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艾灸治百病】吐泻的艾灸解决方法

 培训班背包 2017-03-21


概述

上吐下泻是指起病急骤,呕吐和腹泻症状同时发生,成交替出现,可伴有腹部疼痛,甚而厥脱、亡阴、亡阳等。与单纯性呕吐或腹泻有所不同。


此症在历代文献中称为霍乱,意即这种疾病起于仓卒,病情严重,变化迅速,上吐下泻,挥霍撩乱不安。在中医文献中,霍乱吐泻可分为寒、热、干、湿等类型。腹痛吐泻交作者为湿霍乱;腹部绞痛,吐泻不得,烦躁闷乱者,为干霍乱(又称绞肠痧)。本病多发于夏秋季节,病因不外乎外感时邪和饮食不慎两个方面,临床二者常相互为因。饮食不慎,包括食物不洁污染、暴饮暴食、恣食生冷瓜果。外感时邪,多见于夏秋之季,或暑湿秽浊,或寒湿秽浊,或疫毒病邪入中等,两者常可交替或同时发生,脾胃损伤,清浊相干,升降失司,气机逆乱,所以吐泻交作而为腹痛吐泻之症。因其吐泻,津液过量丧失,故在短时间内,即可出现形容憔悴,目眶下陷,筋脉挛急,手足厥冷等危重证候。主要包括暑湿型、寒湿型、虚寒型、食滞型、时疫霍乱五种证型。


霍乱之名首见于《内经》。《素问·六元正纪大论》云:“太阴所至为中满,霍乱吐下。”《伤寒论》云:“呕吐而利,名曰霍乱。”此后历代医家,凡提到霍乱,除描述吐泻症状外,常述及心腹绞痛。所以民间又有绞肠痧之称。但必须知道,中医学所说的霍乱,主要是指以上吐下泻症状表现为主的胃肠道病证。


本症涉及现代医学的急性胃肠炎、霍乱、食物中毒等。

常见病因及症状

(l)暑湿型:发病较急,腹部绞痛,卒然吐泻交作,吐物酸腐,泻下黄水样便,或带黏液,臭秽难闻,烦热口渴,胸脘痞闷,或伴有发热头痛,肢体疼痛,共则转筋拘急。小便黄赤,舌苔黄腻,脉多滑数。


(2)寒湿型:急性发作,呕吐清水,初起时所下带有稀粪,继则下利清稀,或如米泔水,不甚秽臭,腹部疼痛或不痛,喜热喜按,胸膈痞闷,四肢冷,口淡不渴,小便清而量少,舌苔白腻,脉多濡缓


(3)虚寒型:上吐下泻不止,吐泻物如米泔水,腹痛喜暖,面色苍白,汗出,四肢厥冷,恶寒蜷卧,拘急转筋。大便清稀,完谷不化,胀满厌食,口淡不渴,舌质淡白,舌苔白,脉细或沉迟。


(4)食滞型:呕吐酸腐,腹痛胀满,吸气厌食,多见先吐后泻,泻下粪便酸臭,泻后病减,稍缓又痛,舌苔厚腻,脉滑或弦滑。


(5)时疫霍乱:起病急骤,剧烈呕吐腹泻,呕吐呈喷射状,大便初如泥浆,继呈米泔水样便,无粪臭,多无明显腹痛,口干而渴,双眼凹陷,指皱,皮肤苍白,冷汗如雨,甚则小腿抽掣,拘急转筋,脉浮或细涩。

病情分析与鉴别

(1)暑湿吐泻与食滞吐泻:二者均为实证,症状类似。暑湿吐泻多发于夏秋之交,暑湿交蒸,秽浊之气侵入体内,郁遏中焦,脾胃升降失常而呕吐,水湿下迫而泄泻,气机阻滞而腹痛。食滞吐泻,四季可见,多由饮食不节,暴饮暴食,损伤胃肠而致病。食滞中焦,脾胃升降失职,运化无权,致上吐下泻,腹痛腹胀,嗳气厌食。


(2)寒湿吐泻与虚寒吐泻:均有寒象。寒湿吐泻多因贪食生冷,夜宿寒湿之地,外邪侵袭胃肠,致清气不开,浊气不降,清浊交混致上吐下泻,肠鸣腹痛而喜暖喜按,为实证。虚寒吐泻则由中焦虚寒,阴盛阳衰,寒湿凝聚,脾失健运,胃失和降而吐泻,因阴盛阳虚,故症见面白肢冷,恶寒蜷卧等虚寒症状。


(3)时疫霍乱吐泻:人体感受暑热疫毒之气,或误食腐败污染之物,致使胃肠功能紊乱,清浊不分,升降失调,《内经》所谓;“清浊相干,乱于肠胃,则为霍乱”其特点是发病急骤,吐泻剧烈。全身津液损耗殆尽,故见双眼凹陷,形体干瘪,小腿转筋,此症病势危急,具传染性,临床症状当以寒证居多。

艾灸取穴


艾灸体会

针灸治疗霍乱吐泻可以起到救急的作用。霍乱吐泻多取腹部穴治疗。“尤宜灸上脘、中脘、神阙、关元等穴”,远端取穴多选下肢穴,若吐泻频繁导致电解质紊乱,则应采用综合疗法。霍乱多发生于夏秋季节,属急性时令疾病,应以预防为主。注意饮用水与食物的清洁、起居处所的环境卫生,亦即外避时邪、内慎饮食。发现有食物中毒、急性胃肠炎及真霍乱患者,必须与当地防疫卫生部门全力合作,积极救治,系统膈离,防止流行扩散,查明中毒原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