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2017-03-20 晓镜 读库 读库。 ▼ 朋友托我帮忙带半天小孩,说可以给他讲绘本,因为他特别喜欢听故事。我满口答应,心想,一上午的时间,讲两本绘本应该差不多了。 万万没想到,一个小时就解决了五本!累得我口干舌燥,小孩儿还一个劲地在问,还有吗还有吗?后来和另外一个朋友聊起,她说,你要是给我家那个讲,十本都不够他听的! 大笑之余,我却开始反思,一本绘本真的只需十分钟就能讲完吗?讲绘本真的就只是看图说话吗? 作为一名相信实践出真知、喜欢用数据说话的理工生,我觉得必须通过实验才能得出可靠的结论。于是,趁着春暖花开,和几个朋友一商量,实验开始了。 ◆ 实验人员:四位4-6岁的小朋友及陪同家长 ◆ 实验时间:3月11日 ◆ 实验地点:北京市朝阳区朋友家中 - 实验目的 - 探索绘本的阅读方式,把一本好绘本读透,而不是草草读过就买新的。(家里的绘本越堆越多,也蛮苦恼,毕竟现在房价这么贵,哪有那么多地方可以放。) - 实验器材 - 1. 地球仪1个 2. 明信片2套 3. 纽扣、贴纸、胶水等拼贴画材料 4.《镜像》4本,《地图(人文版)》1本 《镜像》是珍妮·贝克的一本无字书,从起床、吃饭开始,描绘了两个小男孩的一天。他们一个生活在澳大利亚,一个生活在摩洛哥,互不认识,彼此的生活很不同,看起来没有任何交集,实际上这两个小孩之间暗藏着某种关联——澳大利亚的小孩买了一张漂亮的地毯,这张地毯正是来自摩洛哥。 珍妮·贝克是一位极富有人文关怀的作者,通过这本书,她试图传达给小朋友这样的世界观:世界并不是孤立的,而是彼此映射,相互关联,就像一面镜子。 步骤 1 : 阅读前 聊聊天 再进一步问,吃的什么?谁做的饭?你们的一天是怎么开始的?最后,请他们画一画当天吃的早餐。 步骤 2 : 阅读中 动动脑 《镜像》这本书的装帧设计很特别,可以同时阅读在澳大利亚和摩洛哥发生的两个故事。 但考虑到这次参与实验的小朋友年纪都不大,同时阅读,信息太多,怕他们看不过来,因此选择了先读澳大利亚的故事,再读摩洛哥的故事。 2-1 拿出绘本,先展示封面,用提问的方式引导他们观察 封面上有什么? 这个小男孩在干什么? 他在哪儿? 四个小朋友都回答,他在房子里。 接着就问,房子在哪儿? 五花八门讨论一番后,引出澳大利亚。 2-2 拿出地球仪,插播一小段地理课 先找到中国,再找到澳大利亚。 简单介绍澳大利亚的概况,通过展示明信片上的国旗、帆船、悉尼歌剧院、袋鼠,帮助孩子建立起对澳大利亚的印象。它的国旗很特别,也可以鼓励小朋友动手画一画。 有个小朋友说,以后要去澳大利亚玩,找绘本里的小男孩,还要买明信片。 你永远想不到,哪一本书,哪一句话,会在小朋友的心里埋下一颗种子。毕竟我也是因为青春年少时看了三毛的《撒哈拉的故事》,长大后真的跑去了一个叫巴布亚新几内亚的地方工作了几年。 本文作者:晓镜 · 读库编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