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有关中医、气功和特异功能之杂感

 願隨身 2017-03-19
有关中医、气功和特异功能之杂感
 
(1)中国自把“分科的学问”作为“科学”的日文定义栽接于中华之后,衍化百余年。从“科学”就是“正确的”代名词到“科学”就是“真理”的化身,直至定义为至高无上的宗教审判庭的终审裁决者。过程并不复杂,但是对中国科学的正常发展伤害极深。结果是:中国已经成长为经济大国的时候,真正的科学、发明却寥若晨星,处于侏儒状态,反伪科学斗士独耀星空,成为世界科坛罕见的奇异人文景观。
    (2)“赛”先生总是要同“德”先生相伴的。“一阴一阳之谓道”即是。与德先生“离异”的“赛”先生,孑孓独行是不可能走远的。在反伪科学斗士猖獗的环境,不可能矗立真正的科学大厦。中国的科学界对此好像至今还不太明白。
(3)“特异功能”的记录起码有千年的历史。人们企图用现有科学的方法去探索它的究竟,少说也有百年的经历。虽然都无果而终,但是人类总是“屡败屡战”。这正是真正科学精神的体现。有赞成,有反对,有非议,这本是德先生 和赛先生之所以联姻的必然现象。如果加入了意识形态浓重的行政干预,那么无论是“支持”还是“反对”,都是对科学精神的伤害。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当初决定“特异功能”作为人体生命科学的“突破口”,而加以国家级投入之时,就是因为没有把德先生放在眼里的结果。多年之后,又突然粗暴地将此项研究一棍打死,撤销了所有的支持,还是因为没有把德先生的存在放在眼里的缘故。捧杀和打杀看似形式不同,然而后果是一样的。根源也相同--无视德先生的存在。
(4)“特异功能”能否成为“人体生命科学”的突破口,三十年的事实已经作了回答:不能。当初曾经有过“中医、气功、特异功能”作为新人体科学研究三大支柱的讨论。很遗憾,“中医和气功”早早地被抛弃了。“人体科学”成为“特异功能”的代名词。事实上,当初所确定的是这样的方向:“用现代实验科学手段揭秘特异功能”。以为排除中华文明人天合一整体观的指导,轻视中医和气功数千年的经验积累和理论积淀,单纯用现有的科学手段,就能“破解”人体生命过程特殊现象的本质。三十年的时间不算短,作为学界,是应当认真探讨过往的研究思路得失的时候了。埋怨是没有用的。
(5)过去三十年,人体生命科学研究并非一无所获。中医在衰败,这是不争的事实。但三十年来总算弄清楚了,中医衰败的根本原因是(被迫?主动?)放弃了数千年来形成的中华人天合一的价值评估体系。气功则名亡而实存,也是不争的事实。“名亡”的原因很复杂,这里不予置评。“实存”的结局却令人感到一丝宽慰。原因是建国六十年来数千仁人志士踏踏实实、兢兢业业的工作堆砌成两仟伍佰玖拾壹篇论文构成的丰碑。虽然这些成就已经成为历史,但却牢牢地稳立于中华文明殿堂之中。任由何人、何时、何地煽动何种风,点何种火,她都将安详地端坐在那里:“釵在奁中求善价”。
“特异功能”的研究,目前虽然无果而终,但长远地看,终究是要水落石出的。改进思路,摒弃浮燥,坚持真理,也许在不远的将来,还会“柳暗花明又一村”。
 
(此文是一位中医和科技界的老前辈所撰写,出于某种原因不愿公开姓名。)
原文注解如下:
尊嘱拜读了XX先生之大作。
我很早以前就知道人体生命中的特殊现象存在。上中学时翻阅了家藏1933年版商务印书局出版的百科全书,内中就有关于1913年维也纳-彼得堡超长距离思维感传实验的详尽记载。1979年由于工作的关系得以近距离观察这种现象,并曾经十分感兴趣。直到有一次,亲自设计了一个实验之后我,意识到,当今人类的能力和知识结构均不足以胜任“揭秘”之道,从此敬而远之。因此,先生托我评介此文,实在是力不从心。有感于先生之请,有几句肺腑之言,仅供先生参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