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心虚胆怯 [症状] 心悸,善惊易恐,坐卧不安,少寐多恶梦,舌苔薄白或如常,脉象细数或虚弦。 [证机概要] 气血亏损,心虚胆怯 ,心神失养,神摇不安。 [治法] 镇惊定志,养心安神。 [方药] 安神定志丸加琥珀、磁石、朱砂治之。方中龙齿、琥珀、磁石以镇惊宁心,茯神、菖蒲、远志以安神定志,人参补益心气。 若惊悸心胆虚怯可重用人参,加黄芪、炙甘草以补益心气,心阴不足加柏子仁、五味子、酸枣仁以养心安神收敛心气。 若兼心气郁结,精神抑郁,加柴胡、郁金、合欢皮以疏肝解郁。 若气虚夹瘀,加丹参、川芎、红花。 2.心血不足 [症状] 心悸气短,头晕目眩,失眠健忘,面色不华,倦怠无力,舌质淡红,脉象细弱。 [证机概要]心血不足,不能养心,心神不宁。 [治法] 补血养心,益气安神。 [方药] 以归脾汤加减,方中以当归,龙眼肉补养心血;用人参、黄芪、白术、炙甘草益气健脾,以资生血之源;酸枣仁、茯神、远志安神定志,再辅木香行气,使之补而不滞。 如见心动悸而脉结代者,乃气虚血少,血不养心之故,宜用炙甘草汤益气养血,滋阴复脉,方中炙甘草甘温复脉,以利心气,人参、大枣补气益胃;桂枝、生姜辛温通阳;地黄、阿胶、麦冬、麻仁为伍,滋阴补血,以养心阴,诸药配合,能使气血充盈,则心动悸而脉结代之症可解。 若热病后期,损及心阴而致心悸者,则用生脉散以益气养阴。本方人参补益元气;麦冬养阴,五味子收敛耗散之心气,三药合用,有益气养阴补心之功。 3.阴虚火旺 [症状] 心悸易惊,心烦少寐,头晕目眩,手足心热,耳鸣腰酸,舌质红,少苔或无苔,脉象细数。 [证机概要]肝肾阴虚,水不济火,心火内动,扰动心神。 [治法] 滋阴清火,养心安神。 [方药] 用天王补心丹合朱砂安神丸。前方滋阴养血,补心安神;后方清心降火,重镇安神。 若阴虚而火不旺者,可用天王补心丹加减。方中生地、玄参、麦冬、天冬清热;当归、丹参养心;人参补益心气;朱砂、茯苓、远志、枣仁、柏子仁安养心神;五味子收敛心气之耗散;桔梗引药上行,以通心气。 若见虚烦咽燥,口干口苦等热象较著者,可用朱砂安神丸主之。方中朱砂重镇安神;当归、生地养血滋阴;黄连清热泻火;诸药为伍,有泻心火,养心阴,补心血,宁心神四种功效,为治疗心神不安,烦躁心悸的常用方药。 ” 如阴虚火旺而兼见五心烦热、梦遗腰酸者,乃阴虚相火妄动之故。可用知拍地黄丸以滋阴降火。 4.心阳不振 [症状] 心悸不安,胸闷气短,面色苍白,形寒肢冷,舌质淡白,脉象虚弱或沉细数而无力。 [证机概要]心阳虚衰,无以温养心神。 [治法] 温补心阳,安神定悸。 [方药] 用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合参附汤加减。方中桂枝、甘草温补心阳;龙骨、牡蛎安神定悸。可加人参、附子以温阳益气。 上方可加黄芪、麦冬;夹淤血者,加丹参、赤勺、川芎、红花。若心阳不振,心动过缓,酌加炙麻黄、补骨脂,重用桂枝。 5.水饮凌心 [症状] 心悸眩晕,胸脘痞满,渴不欲饮,小便短少,或下肢浮肿,形寒胶冷,恶心吐涎,舌苔白滑,脉象弦滑。 [证机概要]脾肾阳虚,水液内停,上凌于心,扰乱心神。 [治法] 振奋心阳,化气行水,宁心安神。 [方药]苓桂术甘汤加减。方中茯苓淡渗利水;桂枝、甘草通阳化气;白术健脾去湿。如水饮上逆,恶心呕吐者,加半夏、陈皮、生姜之品以和胃降逆。 如肾阳虚衰不能制水,水气凌心(心功能不全),症见心悸,阵发性夜间咳喘,不能平卧,小便不利,浮肿较甚者,宜用真武汤加减,以温阳行水。 6.瘀阻心脉 [症状] 心悸不安,胸闷不舒,心痛时作,痛如针刺,或见唇甲青紫,舌质紫暗或有瘀斑,脉涩或结代。 [证机概要]血瘀气滞,心脉痹阻,心阳被遏,心失所养。 [治法] 活血化瘀,理气通络。 [方药] 桃仁红花煎合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加减,方中桃仁、红花、丹参、赤芍、川芎活血化瘀;延胡索、香附、青皮理气通脉;生地、当归养血和血。桂枝、甘草以通阳气;龙骨、牡蛎以镇心神,诸药合用,使心络通畅,则悸痛自止。 7.痰火扰心 [症状]心悸时发时止,受惊易作,胸闷烦躁,失眠多梦,舌苔黄腻,脉象滑数。 [证机概要]痰热内扰,心神不安。 [治法] 清热化痰,宁心安神。 [方药] 黄连温胆汤加减:黄连、山栀苦寒泻火,清心除烦;半夏、陈皮、竹茹、栝楼、胆南星清化痰热;枳实下气消痰;远志、菖蒲、生龙骨、生牡蛎宁心安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