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独步今古咏梅诗-记北宋隐士【林逋】的梅花情结

 山居阁 2017-03-22




李震坚 1987年作 《梅妻鹤子》


独步今古咏梅诗

----记北宋隐士林逋的梅花情结

唐代有一个卢藏用,考上了进士没去当官,却隐居于终南山。后被唐高宗征召入京,官拜左拾遗,时人讥讽为“随驾隐士”。唐睿宗迎道士司马承桢至京,将还,藏用指终南山谓之曰:“此中大有佳处,何必至远?”承桢徐答曰:“以仆所观,乃仕宦捷径耳!”藏用面有愧色。“终南捷径”一典便由此出。走这条捷径的当然不止卢藏用一人,如吴筠,史称其“善属文,举进士不第。性高洁,不奈流俗。”遂隐居嵩山,可他偏偏爱写诗,诗流传到了京师,玄宗闻其名召为翰林。还有李泌从未应过考,后来也做了大官。

我国古代,尊崇隐士之风始于汉光武帝刘秀,他有一封《与子陵书》:“古大有为之君,必有不召之臣,朕何敢臣子陵哉!惟此鸿业,若涉春冰,譬之疮痍须杖而行。”把严子陵比作拐杖。还有太原隐士周党被征召上殿,希望“愿守所志”,拒行拜君之礼。博士范升启奏,要求以大不敬罪惩治周党。光武帝下诏云:“伯夷、叔齐不食周粟,太原周党不受朕禄,亦各有志焉。”不仅不治罪,还赐帛四十匹遣归田里。 光武帝之所为,都是因政治需要而为,王莽篡汉,绝大多数的官员都重仕途而轻名节,进表献符,俯首称臣。故东汉刚立,光武帝便大倡名节,对那些德行高远志节清白的隐士,旌表嘉奖、予以厚赏。正是严子陵带了个头,垂一根钓丝于富春江上,士子们才讲求操守、维护国体。任渊说:“东汉多名节之士,赖以久存,迹其源本,正在子陵钓竿上来耳!”

宋代亦重贤尊隐,力学严子陵的真隠士日渐增多。不象唐代那些追求由隐入仕名利双收的“随驾隐士”。这是因为经历了兵祸连年、哀鸿遍野的五代,人心思定。另外因为一些读书人看淡了名利,真正企求一种恬静的田园生活。最有名的隐士当推林逋。 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说:“林逋隐居杭州孤山,常畜两鹤、纵之则飞入云霄,盘旋久之复入笼中。逋常泛小艇游西湖诸寺,有客至逋所居,则童子出,应门延客坐,为开笼放鹤。良久,逋必棹小舟而归,盖常以鹤为验也!”风神何其潇洒。《宋史.隐逸上》载:“林逋,少孤力学,性恬淡好古,弗趋荣利,家贫衣食不足。......结庐西湖之孤山,二十年足不及城市。”使林逋千载留名的,除了他的隐士生涯,便是他的梅花诗了。

清风千载梅花共, 说着梅花定说君。 (吴钖畴)

姓名犹寄梅花上, 一度开时一度春。 (杨公远)

再请看王琪的诗

《梅》

不受红尘半点侵, 竹篱茅舍自甘心。

只因误识林和靖, 惹得诗人说到今。

此诗以拟人化的手法,赞颂梅花的一尘不染和不追逐荣华富贵的高洁品质。后联就把林逋酷爱梅花,和著名的写梅诗篇典故转过来铺叙。

再回过来赏析林逋的名篇《山园小梅》


此诗被后人誉为咏梅之绝唱,真是:暗香和月入佳句,压尽今古没诗才。我们来赏析一下被历代诗人誉为“千古绝调”的颔联,其意境互为渲染更为传神,其修辞各含微妙尤显功力。 水因其清,所以看上去浅,并非真浅,‘清浅’侧重在清。‘疏影’‘横斜’入水,因水之澄澈而仿佛别在一清凉世界越显晶莹。梅香不是浓郁,而是淡淡的似有还无,故称暗香。再配以‘浮动’(而不是弥漫、四溢等),其幽独之神韵毕现,真是“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暗’与‘浮’,也是通过视觉的意象使人感受梅的幽香,让无形之香有形化,亦即现代修辞学上的所谓通感。后来王安石咏梅句: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可谓得林诗真髓。梅花的香并不轻易奉献于人,只不过随着晚风中轻微荡漾的月光自然浮动而已。

在这种物我相忘的境界中,诗人的自我生命与梅的生命往复交流,无意中把自我的情怀灌注到梅,同时也让梅花的风采吸附于自我,梅成了诗人形影不离的恋人,诗人就成了梅怜香惜玉的知己。故后人称林和靖“梅妻鹤子”!

注:林逋死后宋仁宗嗟悼,赐谥“和靖先生。”

这首诗给后人的影响是很大的,请看陈与义《墨梅》诗中句:

自读西湖处士诗, 年年临水看幽姿。

宋徽宗被掳北去,也写下

《在燕京作》

寄语林和靖, 梅花几度开?

黄金台下客, 应是不归来!

朱淑贞《吊林和靖》句:

当时寂寞冰霜下, 两句诗成万古名。

张炎写道:“诗之赋梅,惟和靖一联而已,世非无诗,不能与之齐驱耳。”

林逋的梅花诗之所以风行,除了诗本身是佳作外,还与宋代“崇雅”的美学思潮有关。 林逋在当时的名声为何如此之盛呢?林逋毕竟是“避世之隐”,而非“忤世之隐”。方能如此逍遥自在,时来雅兴泛小艇游西湖诸寺。林逋旣家贫衣食不足,为什么还能二十年足不及城市?原来,宋真宗闻其名赐粟帛,诏长吏岁时劳问。自从有了圣旨,林逋的生活大为改观,高官显宦不时来访,当然会有所馈赠。这样这位梅妻鹤子的林隐士,方可衣食无忧。林逋卒后,州官上奏,仁宗嗟悼,赐谥“和靖先生”。 汉光武帝在对待严子陵的这件事上,是捞足了资本的,故宋真宗亦想效仿。范仲淹的《严先生祠堂记》无意中透露了玄机:“先生之心出乎日月之上,光武之量包乎天地之外。微先生不能成光武之大,微光武岂能遂先生之高哉?而使贪夫廉、懦夫立,是大有功于名教也!”

聂绀弩先生写的

《过严子陵滩》

一领羊裘一钓竿, 浪花飞溅子陵滩。

昔年朋友今皇帝, 你占朝廷我占山。

此地鱼龙多寂寞, 何年宫阙不高寒?

苍苍云树泱泱水, 留个先生最好看。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3203b310100bl2u.html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