变自己的行为去赢得长辈和父母的喜爱,所以长大后我们也会拼命的改变自己的行为获得外界的认可以此得到人最基础的安全感。父母从来不会去教孩子自我审视——把自己的目光放在自己身上,用自己的经验和价值去判断自己的行为是否正确,而是把自己的目光落在他人身上——通过观察他人的行为,得到他人的评价来判断自己的行为。当我们养成了这个习惯之后,我们不会再拥有真正的个性自由了。 不过,有些人应该也忘记个性自由是多么可贵的东西了。当初看《论自由》中写到人的个性自由那章,“个性自由”四个大字赤裸裸的在我眼前解释它的可贵,我不仅是汗颜了,而既是痛惜又是怜悯。痛惜自己也痛惜别人,那些比我更加拼命的追求别人的认可的人。害怕他们只记得自己苟延残喘的追求别人赞叹的目光,追求如雷的掌声,追求把曾经鄙视自己的人压在脚下的痛快,追求同学聚会上别人的溢美之语,害怕他们以为最真诚最坦白的自己为别人所不容,他们怯懦,因为知道草率的人云亦云,因袭俗套是最舒适的求生之道而屈服。当他们从别人的认可中终于感到自己足够强大的时候,恰恰不知道自己俨然变得更加渺小。因为他辜负了做人的初衷了。 我们不该忘记人都是造物者的杰作,这些杰作里,有的与众不同一点,有的别出心裁一些,但是绝没有粗制滥造品,那些看上去普普通通的作品,里边却偷偷藏着奇妙的能力。他们都是可爱的人,他们充满灵性和智慧,他们身上的每一块肌肉,每一颗笑容都属于他们自己的,只是属于他们自己的,他们去为自己的喜好而欢笑,为自己的不满而悲歌,从不该谗言献媚,降低自己的灵魂。 当我们相信人是那么可爱自由的杰作,我们应该懂得那份“若为自由故,两者皆可抛”的大义凛然,我们应该知道自己拼命的寻求别人认可的姿态是多么卑微,造物者看到这样的人,怕是要扼腕叹息了吧! 我们总是对自己挑挑拣拣,却从来不吝啬于对自然的赞美。那些花树,热烈的开放的我们去拥护喝彩,含蓄内敛的开放的我们也少不了低调淡泊的溢美之词,所以很多人诗意的谈着,来世做一棵树吧,我们就可以脱离他人的目光,真正的做自己了,高高在上,安静无扰,享受自己的阳光和雨露,开心时开出花来,悲伤时甩下叶子去。可是,若我们生在此时,便无处可逃。 寂静无人时,我们的心口上也许灌着寒风,为了逃避孤单选择了乞求别人的认可。其实,我们也许应该多一点的,是对自己的相信,我们要多做的,是把目光落在自己身上,好好爱自己。 至今仍不会忘记读了尼采的《迄今为止你真正爱过什么》而幸福的在寂静的校道里飞奔的夜晚,那一刻,我的心口忽然就没有了缺口,心里暖烘烘的,仿佛得到了另一个灵魂的拥抱。“当它念及自己真正的解放时,它便隐约感觉到了其万古不移的幸福准则。”那个真正的解放,便是我们不再把目光落在别人身上,真正爱自己的时候吧! 而一切,唯有自渡。但是在漆黑的夜里,无边的水路,我们都是一起远航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