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浅谈中华农业文明的发展史!

 好了明理 2017-03-19

浅谈中华农业文明的发展史!

中国,是一个地域广袤的多民族国家,中国的传统文明,是一个农业文明。讲述中华农主体地位的时代,是农村聚落遍布大江南北的时代,也是农民开始真正出现的时代。我们现在讲的三农,农业、农村、农民都是在那个时代里真正出现的。

浅谈中华农业文明的发展史!

农业是一种很有地域性特色的产业,具体的地理环境不一样,形成的农业类型就不同。中国的农业类型,大体上有三种:游牧农业类型,分布在西北方草原地带;旱作农业类型,分布在黄河中下游地区;稻作农业类型,分布在长江流域。三种农业类型的地域分布,就是中华农业文明的三个板块。在三个板块的中间,夹着两个小地带,一个是农牧交错带,一个是稻旱混作区。中国的形成过程,就是在这三大板块的交业文明的故事,应该从仰韶时代开始说起。因为仰韶时代是农业在人们整个生计模式中占据融中逐渐完成的。

三大板块之间相互关系的历史变动,可以分成两个大的时段:从仰韶时代到秦汉时期,大约有3000年左右的时间;从殷周之际到晚期,大约也是3000年左右的时间。两个时段有一段交叉时间,是殷周秦汉时期,中间发生了春秋战国时期的大变革。

浅谈中华农业文明的发展史!

第一个时段,农业历史主要围绕着稻作农耕板块和旱作农耕板块之间的相互关系展开。不可否认,稻作农区的社会发展水平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是高于旱作农区的。两种差异性显著的农耕类型,矛盾的焦点在于对水的态度,一种需要排水,一种需要引水,所以闹得不可开交。在冲突中出现了中原地区尧舜禹一边忙着治水,一边打苗蛮的景象,对外战争冲突与对内公共治理相互交杂的过程中,便形成了最早的中华文明。在整个夏商周三代,中原与南方的矛盾也没消停过,征三苗、打南蛮一直是三代王朝对外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周昭王甚至亲征死在了路上,就是著名的“昭王南征而不复”。稻作农区的强势也一直都保持着,楚王竟然可以一路凯歌,跑到中原去问鼎,就是显著的例子。直到战国秦汉时期,稻旱两个农区的矛盾才最终解决,大型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使得水旱从人,对水也就可以各取所需,所以,在战国秦汉时期里,秦楚之争,亡秦必楚,秦灭六国,却又被楚国的遗老遗少联合着一群底层农民整垮了整个秦帝国,经过一系列的重新洗牌,南北两个原本格格不入的农区终于实现了一体化的进程。秦汉以后,便是双子星座,相互补充,在中央王权的控制下两者调剂余缺,互相支援,再也没有出现过旱作农区和稻作农区之间的大决裂。

浅谈中华农业文明的发展史!

第二个时段,农业历史主要围绕着游牧农业板块和农耕板块之间的相互关系展开。晚商开始,西北草原地带突然出现一群骚扰北部边境的游战族群,把殷商王朝搞得很疲惫,一边为虐着东夷,一边打着南蛮,还得腾出手来应付西戎北狄的骚扰,不服输的殷商王朝很快就在穷兵黩武中被周人取而代之。周人本来窜于戎狄之间,生于夹缝之中,又亲眼目睹了殷商的败亡,经验丰富的周人与西戎北狄的关系处理地很好,农与牧两大板块之间的差异性也不可避免地慢慢萌发着。周秦汉唐长达千余年的历史中,农牧之间都在进行着拉锯战,农可富国,牧可强兵,农牧各有优势,即便农区修了万里长城,也经常挡不住游牧民族的铁骑。从唐到宋元时期,这种拉锯战的格局终于还是转变成了农与牧之间的长期对峙,而且,宋王朝的节节败退还是让牧区的蒙古族占领了整个中国。虽然从形式上把农区和牧区合到了一起,但没有能够长久。直到经历了明清时期的再次重新洗牌,才把农牧区实现了一体化。最终用一种游牧民族入主中原,农耕民族开实现了农牧之间的合一,而且,这种一体化进程在晚清时期面临更大的外部敌人时得到了进一发牧区的形式步的强化。汉族不再排外,而要讲“满蒙回藏汉”五族共荣了,五族中有四个族都是游牧民族。

浅谈中华农业文明的发展史!

从两个时段上来看,三大板块两两对决,分别经历了兴起、交流、冲突再到最终一体化的历史进程,也是两个时段里历史发展的两条主线。从而也逐渐扩大着中国的地域版图、扩充着中国的民族构成。回过头去看春秋战国时期,这一“古今一大变革之会”,正好处在两个时段相互交叉的时期里,“南夷与北狄交,中国不绝如线”,或许真的一语道出了这个变革时代空前绝后的深层背景,因为从农业史的角度看,整个中国历史进程中,确实没有哪一个时段能像那个时期一样,面临双拳难敌四手的复杂状况。

浅谈中华农业文明的发展史!

或许,我们的“中国”,也就是在三大农业类型板块的相互交流融合中,彼此冲突后又先后实现两两板块一体化的过程里,逐渐形成了今天的模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