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主讲 吴春玉老师,上海师范大学附属外国语小学语文教师,小古文讲师团成员,著有散文集《我用往事读懂你》。 小朋友们,周末好!欢迎收听“小古文微讲堂”!今天,我们读一个富有想象力的神奇故事。在这个故事里,有作者天马行空的想象,字里行间能感受到一种无所束缚的自由。 很久很久以前,在广阔幽深的北海里有一条鱼,它的名字叫鲲。这就是故事中的主人公——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 鲲是一条怎样的鱼呢?它有多大呢?书中这样说—— 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 好大的一条鱼呀!大到不知道它有多少千里,实在是大得超乎想象!跟着老师来读,一边读,一边想象鲲的大——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 这条大鱼还会变化,不知道生活了多久,它变成了一只鸟,一只叫鹏的鸟—— 化而为鸟,其名为鹏。 这是一只怎样的鸟呢?书上这样说—— 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 鹏的脊背,也不知道有多少千里长。这该有多大啊!请你跟着老师读,别忘了,一边读一边想象,尽可能地想象那几千里长的样子—— 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 你想象的鹏有多大呢?如果鹏飞起来,会是什么样呢? 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当它振动翅膀奋起直飞的时候,翅膀就好像挂在天边的云彩。多么壮观啊! 跟着老师读—— 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这只鹏鸟,在大风吹动海水的时候,就要迁徙到南方的大海去了。书上说—— 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南方的海,是天然的大池。 南冥者,天池也。 这么大的鸟,会怎么飞向南冥呢?在《齐谐》这本书里就记载着它飞翔的情景。《齐谐》,就是专门记载怪异事情的书。你看—— 《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齐谐》上记载:“鹏往南方的大海迁徙的时候,翅膀拍打水面,能激起三千里的浪涛,它环绕着旋风飞上了九万里的高空,乘着六月的风离开了北海。”让我们一边读,一边想象那被翅膀拍打着的水面、那激起三千里的浪涛、那九万里的高空、那六月的大风以及乘风飞翔的鹏吧—— 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怎么样?这个故事里的鲲大不大,鹏大不大?这个故事里的想象力是不是很丰富?这个故事是战国时期的哲学家庄子在《逍遥游》中记载的故事。庄子的想象力极为丰富,语言运用自如,灵活多变。让我们再来感受一下吧! 北冥有鱼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选自《庄子·逍遥游》,收录在《小学生小古文100课》) 请你自己读一遍吧,注意一边读,一边想象。 北冥有鱼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接下来,你能根据提示背诵下来吗?请你试试吧! 北冥有鱼 北冥有鱼,( )。鲲之大,不知( )。化而为鸟,( )。鹏之背,不知( )。怒而飞,其翼若( )。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 )。南冥者,( )。《齐谐》者,( )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 )也,水击( ),抟扶摇而上者( ),去以六月息者也。” 背得怎么样? 其实,在古代很多的诗词作品中都延续了鲲、鹏雄伟壮观的意象,或表现凌云壮志,或描绘宏伟景象。你看—— 唐代的李白在《上李邕》中这样说: 大鹏一日同风起, 扶摇直上九万里。 假令风歇时下来, 犹能簸却沧溟水。 宋代的苏轼在《观浙江潮》中这样说: 鲲鹏水击三千里, 组练长驱十万夫。 红旗青盖互明灭, 黑沙白浪相吞屠。 我们中国人关于鲲鹏的美好想象就这样延续下来,《逍遥游》中的鲲鹏就是最初的源头。 北冥有鱼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