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化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教授,著有《走向现代化的抉择》、《新发展方式与中国的未来》、《三网合一》、《西部大开发方略》、《西部大开发调研实录》等著作、论文上百部、数百万字。 据笔者有限的见闻,“大西线”这个名词是在1998年《当代思潮》第一期上首次出现的,它出自于该杂志所刊“南水北调的宏伟构想——访水利专家郭开”一文。该文认为当时水利部已确定的南水北调东中西三线调的都是长江水,而郭开所提出的西线调水设想已超出了长江水的范围,它向西一直延伸到雅鲁藏布江。为了有别于当时水利部的西线调水方案,郭开把自己的设想称为“南水北调大西线”,该文还称:“大西线”的概念,于1994年首先出现在蒋本兴、郭开、于招英合写的“朔天运河大西线南水北调”一文。 由此可见,“大西线”这个名词中的“大”字无非是对西线调水范围超出长江流域这一事实的简称或泛指。如果从这个角度看问题,那么有关大西线调水的设想、研究乃至实地考察、踏勘等活动,至少可以上溯至二十世纪五十年代。这要比郭开等人在九十年代中后期提出“大西线”这个名词早得多。 (一)50—90年代初的大西线研究情况 1958年至1961年,黄河水利委员会在中国科学院的配合下,进行了西线调水的查勘工作,范围涉及到怒江、澜沧江、金沙江、雅砻江、大渡河等,面积近120万平方公里,曾提出上百条备选线路;当时黄河水利委员会的主任王化云还提出了“开河十万里,调水五千亿”的目标,为的是从根本上解决西北和华北的缺水问题。1959年乃至更晚一些还提出了数条具体线路,如怒洮线、沙布线、翁定线。
我国水利界泰斗林一山前辈在1959年的一篇论文中写道:目前正在研究许多可能的引水线路,将西南地区的各河源引向西北,????计划自怒江、澜沧江引水到金沙江,以平衡长江的水量。在1988年和1991年的两篇论文中,他又做了如下的描述和分析:西线引水可经四川阿坝境内穿越巴颜喀拉山分水岭进入黄河,它可将通天河、雅砻江、大渡河上游及支流的200亿方水量引往黄河,远景加上澜沧江和怒江的水量可望达到500亿方(1988)。根据初步的观测资料,在海拔4000米左右可能选择一条自流引水的大运河,将怒江、澜沧江和长江流域上游源头的水流沿运河引入黄河上游,这条运河所穿过的山区分水岭以及需要修的拦河坝、渠道等项工程都属于当前国内外水利工程中常见的工程规模;根据已有的水文资料,或一定流域面积内径流模数初步推算,该运河可向黄河供水300亿方,如果沿运河所经大坝下游河道各筑一级水库,向运河用电力提水,则向黄河的输水总量可达500亿方,如果提水工程扩大再增加500亿方也是可能的,并且有很大的经济价值。(1991)。 在九十年代前后,在水利部一份正式介绍南水北调三线概况的材料中,曾明确提到西线调水的远景可延伸到怒江。在八十年代中后期,笔者曾在《光明日报》上看到一篇短文,文中介绍了科学院综考会几个队员的考察观感:在青藏高原上可以沿着一条等高线把雅鲁藏布江的水引到西北地区(原文曾由笔者剪下,可惜现在找不到了)。 总之,由前文及简略的概述中可见,超出长江流域范围的西线调水设想、研究探索和相关的实际考察、踏勘活动,从五十年代中后期便已开始,一直绵延到九十年代初期。这些超前期的工作主要是由我国水利界和中科院综考会的专家、学者和实际工作者进行的。他们所做工作的深度、范围远远大于郭开等人,历时也要长得多。只不过这些研究没有冠以“大西线”这一名词,那时所使用的概念主要有两大类:一是西线延伸概念;二是西部调水工程概念。但从语义学上说,他们的含义和“大西线”没有多少差别。 现在有的部门或机构把大西线这一名词与郭开大西线设想或方案划上等号,把对郭开大西线设想初步评估等同于对所有其他的大西线设想、研究的判断,对此应该尽快地作出纠正,还事实以本来面目。 下面简单介绍一下郭开最初的大西线方案(或设想)。这个方案以后经过多次改进,但笔者手边没有最新的版本,且有关的部门也是对这个最初版本进行的初步评估。该版本的核心是从雅鲁藏布江的桑日(海拔3498米,位于拉萨河与雅江交汇处的下游)筑坝建水库开始,一路向东北方向,打洞、修渠、筑坝,连通雅鲁藏布江、怒江、雅砻江、大渡河,至贾曲(黄河一级支流)入黄河,自流引水量约2000亿方。
它的基本路线是:在雅鲁藏布江的桑日筑坝建库,坝高92米,抬高水位至3588米,引水到波密,过分水岭(3566米)通达进入八美乡冻错曲——康玉曲,到八宿县夏里区央巴村入怒江;在夏里区洼乡达秀村朔瓦巴大跌水峡谷筑坝堵江建水库,抬高水位至3546米,回水过嘉玉桥,引水过分水岭马利—恩达隧洞入紫曲(澜沧江支流,海拔3516米),北流40公里,到昌都的察雅注入澜沧江;再在澜沧江左岸支流麦曲筑坝建水库,抬高水位至3528米,以水沿勇曲北流至括热,过分水岭(海拔3516米)沿纳曲—马曲—热曲到贡觉县爱玉乡夏如村东流入金沙江。至此,引水出藏入川。在热曲入金沙江下游的然中顿巴峡谷筑坝,抬高水位至3462米,回水入四川省白玉县的赠曲,向东北流66公里至白玉县赠科区打错沟,过八公里分水岭隧洞到甘孜县打火沟向东北流22公里到大金寺入雅砻江;在甘孜南20公里的木罗峡谷筑坝,抬高水位至3399米,回水东流50公里,过分水岭导水入达曲,顺河而下,过朱倭到炉霍入鲜水河;炉霍海拔3168米,需筑坝建水库,使水位升至3396米,回水东流,沿泥曲支流老则柯河,在罗柯马过分水岭到达翁达,在沿色曲向东北流35公里入大渡河上游的多柯河(即两河口),此处海拔3088米,在其南面的雄拉峡筑坝建水库,抬高水位至3383米,库水沿多柯河—叶古玛向北流入麻尔柯河,引水到阿坝查理寺;沿热柯河过分水岭麦尔玛隧洞进入贾曲,由此向北流入黄河。水源工程全长1786公里;全程自流引水2000亿方。 此外,由于设计的从拉加峡水库下泄黄河的流量不得超4800个流量,所以引水入黄河后,水量大,必须东西分流。将500亿方水顺黄河而下,给黄土高原、华北和二连浩特等地供水,经内蒙凉城县岱海调蓄入桑干河、永定河,至天津北塘入渤海,保证在汛期黄河有洪无灾。岱海海拔1221米,水面174平方公里,水深19米,蓄水量30亿方,潜在蓄水量可达600亿方。其余水量,从河源的贵德穿过拉加峡水库,通过共和盆地西边的倒淌河修建216公里的引水渠,以5000个流量引水入青海湖。青海湖水面海拔将达3226米,比现在升高32米,水面扩至6000平方公里,总蓄水量2889亿方,矿化度降至3克升,可向柴达木盆地、塔里木盆地、西宁市、河西走廊、腾格里沙漠、阿拉善沙漠等地区供水,即可解决西北地区旱情。 郭开方案(或设想)一经公布之后,便引起了极大的争议,批评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其一,郭开方案的引水线路高程从3588米开始至3440米的贾曲入黄之处,全程自流,自流引水量达2000亿方,其中雅鲁藏布江及其主要支流北调自流引水总量约1000亿方;那么在上述高程限制之内,有没有这么多的水量可供自流北调?其二,郭开方案为了保证上述自流引水规模所采用的工程措施,如其早期设想中的上千米倒虹吸,是否可行?(新方案已没有倒虹吸 编者)特别是该方案要在3500米这一等高线附近穿越整个横断山脉,其工程地质的情况究竟如何? 笔者无意深入讨论这些问题,仅对第一类问题提供几个数据,不做分析,留给读者去思考。在桑日附近,拉萨河汇入雅江干流,该断面水量由上游的200多亿方增至350亿方左右,此处高程约在3500米上下;在下游,尼洋河汇入雅江干流后,水量达到550亿方左右,该断面高程约为2900米;到了更下游的通麦断面高程约2100米,水量达到1000亿方左右,期间相继有拉月河(90多亿方)、易贡藏布(约200亿方)、帕隆藏布(约200亿方)汇入雅江干流。也就是说,在海拔2100米附近,雅江(干流及支流)的总水量不超过1100亿方。运用线性内插法再加上一定的折扣系数,可大体推断出在3500米等高线以上雅江干流及其主要支流有多少水量。 金沙江第一湾 (三)其他的若干选择 黄河水利委员会的大西线 按照既定的工作部署,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在进行南水北调西线工程规划时,也初步研究了后续水源:怒江、澜沧江调水、以及扩展到雅鲁藏布江调水,简称为黄河水利委员会大西线方案。 其初步研究的总体构想就是目前正在进行规划的南水北调西线工程,即从长江干支流通天河、雅砻江、大渡河调水约200亿方的方案,是其大西线调水的一个组成部分。首先从长江干支流调水,然后扩展到从怒江、澜沧江调水;进而扩展到雅鲁藏布江调水,从而形成从通天河、雅砻江、大渡河、澜沧江、怒江、雅鲁藏布江六条江河的大西线调水方案。该大西线调水初步考虑分为三期。 以与黄河相邻的开发建设条件相对较好的、目前正在规划的通天河、雅砻江、大渡河调水工程为现实的第一期。该工程规划其实是从五六十年代的大西线调水构想缩小而成;其详细内容可参考相关的公开材料,本处从略。与黄河相距较远、地质条件复杂、高寒缺氧、基础工作较粗的怒、澜二江调水设想为第二期工程;将更远的、更艰巨的雅鲁藏布江调水设想为第三期工程。除南水北调西线工程调水约200亿方,经初步研究,拟从怒、澜二江调水200亿方,从雅鲁藏布江调水200亿方,六条江河共调水600亿方。 其中设想的第二期工程概况如下:怒江加玉、澜沧江昌都以上地势较高,地质条件较好,河流径流量约300亿方,可满足自流引水,调水量和工程规模可控制在适当范围内。线路自怒江永巴水库引水150亿方,经澜沧江吉曲、扎曲、子曲,再引水50亿方,自流到通天河侧坊,两江总调水量200亿方。到通天河后,与第一期工程及目前的南水北调西线工程实现衔接:一是抽水入雅砻江,通过较短的长恰线引水入黄河;二是与通—雅—大—黄联合自流路线相接。 设想的远期第三期工程:从雅鲁藏布江调水,即从其干流海拔较低、距怒江较近的雅江支流尼洋河、易贡藏布调水。先在尼洋河选适宜的坝址,建库抽水到雅江支流易贡藏布,再从易贡藏布抽水到上述怒江永巴水库,与第二期工程相接,共调水200亿方左右。 供水范围:第一期工程根据目前的规划安排,供水黄河上中游的青、甘、宁、蒙、陕、晋、云省区的缺水地区,可以基本解决沿黄六省区工农业缺水和黄河断流问题。第二期工程从怒、澜二江再调水200亿方左右,补充黄河上中游及邻近地区工农业用水增长的需求,并向柴达木、新疆提供部分水量,可解决西北和华北部分地区的缺水问题。第三期工程从雅鲁藏布江调水200亿方左右,这是一项更远期的工程,供水甘肃西部、新疆北部等边远地区,可基本解决我国北方缺水问题。
陈传友大西线 陈传友方案引水全程1170公里,路线的走向从雅鲁藏布江开始,是自海拔3670米的永达提水,经拉萨河上游的旁多(高程3996米),雅江支流易贡藏布上游的松曲口(高程3954米),怒江上游热玉某处(3620米),澜沧江囊谦上游某处(3760米),金沙江上游的治家(3993米),在这些点提水加隧洞翻过巴颜喀拉山,注入黄河上游的鄂陵湖、扎陵湖(4200米)。引水注入二湖之后,取直自龙羊峡上游的黄河支流曲什安河入黄,可获得发电落差1200米,作为上述各点提水电能的来源。从实施的角度看,整个线路以黄河上游的二湖为终点,自通天河引水为其一期规划,引水52亿方,投资200至250亿元,包括二湖之下取直工程和电站工程。然后再向西延伸到澜沧江、怒江取水为二期规划,引水193亿方。最终实现自雅鲁藏布江上游及其支流调水200亿方为第三期规划。不考虑自引水线路所遇各江河(包括多条支流)下游向上提水,陈传友方案的远景引水量为450亿方,总投资估计达450亿元。 另外,为了满足高扬程、大流量的抽水所需电能,陈传友还考虑了在雅鲁藏布江大拐弯处建大电站(见后文)。 原云南水利厅总工程师邓德仁根据自己在云南工作四十多年的经验,提出了三江并流贯通的大西线调水方案,下面是其概况。 在怒江上游玉曲江与干流交汇处下游3公里处修建270米高坝,使水位抬升至2190米,在玉曲江上打隧洞长27公里,于尼西崩顶处进入澜沧江梯级溜筒江水库库区(正常蓄水位2174米),隧洞进口高程2145米,出口高程2130米,隧洞为连通洞,纵坡1/2000,圆型断面,内径14米,过水流量800立方米/秒,调入澜沧江的水量多年平均200亿方。 在澜沧江梯级溜筒江水库大坝处取水,取水高程2130米,沿澜沧江修建长106公里,底坡为1/1000的引水渠——傍山隧洞,城门洞型底宽11米,洞高14米,双洞过水,总引水1200个流量。引水达到多果落附近,打隧洞36公里,进入金沙江梯级拖顶水库下游虎跳峡库区(正常蓄水位1950米),隧洞进口高程2024米,出口高程1950米,纵坡1/500,圆型断面,内径11米,无压流,双洞过水,总过水量1200个流量,平均年调水量300亿方,完成从怒江、澜沧江给金沙江补水300亿方,全程自流。 邓德仁总工程师还详细分析了沿线的工程、水文地质情况,结论是该方案不存在颠覆性困难。 (四)最具可行性的“林—陈—邓”方案 在前文中,已对陈传友方案和邓德仁方案分别作了简要介绍,在本节中我们先概略介绍林一山前辈的四江一河大西线调水方案;然后阐述为什么由“林—陈—邓”方案可以构筑起一个大体完整的大西线调水框架体系。 林一山的大西线调水方案 林一山将自己的研究成果称之为《中国西部南水北调工程》,同名的专著已于2001年5月出版(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该项成果完成于1995年至1996年。下面概述其基本内容,详情可见原著。 西部南水北调工程取水河流自东而西为大渡河、雅砻江、金沙江、澜沧江、怒江。各水系的年调水量为:大渡河自流引水27亿方,提水30亿方;雅砻江自流引水101亿方(包括干流及其支流引水量),提水25亿方;金沙江自流引水130亿方,提水67亿方;澜沧江自流引水70亿方,提水116亿方;怒江自流引水198亿方,提水36亿方。其中年自流引水量526亿方,年提水总量274亿方,总计800亿方。主要引水水库的情况如下。 怒江:该江自流引水水库称为东巴水库,断面河底高程约3665米,设计蓄水位初拟为3940米,水库总库容约230亿方,坝高280米,为水源工程最上游的一个引水水库。第一级提水水库称为热玉水库(库容约40亿方),坝高250米,由此可直接提水到3900米高程的渠道中,提水扬程约260米。第二级提水水库称为加玉水库(相应库容约38亿方),坝高250米;若提水到上一级提水水库,扬程210米,若直接提水到引水渠道中,提水扬程470米。 澜沧江:紫曲河自流引水水库称桑多水库,河底高程3815米,坝高约为100米。吉曲河自流引水水库称吉曲水库,河底高程约3715米,设计蓄水位3910米,坝高200米,总库容约100亿方。扎曲河自流引水水库称囊谦水库,河底高程约3715米,设计蓄水位3905米,坝高230米,总库容约140亿方。子曲河自流引水水库称代等水库,河底高程605米,设计蓄水位约3900米,坝高300米,总库容约210亿方。此外还设计有三级提水水库,总库容165亿方,累计扬程为680米。 金沙江:干流自流引水水库称奔达水库,河底高程3405米,坝高约300米,设计蓄水位3700米,不淹玉树城,总库容210亿方。另外,还设有三级提水水库,总库容270亿方,累计扬程720米。 雅砻江:干流自流引水水库称甘孜水库,河底高程3395米,坝高约290米,设计蓄水位3675米,总库容200亿方。达曲河自流引水水库称卡莎水库,河底高程3395米,坝高160米,设计蓄水位3550米。尼曲河自流引水水库称卡娘水库,河底高程约3440米,坝高100米,设计蓄水位3540米,总库容30亿方。另外,还设有二级提水水库,总库容约100亿方,累计扬程420米。 引水工程在贾曲入黄河,并在其人黄口附近分流引水入洮河。水源工程需修建渠道1000余公里,共需建筑大坝24座,其中提水坝11座,最大坝高300米,最小坝高30米,拟采用混凝土面板堆石坝,主要建筑材料可就地开采;开挖隧洞共计10条,最长的27公里,最短的4公里,累计长度180公里。 对于远景扩充到雅鲁藏布江取水,林一山前辈这样写到:自从中国科学院香山科学会议第61次学术讨论会(1996年9月)对《中国西部南水北调方案》基本肯定之后,会议部分代表希望并建议把雅鲁藏布江调水纳于本方案。经初步研究,可在喜马拉雅山东北部雅江干流海拔3000米左右高程的弯道处修筑拦河坝,一部分水量(约200亿方)从海拔4000米的高程处引水到怒江,一部分水量(流入印度方向)发电作为提水电源。方案中的主要拦河坝1座,提水坝3座,坝高200-300米,提水总扬程700米,隧洞长约130千米;从目前来看,该工程的技术难度仍然较大,单位引水费用也较高,但当未来西部地区更迫切需要增加调水量时,并随着我国科技水平的提高,从雅鲁藏布江调水补充西部南水北调工程方案是完全可能的。 也就是说,当林一山的大西线调水方案扩展到雅鲁藏布江时,五江一河的总调水量可达到1000亿方以上,近乎两条黄河的水量。 林一山前辈认为:中国西部南水北调工程主要供水区为内蒙西部和新疆东部,并兼顾沿干线甘、宁、陕、晋部分地区的主要城镇、厂矿和农田给水,以充分发挥工程的最大效益。供水区域除有丰富的矿产资源以外,特别是土地资源有很大的开发潜力。据有关资料,内蒙西部和新疆东部就有数十万平方公里的沙漠地带。此外,山西的运城盆地、陕西的渭北平原、蒙宁河套平原、甘肃的陇东高原等都是农作物高产区,除现有耕地外,还有宜农荒地约1至2亿亩,占全国待开发土地的10%至20%。由此可知,供水区域急待大量水利资源开发。初步估计,调引800亿方的水量,仅能满足开发该区的基本需要,还必须节水灌溉,做好供水区域规划。 根据现有资料初步分析,可以黄河大柳树枢纽为总灌渠渠首,分别修建南、北干渠引水到内蒙古西部、新疆东部各地,即南干渠系以大柳树枢纽设计蓄水位1380米作为引水口的水位,沿海拔1360-1200-1100米的线路经河西走廊祁连山北坡和新疆南部的阿尔金山北坡开运河引水到海拔800-1100米的塔克拉玛干大沙漠和海拔-100至1100的吐鲁番盆地;北干渠引水口渠底高程初步拟为1350米,沿内蒙西部大沙漠(即腾格里、乌兰布和及巴丹吉林沙漠),海拔1350-1200-1000米的高程线路向天山北坡开运河引水至高程700米的乌鲁木齐。另外还有南线供水线路,即从黄河多尔根水库(正常蓄水位3320米,河底高程3150米)引水,沿黄河左岸向西,经共和县城南、乌兰县城北、德令哈县城南、柴达木盆地北部,高程3250-3000-2700米至阿尔金山南部,在阿哈提山与安南山结合部的垭口处,水流向北穿过约12公里隧洞转向阿尔金山以北,进入塔里木盆地。这条线路比前述南干渠至塔里木盆地的路程短,投资可节省约30%。 完整的大西线调水框架 西藏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约4200亿方,其中藏南诸河水资源总量为1670亿方,雅鲁藏布江水资源总量约1500亿方。如果吸收前述陈传友方案中多点提水的优点,则对雅鲁藏布江水源的利用量还可进一步扩大。例如,可考虑在拉萨河、尼洋河、易贡藏布河乃至帕隆藏布上下游设立多级提水站,最大扬程以700米计(从高程4000米左右进入怒江东巴水库或以下的输水渠道),则可能使北调的雅鲁藏布江之水达到600亿方左右。如此,五江一河的北调水量可能达到1400亿方左右。 对于藏南诸河丰富的水源,可考虑以东调的方式加以利用。因为其量虽大,但多位于海拔2000米以下,如欲使其大量北调,必将得不偿失。因为以贾曲入黄河的高程3440米为限,即使将提水扬程扩大到1000米,取水点仍在2440米以上,在这个高程上,较大规模地利用其丰富的水量。但若使之东调,则调水成本将会大大降低。由于在前述邓德仁方案中,三江并流贯通自流引水路线不存在颠覆性的困难,而其最西边的怒江—玉曲江引水水库的设计蓄水位为2190米,这就为大量东调藏南诸河之水准备了极好的进口。如以最大扬程800米为限,则可使东调藏南诸河的取水点下延到1400米左右,这与上述的2440米真不可以道里计之。如此,可调水量将会明显增加;这里笔者冒说一句,它有可能达到600亿方左右的水平。 通过东调藏南诸河之水,会产生很大的经济效益,理由如下。首先,这使我国西南外流江河(约6000-7000亿方)的水资源利用水平明显提高,此点不待多言。其次,由于西线和大西线调水使雅砻江、金沙江、澜沧江和怒江失水可达500亿方至700亿方,导致原有规划的、在建的、已建的梯级电站水能损失明显(特别是怒江以东的三江),而大量东调藏南诸河之水将可弥补其大部分损失。 总结一下,林-陈-邓方案构成了一个大西线调水系统的基本框架,其远景有可能使北调和东调的水量达到2000亿方这样一个极其可观的规模。此举将使我国西南丰富的水资源和西北约200万平方公里的低海拔(2800米以下)平原有机地整合成一体,形成两个各具特色的全新的经济重心区,这将为未来百年中国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其意义是无论怎样估计都不会过高的。 邓英淘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化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教授,著有《走向现代化的抉择》、《新发展方式与中国的未来》、《三网合一》、《西部大开发方略》、《西部大开发调研实录》等著作、论文上百部、数百万字。 资料链接(二) >> 南水北调西线十大方案 1、水利部西线调水方案 从通天河海拔3850米的同加筑坝截流,然后引水到雅砻江筑坝再截流,引水到黄河支流恰恰弄自流入黄河。同时在大渡河支流足木足海拔2920米处筑坝截流,逐级提水到黄河支流贾曲,三处截流可调水195亿立方米,全线隧洞长448.2公里。 2、黄委会“大西线调水”方案 此方案由黄河水利委员会提出,特点是隧洞调水,工程分三期。一期工程从离黄河最近的通天河、雅砻江、大渡河调水,共有8条引水路线,可调水200亿立方米入黄河,隧洞长220公里。二期工程从澜沧江、怒江调水,三期工程从雅鲁藏布江调水。本方案优点是调水多,从四江两河总计可调水600亿立方米,水质很好,供水面广。缺点是隧洞长达1008公里,还需建设9个水库两个泵站,工程浩大投资高昂。 3、长委会林一山“大西线调水”方案 此方案由原长江水利资源委员会委员林一山提出,本方案不是向黄河中下游供水,而是向大西北供水。利用西南地区西高东低的地形,从怒江上游海拔3940米处开始筑坝截流,穿澜沧江、金沙江、雅砻江、大渡河等水系,沿巴颜喀拉山南侧由西向东引水,最后进入黄河上游大柳树湾水库,然后分三路供水给西北各地区。年调水量可达800亿立方米,坝高200—300米,引水穿过27公里巴颜喀拉山隧洞。 此方案由中国科学院自然资源考察委员会研究院陈传友提出。所谓的“藏水北调方案”是把青藏高原的雅鲁藏布江、怒江、澜沧江、金沙江的少部分水量,通过先提后引的方式,调入黄河上游的扎陵湖、鄂陵湖调蓄后,分别送到西北方干旱和半干旱地区,彻底解决黄河断流问题。 5、电力部“大西线调水”方案 此方案由电力部贵阳勘探设计院提出,包括南北两条大西线调水线路,分自流引水方案和提水方案两部分。 6、海洋所朱效斌调水方案 此方案由海洋所朱效斌提出,核心是:先在上游贯通“三江”,然后从金沙江引水入黄河。 7、张世禧“大隧洞调水”方案 此方案由原成都市南洋新技术研究所张世禧提出,核心是用18条隧洞从雅鲁藏布江引水300亿立方米到塔里木盆地。 8、杨力行“南水北调”方案 此方案由新疆八一农学院杨力行提出,南水北调工程分两步进行:一期工程在楚马尔河与通天河汇合处筑坝截流,引水到青海格尔木,可引水60亿立方米,其中50亿给新疆,剩余10亿给柴达木盆地。二期工程在雅鲁藏布江上游拉萨西南90公里的尼木县筑坝截流,可调水150亿立方米,沿一期路线入新疆,分流给敦煌地区10亿立方米。全线隧洞长1080公里。 9、郭开“大西线隧洞调水”方案 此方案由原四机部水利专家郭开提出。由于西藏地貌复杂,地震频繁,人烟稀少,为减少日后管理难度,他提出了“大西线隧洞调水”方案。利用筑坝截流和隧洞输送,从雅鲁藏布江、怒江调水入金沙江、雅砻江后再入黄河,总调水量可达2006亿立方米。 10、袁嘉祖“大西线调水”方案 此方案由北京林业大学袁嘉祖提出。基本路线是:从西藏雅鲁藏布江的中游海拔3588米的桑日县溯马滩加查峡谷———怒江的夏里———澜沧江的昌都———金沙江的白玉———雅砻江的甘孜———大渡河的阿坝———过分水岭沿海拔3440米的贾曲入黄河。引水线全长1671公里,可调水1600亿立方米,可分四线供应缺水地区,其中500亿立方米顺黄河而下,600亿立方米进入洮河(含有200亿立方米引入漕河,剩余400亿立方米引入大柳树水库,沿河西走廊向西北进入准噶尔盆地)。剩余500亿立方米从黄河河源处经拉加峡谷、柴达木盆地、阿尔金山北坡最终储于罗布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