息风是平息的肝风,止痉就是制止的痉挛抽搐,主要是肌肉、躯体的痉挛。四肢主要是抽搐,根据这个取类比象,在中医学当中,认为风胜则动,凡是动摇的都是有风。诸风掉眩的掉,这个动摇不定,都是属于肝风的,但这个肝风是内生的,由于脏腑功能失调而产生的病理现象。
它的治疗功效,内风一般称为息风(外风一般称为祛风),这一类的药,主要就是通过平息肝风,收到制止痉挛抽搐的效果,所以叫作息风止痉。
功效,就叫息风止痉,可以简称止痉,或者简称息肝风。
过去不规范地使用的时候,有的叫平肝息风,讲平肝潜阳药的时候说过,平肝息风可能有三种情况,1)平肝潜阳加息风止痉,2)仅仅指的是平肝潜阳,3)仅仅指的是息风止痉。
所以我们就提倡专门的息风止痉,或者单纯的平肝潜阳,都不要称为平肝息风。平肝息风是平肝潜阳和息风止痉合併以后的一种简化了的功效术语,它是两种不同的功效合併在一起。
它的主治就是肝风内动,临床表现就是肢体的痉挛抽搐为主的。但是这个临床上能够引起肢体痉挛抽搐,导致肝风内动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涉及的病证也是不一样的:1)最常见的所谓的肝热生风,或者热极生风,因为高热,尤其是一些儿童,容易发高烧,三十八度多、三十九度多,就开始出现了痉挛抽搐,这个叫热极生风,或者叫肝热生风,这个主要出现在小儿的急惊风。2)温热病,热盛也可以生风,或者有的中风,或者癫痫,也可能属于这种情况,肝经热盛。3)另外阴虚风动,肝阴耗伤不能润养肝的经脉,出现虚风内动。这种痉挛抽搐比较轻微,这个在温热病后期,热邪耗伤了真阴,经常能够见到。4)儿童长期的吐泻,脾胃虚弱,就会造成慢惊风,前人说的土虚不能荣木。长期的脾胃虚弱,脾土亏虚,吐泻不止,好像很贫瘠的土地,上面长的树就很细,很细的树很容易就不能禁风,稍微有一个风吹,就容易摇摆不定。根据这样的自然现象,把它叫作土虚不能荣木。这是慢惊风、慢脾风,很多是属于一个虚寒证。5)另外破伤风,风毒,从破损的伤口进入人体,首先它感受的是外风,然后引发了内风,出现了破伤风,整个肌体的痉挛、抽搐都很重。所以对于破伤风来说,既需要祛外风,又需要息内风,它是外风引动的内风。以上是常能够见到肝风内动的一些情况。
小儿的急惊风、温热病的热盛动风、中风、癫痫,这些很多都属于热极生风的;小儿的慢惊风属于虚寒证;破伤风,外风引动内风等等,这样的一些病证,虽然它的病因不一样,病种不一样,但是就肝风内动这一点来说,它都是共有的,都是相同的,都需要息风止痉的药物来缓减痉挛抽搐的症状。关键在对于不同的原因,不同的病证,在配伍,体现不同的治法。
息风止痉药的性能特点。
息风止痉药的药性,有一定的规律性,只能说是一定的,也就是说多数息风止痉的药,或者说作用比较强的息风止痉的药,一般是寒性的,比如说羚羊角、牛黄,或者钩藤、地龙,包括前面的比如说蚕蜕这样的药,都是作用比较强,比较典型的偏于寒性的。也有平性的,比如天麻、白僵蚕这样的一些药物。也有偏于温性的,防风、蕲蛇,包括洋金花,后面的蜈蚣,这样一些药,都是偏温的。
所以这类药的药性有一定的规律性,但不是很明显,它是偏寒的、偏温的、平性的都有。但是重要的,是偏寒性的,因为临床上的肝热生风最常见,最多,这一类的药就最重要。
药味。这一类的药当中,有相当的一部分药物,有甘味,比如说钩藤或者天麻这样的一些药有甘味,就把甘能缓,这个甘能缓也包括了缓和筋脉的挛急,就是缓和痉挛、抽搐,人为地把它连在一起,这个有一定的意义,与甘能缓,定为甘味。但实际上更多的药仍然是考虑它的真实滋味,比如说一些动物的药,羚羊角或者地龙,那个咸味,实际上是真实滋味。有的药它是从另外的功效,比如说这个全蝎、蜈蚣,它以辛味为主,实际上它能通络,有辛散的作用特点,本身它又有刺激味。
所以这一类的药物的药味,没有典型的规律性。
归经很有规律,和前面的平肝潜阳药一样,主要是归肝经的。
作用趋向,它是从摇摆不定,让肢体安静下来,是一个沉降的。
=================================================================================
羚羊角
【出处】 ------《神农本草经》
【来源】 为牛科动物赛加羚羊 Saiga tatarica Linnaeus的角。主产于新疆、甘肃、青海等地。全年均可捕促,但以秋季猎取最佳。粉碎成细粉,或镑成薄片,生用。
【性味归经】 咸,寒。归肝、心经。本品咸寒,主入肝经,长于清肝平肝,解毒定惊,为肝热惊风要药。
【功效】 息风止痉,平肝潜阳,清肝明目,清热解毒。
【应用】
1.用于肝风内动证。本品有良好的清肝热和息风止痉之效,为清热息风之要药,最宜于热极生风所致痉挛抽搐。治温热病火热炽盛,引动肝风之高热神昏,痉挛抽搐者,常与清肝热、息风止痉之品配伍,如《通俗伤寒论》羚羊钩藤汤,以之与菊花、钩藤等同用。若治痰热痫证,抽搐昏仆者,可与其他息风止痉、化痰开窍之品,如牛黄、全蝎、地龙等同用。
2.用于肝阳上亢证。本品有平肝潜阳之效,又长于清泄肝火,治肝阳上亢而兼肝火之头晕目眩,可与钩藤、石决明、牡蛎等平肝潜阳之品同用以增效。
3.用于肝热目疾,肝火头痛。本品清泻肝火而明目、止痛,其力较强,故宜于肝火上炎所致之目赤肿痛,目生翳膜或头痛者,可与清肝明目或清热泻火之品配伍。
4.用于温热病热毒炽盛之证。本品善能清泻心肝之火,并可清热解毒。治温热病热扰心神之壮热神昏者,宜与清热泻火、凉血解毒之品配伍,如《和剂局方》紫雪丹,以之与石膏、玄参等同用。若热毒炽盛发斑、出疹者,可与生地黄、赤芍等清热凉血之品同用。
【用法用量】 煎服,1~3g,宜单煎2小时以上,取汁服。磨汁或研粉服,每次0.3~0.6g。
【使用注意】 本品性寒,脾虚慢惊者忌用。
【参考资料】
1.本品含磷酸钙、角质蛋白及不溶性无机盐等。其水煎剂、醇提液、水解液及注射液均有不同程度的解热作用;水煎液、醇提液有镇静、催眠作用,而水解液镇静作用显著,并能抗惊厥。羚羊角尚有抗炎、镇痛、降压作用。此外,水煎液能兴奋离体肠管和子宫,而水解液则抑制肠管、兴奋子宫。
2.羚羊角的传统用法多研粉或煎服。而该品应用又以治急症者居多,现今有注射剂、灌肠剂等新剂型较宜于临床急用。
3.山羊角为牛科动物青羊 Naemorkedus goral Hardwicke的角。其功用类似于羚羊角,能息风止痉,平肝潜阳,清肝明目,但其力薄弱,用量偏大,约10~15g。亦用于肝风内动、肝阳上亢、肝热目疾等。
【古籍摘要】
1.《神农本草经》:“主明目,益气起阴,去恶血注下……安心气。”
2.《本草纲目》:“入厥阴肝经甚捷……肝主木,开窍于目,其发病也,目暗障翳,而羚羊角能平之。肝主风,在合为筋,其发病也,小儿惊痫,妇人子癎,大人中风搐搦,及筋脉挛急,历节掣痛,而羚羊角能舒之。”
【功效鉴别】
羚羊角与牛黄相鉴别:
羚羊角与牛黄皆属常用的名贵中药。两者皆性寒,归心肝经,均能息风止痉,清热解毒,都可用治温热病热极生风、小儿惊风之壮热神昏,惊厥抽搐等症。不同之处在于:
羚羊角 ──清热解毒之功也常用治热毒发斑。且本品又善于平肝潜阳,清肝明目,又常用治肝阳上亢所致的头痛眩晕、烦躁易怒,以及肝火上炎所致的头痛、头晕、目赤肿痛、羞明流泪等症。
牛 黄 ──清热解毒之功也常用治咽喉肿痛,口舌生疮,以及痈疽疔毒等热毒壅滞郁结之证。同时,本品又善于清热化痰开窍,又常用治温热病热入心包,中风,惊风,癫痫等痰热蒙蔽心窍所致的神昏、口噤、痰鸣等症。
羚羊角的止痉的作用比较强,仅次于蜈蚣、全蝎,应该说,比其它的很多药,都更为明显。但它又是一个典型的清热药,所以在临床上羚羊角主要用于肝热生风,尤其是在温热病、小儿急惊风、中风,肝热内盛的最为适合。对于温热病,它又是一个清热解毒药,它清肝息风的同时,还有清解热毒作用。
它又是一个平肝潜阳的药,对于肝阳化风,阳气亢逆无制出现的有些早期的一些肝风内动徵象的时候,也很适合,所以它主要适合于热证,肝热盛,或者热毒盛,或者阳气过亢,这样的肝风内动证。
反过来讲,因为它的寒性比较强,儘管它的息风止痉作用比较好,对于虚寒性的肝风内动,比如小儿慢惊风这一类不宜使用。
在息风止痉方面,根据不同的情况作相应的配伍。在温热病当中,根据卫气营血的不同阶段,配伍相应的药物或清热解毒药。1)针对肝阳化风更多的是配伍平肝药,羚羊钩藤汤,配伍钩藤,它同类的也是能够平肝的,还可以配伍比如天麻这一类的。2)小儿惊风,配伍一般的清肝热的药,比如菊花、蝉蜕这一类。配伍的原则大至这样。
另外这个药也是一个平肝潜阳的药,用于肝阳上亢,尤其是肝阳上亢兼有肝热比较盛的,因为它的清肝的作用也很好,只不过现在羚羊角作为普通的肝阳上亢用的不多,价格比较高昂。一般肝阳上亢是个慢性病,用量也要比较大,服药的时间也比较长,从经济上都不能承受,更何况是还有其它的原因。
清肝明目在古方裡面尤其是在唐宋时期,大量的治疗肝热目疾的方,就用羚羊角来命名,羚羊角汤、羚羊角散、羚羊角丸,很多。现在一般的肝热目疾,能够清肝明目的药,羚羊角虽然有效,一般不会考虑使用,大材小用。主要是在温热病当中,把羚羊角的息风止痉、清肝热或者清热解毒综合起来考虑,热毒比较炽盛,肝热内盛出现了痉挛抽搐,甚至于神昏澹语那样的一些情况才考虑。
如果是单独的肝阳上亢,单独的肝热目疾,或者单独的一般的疮痈肿痛,不会考虑到羚羊角。
因为它比较名贵,一般就不要作汤剂,作汤剂量就要大,经济上就更受不了,药材更不能允许,所以一般把它磨成很细的粉来吞服,作为散剂在使用。
=============================================
牛黄
【出处】 ------《神农本草经》
【来源】 为牛科动物黄牛 Bos taurus domesticus Gmelin. 或水牛 Bubalus bubalisLinnaeus的胆结石。主产于西北、东北地区,河南、河北、江苏等地亦产。牛黄分为胆黄和管黄二种,以胆黄质量为佳。宰牛时发现胆囊、胆管或肝胆管中有牛黄,应立即滤去胆汁,将牛黄取出,除去外部薄膜,阴干,备用。
【性味归经】 苦,凉。归肝、心经。
本品味苦性凉,主入心肝,既善清心豁痰开窍,又能凉肝息风止痉,且解毒功良。故为痰热闭窍、高热动风及热毒疮疡等证之要药。
【功效】 息风止痉,清心肝热,化痰开窍,清热解毒。
【应用】
1.用于温热病热极生风,小儿肝热惊风等肝风内动证。本品有较强的清心、凉肝及息风止痉作用,故宜于热盛动风之痉挛抽搐者。治温热病热邪亢盛,引动肝风之壮热,抽搐者,常与清热解毒,息风止痉之品配伍。因其又能化痰开窍,对肝热生风而有痰热内盛、窍闭神昏者,尤为适宜。若小儿内热痰盛之急惊风,可与清热,化痰、开窍药同用,如《古今医鉴》牛黄抱龙丸,以之与天竺黄、胆南星等配伍。
2.用于温热病热入心包,中风等窍闭神昏证。本品既清心热,又可化痰,并能开窍醒神,故宜于热痰闭阻心窍所致神昏、痰鸣者。治温热病,热陷心包之高热、神昏、谵语者,常与清泻心火,开窍醒神之品配伍,如《温病条辨》安宫牛黄丸,以之与麝香、栀子、黄连等同用。若中风昏迷,口噤不开者,亦与开窍类药物配伍。痰火扰心,痫证发作,神昏抽搐者,亦可与化痰开窍,息风止痉之品配伍。
3.用于咽喉肿痛,外科疮痈等。本品有良好的清热解毒作用。治咽喉肿痛,口舌生疮,甚则溃烂者,常与其他泻火解毒之品配伍,如著名经验方六神丸,以之与珍珠、冰片等同用。若治外科痈疽疔疮等,宜与清热解毒、散结消肿之品同用,如《疮疡经验全书》牛黄蟾酥丸,以之与蟾酥、雄黄等配伍,内服、外用均可。
【用法用量】 入丸散,每次0.2~0.5g。外用适量,研细末敷患处。
【使用注意】 非实热证不宜用,孕妇慎用。
【参考资料】
1.本品含胆汁酸、胆汁色素、胆红素、胆甾醇、胆绿素,维生素D及多种氨基酸;亦含钠、钙、镁、铁、铜、磷及胡萝卜素等。此外,尚含粘蛋白、脂肪酸及肽类成分。牛黄有解热、镇静、抗惊厥、利胆、强心等作用;胆红素有明显降压作用;牛黄酸能镇痛、促进大脑发育。此外,牛黄能促进红细胞生成,亦有抗炎、抗休克作用。人工牛黄有祛痰作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有抑制作用。
2.今有人工牛黄,系从牛胆汁或猪胆汁经人工提取加工制造而成,其性能、功效与天然牛黄相似,并被广泛应用,但功力不及;主治咽喉肿痛、痈肿疮毒等热毒证。而温热病之神昏、抽搐者,仍以天然牛黄效佳。
3.牛科动物牦牛及野牛的胆囊结石亦有与牛黄相似的功效。但作用强度如何,尚待研究。
牛黄的药材来源于黄牛、水牛以及西藏高原的犛牛,野生的牛类,它的胆囊或者胆管裡面的结石。这个本身是一个病理的产物。凡是牛生病了以后自然形成的牛黄叫做天然牛黄,品质是最好的。
牛黄不止四种功效。息风止痉,清心肝热,既能清心热,又能清肝热,化痰、开窍,清热解毒,六个方面的。在这六个方面,牛黄现在用得比较多的主要是三个方面的功效。
第一个是息风止痉,牛黄和羚羊角一样是寒性比较明显的一个药物,它同时又能清心肝热,清热作用也是比较强的,所以它也是适用于肝热生风。在临床上主要用于温热病,心肝热盛,或者心肝的热毒炽盛引起了痉挛抽搐;同时还使用它的开窍作用,窍闭神昏,患者出现了昏厥、昏迷,是它所有的功效的一种综合运用。
在温热病当中,六个方面的功效可以说都相关,因为温热病当中出现了窍闭神昏,往往与痰热闭阻心窍有关,所以化痰的功效也用上了,这是牛黄最佳的应用,也就是用于温热病的热极生风、小儿热极惊风等肝风内动证,它与牛黄所有的功效六个方面都是相关的,不仅仅是息风止痉,有神昏的开窍,有痰的化痰,本身有热毒,有心肝热盛,都普遍都使用到了。
第二个用得比较多的就是清热解毒作用,用于咽喉肿痛,比如说“六神丸”,裡面就有牛黄和麝香这些药一起使用,和其它的疮痈肿痛。疮痈肿痛一般的可以用,但更多的是用于比较严重的,作为一种恶疮,热毒比较炽盛,比如说容易走黄的疔疮,或者有的会引起热毒攻心的,疮毒攻心的这样的一些证候。还常常用于肿瘤、一些癌症类似于热毒疮痈的一些病理的现象,用牛黄来清热解毒的。
第三个是单独地把它作为一个开窍的药使用,但不多,往往是在温热病当中的窍闭神昏或者中风,这和开窍药可以联繫在一起。
除了以上三个方面其他用的就不是很多,比如普通的心热或者肝热证,牛黄是有效的,但现在一般并不选用,比如说一般的心热,引起了心烦不安,用它来清心除烦,没有这个必要,栀子、黄连、郁金这些都能够收到明显的效果,用不着再来选用牛黄。普通的肝热证,甚至肝热的目赤肿痛,或者肝热引起的头痛眩晕,它也是很有效的,但一般不会选用。比如说肺热的咳嗽痰多,用来清肺祛痰,完全有效,而且效果还相当好,但是一般也不会选用,因为类似的药物,价廉物美的比较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