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起见证锡林郭勒不一般的历史文化底蕴

 傻猪猪的窝 2017-03-22

一起见证锡林郭勒不一般的历史文化底蕴

锡林郭勒草原

辽阔苍茫的大草原,并不只是绿绿的草地。锡林河畔的远古石器可以证明,苏尼特、阿巴嘎的岩画能够诉说,乌珠穆沁的金斯太洞穴可以验证,元上都遗址可以讲述,这里几百年,几千年,几万年前,就曾经文明过!

——题记

锡林郭勒草原有着丰厚的历史文化和古文明,为我们建设精神家园和现代文明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是我们取之不竭的精神源泉。植根于广袤草原的文化土壤,为草原而写作,为锡林郭勒而立言,就一定会是大有作为的。

莽莽苍苍的锡林郭勒大草原给长城以北的广袤大地披上了浅浅的绿装。千里原野尽荒草,不见人烟只见狼。这片塞外的绿野,自清朝渐有开垦以来,增添了一些集聚住地,但茫茫草地仍然保留着游牧生活的习惯。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地见牛羊。繁华的集市,巍峨的宫殿,都在草原的千里之外。

眼前的荒野似乎告诉人们:这里没有人烟,这里什么也没发生过;这里远离文明,这里是一片空白.......

事实并不是这样的

《中国历史地图集》标注记载:旧石器时代这里已有人类生存的遗迹,现在的苏尼特左旗、阿巴嘎旗、锡林浩特市境内的一些地域也发现了原始文化遗址(包括性质待定的原始文化遗址)。(见《中国历史地图集》3页《中国史稿地图集》23页)这是由郭沫若先生主编的权威历史图集肯定了的。特别是括号之内的表述:“性质待定的原始文化遗址”;这么多年过去了,这个需要下力气研究的“待定的原始文化遗址”,还停在“待定”的原地,没有任何进展。

一起见证锡林郭勒不一般的历史文化底蕴

阿巴嘎岩画

“待定”,需要有关部门和负有职责的人士切实重视,也需要社会贤达和有识之士共同努力!锡林郭勒草地曾经经历的古文明的面纱应该是揭开的时候了。

元上都遗址应该算是锡林郭勒草原份量最重意义最大的历史文化遗址,它见证了中华历史的百年辉煌,对人类文明也留下了深远的影响。乌珠穆沁草原上考古发掘的金斯太洞穴,证实了至少一万年以前草原上就有古人类栖息繁衍。二连、苏尼特、锡林浩特等地的石器,阿巴嘎一带的岩画,都是人类古文明在草原的见证。

锡林郭勒草原的古文明遗址

古人类遗址,大量的石器和岩画,都在告诫人们,锡林郭勒草原经历过人类的古文明时代。本土的有识之士一直作着大量的收集和探寻工作。许多工作是取得了重大的成果,具有不凡的学术价值。只是这些研究还处在单一的、个别的、初始的阶段,缺少全面的、充分的、系统的探讨和立论。只是没有足够资格的专业人士介入,这些成果和发现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更没有以此作出相应的学术结论。这不能说不是一种遗憾。

蒙古高原上的锡林郭勒草原,早在一二十万年前就有人类繁衍生息。中国古代的匈奴人、鲜卑人、柔然人、突厥人、回讫人都曾生息在这里。这里呈现的人类古文明不容忽视。

金斯太洞穴的发现已经过去数年了。有本地区的专业人员作了初步的发掘考证,确认位于东乌珠穆沁旗西北的阿拉坦合力苏木附近的这个洞穴,属于古人类居住遗址。由内蒙古文物考古所发掘考证,名为金斯太旧石器遗址。洞穴宽 16 米,深 24 米,堆积层厚达 5 米,属草原先民延用极其久远的居住遗址。出土了大量的旧石器晚期的石器、骨器、骨骼、骨饰品等文物。据有关专家推断,这一古人类遗址大约应该是一万到三万年前古人类的聚集地。这一遗址的发现对于研究北方古代生态环境、气候、植被以及民族迁徙等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也有力的证明了锡林郭勒草原不仅不是荒原,而是古人类的发祥地之一。据有关专家推断,由洞穴的文化层推断,这里应该在远古的时代曾经经历过一段农耕时代。这应该说是人类史研究的一个重要发现。从中不难看出,锡林郭勒在人类古文明史上应该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

一起见证锡林郭勒不一般的历史文化底蕴

金斯太洞穴

同样,阿巴嘎岩画,毋庸置疑应该是锡林郭勒古文明的见证。阿巴嘎旗、东苏旗原野的大量岩画是非常珍贵的古人类文化遗存。可惜这些珍贵的岩画正在历经风雨,风蚀破损,缺少应有的保护措施。近两年,有当地的爱好者收集编印了《阿巴嘎岩画》,作了一件很有意义的工作。专业和权威部门的介入,投入足够的人力、物力仍然只是一个期待。

在许多爱好者的收藏中和文物普查中,发现锡林郭勒在广阔的范围内有着旧石器和细石器时期的大量遗存。镶黄旗、东苏旗、二连浩特境内都存在旧石器时代的遗址遗迹。锡林浩特周围地区,距地表 两三米 的地层内就经常发现旧石器时代的打砸器、砍砸器、箭镞等生产、生活物品。锡林河两岸的河床地带和煤矿挖掘地区经常发现各种打制石器、磨制石器、陶器和分布密集的遗迹、遗址。这都毋庸置疑地表明,在远古时期这里有着大量的远古人类活动,并创造了锡林郭勒草原的古文明。从发现的陶器纹饰和石器样式与红山诸文化的陶器纹饰和石器样式作对比,表明它们应属同一时期,但这里又有其地域的独特性。从发现的石耜、石磨盘、石磨棒、石斧、石壁、石刀来判断,那时的人类已经出现了农耕生产和渔猎生产。从锡林浩特胜利苏木境内发现的规模庞大的石器专业加工场所来推测,当时已经有了原始社会的初步分工和制度、有专业生产石器制品的群体,他们技艺高超、专业性强,从精美的石箭镞、石针、钻孔器、石刀及细石器中可以得到证明。而这些专业者的衣食就应该由另一部分专门从事渔猎、农耕的群体提供,协调这个系统的人显然就是这个部落的统治首领。当时也许这里已经具备了初级社会的雏形。董玉堂先生对锡林浩特石器作了大量研究,他认为各种实物证据表明在锡林浩特地区至少七千前就已存在并形成一个高度文明的人类社会。这些发现和研究可惜只在初始的层面,并没有得到权威的部门和人士应有的关注和认可,这不能说不是一种遗憾。

一起见证锡林郭勒不一般的历史文化底蕴

苏尼特岩画

秦、汉、辽、金、元文化遗迹光耀史册

追溯锡林郭勒的历史沿革,建立行政辖区的历史已有两千年以上。《世界历史辞典》记述,匈奴人原散居在中国北方,这里曾是匈奴的游牧之所。秦代归上谷郡和渔阳郡,三国时该地区隶属于拓拔鲜卑部所辖。这些都是彪炳史册的。锡林郭勒南部辽为上京道,至今有萧太后梳妆台遗迹尚存。金建桓州城,属西北路招讨司,为军事重镇。这里有始建于秦、辽、金代的古长城遗址,有突厥人留下的神秘的石人。元建夏都繁华近百年。明建开平卫。明成祖朱棣征战于漠北,敕名苏尼特左旗昌图锡力赛罕山一带为“玄石坡”并留有“立马峰”石刻。清代康熙年间在多伦会盟,敕建汇宗寺、集惠寺等。贝子庙是内蒙古四大古刹之一。查干诺尔龙化石是目前亚洲最大,最完整的恐龙化石。民国有吉鸿昌解放多伦城之战,革命战争时期有贝子庙支部和锡察巴乌工委领导人民解放。

成吉思汗1211年伐金攻陷桓州、昌州。成吉思汗在克鲁伦河畔举行誓师仪式,率复仇大军伐金,分兵两路南下。东路军由成吉思汗及四子拖雷统帅,以者别为先锋,耶律阿海为先导。七月者别攻取乌杀堡,守将独吉思忠遭撤职。由参知政事完颜承裕主持军务。汗军又连克昌州(今太扑寺旗九连城)和桓州(今蓝旗北侍郎城)。史书记载:“下金桓州,得其监马几万匹,分属诸军,军势大振。”在野狐岭鏖战30万金军,由木华黎率敢死队先攻,成吉思汗指挥大军继进,大败金军。金军自此锐气尽失!1215年5月蒙古军占领金朝中都燕京,七月来到金莲花盛开的金莲川度夏。据说,此年9月23日忽必烈出生于北京,成为后来的元世祖。金莲川和桓州、昌州应该是金朝的军事重镇,也是成吉思汗进取中原的发祥之地。

1251年蒙哥汗命其弟忽必烈总领漠南汉地军国庶事,驻帐金莲川,建立了历史上著名的“金莲川幕府”。1256年受蒙哥汗之命忽必烈委派刘秉忠在金莲川选址建造府城。历时三年,于1259年,北依龙冈,南临滦河,建起了开平城。民间留下元世祖向龙借地建城的传说。1260年忽必烈在开平即大汗皇位,称开平府,置中书省,总理全国政务,成为元王朝的首都百年之久。忽必烈在金莲川一带经营四十五年之久,被誉为“圣龙起飞之地”不为之过!

十三世纪初草原处于群雄争霸之期。东乌珠穆沁旗呼热图淖尔苏木阿尔斯楞图嘎查哈拉金戈壁一带就是成吉思汗打过大仗的圣地。蒙古民族在这里谱写了英雄史诗般的辉煌。当时王罕和扎木合都有超过成吉思汗的实力。扎木合联合王罕之子桑昆企图剿灭成吉思汗,在乌珠穆沁北境合阑真沙陀一带经历了一场惨烈的战争。混战中威达尔被刺伤坠马,忙忽人赶忙将他救起,术赤台则率兀鲁兀人力战,白刃血战达到到难分难解的地步。桑昆受箭伤被救,窝阔台也重伤走散。史书上说,这次著名的合阑真沙陀之战是成吉思汗一生经历的最艰苦的战斗! 血与火的交战,惨烈的征战历史,给乌珠穆沁涂上了威武壮烈的色彩! 乌珠穆沁的合阑真沙陀称为圣战之地不为之过!

一起见证锡林郭勒不一般的历史文化底蕴

元上都遗址

中华历史上强盛的大元帝国的夏都就在锡林郭勒草原,这里是蒙元文化的发祥地,也是游牧文明与农耕文明和西域文明的融会地,百年帝都成就了灿烂的上都文化。上都遗址现在正在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已经列入国家申报清单。上都文化的历史地位和在当今社会生活的意义,得到人们越来越多关注和认可!

上都是蒙元大帝国走向全盛时期的政治文化中心,是元世祖忽必烈潜藩时期的领地,是成就元王朝帝王大业的发祥地。大元帝国先后有六个皇帝在上都登上皇位,元一代每年的夏、秋季节朝廷都巡幸到上都理政。元王朝中期以来,发生的“南坡之变”、“两都之战”、“上都兵变”等宫廷斗争和流血冲突,都证明了上都极重要的政治、军事、文化的地位。开平城兴盛百年,上都的孔庙、帝师寺、司天台、奎章阁、大安阁、御天门、竹宫、严华寺、铁幡竿渠见证了上都文明。上都遗址作为世界文化遗址不为之过!

简言之,多伦的汇宗寺作为清代的文化标识意义不凡,苏尼特的玄石坡作为明代的文化遗存显而易见,太仆寺旗的国王衙门作为木华黎和元代官衙理所应当。金界壕,俗称成吉思汗边墙,遍布东乌珠穆沁旗、阿巴嘎旗、苏尼特右旗、镶黄旗、太仆寺旗、正蓝旗、多伦县等地,是金朝维护边防的见证。西乌吉林高勒匈奴古城遗址1986年发现完整筒形瓦一件,经陆思贤等考证认为是东汉时期匈奴人所建,见证了锡林郭勒草原汉代的古城。东乌旗萨麦苏木一带发现大量的石人,经锡盟文物站考证为隋唐时代的突厥部制作。锡林浩特市区东南80公里处达里湖西岸,在巴彦呼热牧场区域内有元代的应昌府遗址,元世祖忽必烈曾于至元七年(1270)在此会见诸郡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