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当帝王的能听真话,才有人敢说真话,只有能听真话,才能听到真话|原创

 梦平rix7e2s589 2017-03-23


| 读史 |ID:dushi818

博闻通识,知古鉴今。有品、有趣、有态度。


文:向尚瞰 读史(dushi818)专栏作家


《古文辑要》载,元朝英宗皇帝问丞相拜住:“今有魏征乎?”拜住回答说:“盂圆水圆,盂方水方,有李世民,才有魏征。”唐代贞观年间,有个大臣裴矩。


他在隋朝做官时,以阿谀逢迎、溜须拍马著称。隋炀帝在位时,他想方设法满足隋炀帝的要求,炀帝爱听什么,他说什么。可到了唐朝,他却一反常态,经常对朝政发表不同意见,有时甚至敢于当面跟唐太宗争论,成了忠直敢谏的诤臣。


写《资治通鉴》的司马光就此感慨道:“君明臣直,裴矩佞于隋而诤于唐,非其性之有变也。君恶闻其过,则诤化为佞,君乐闻其过,则佞化为诤……。”这两件历史故事都说明,当帝王的能听真话,才有人敢说真话。


什么是真话?真话即符合实际之话,实事求是之话,也就是直言不讳,坦诚相见的肺腑之言。如果说敢于说真话需要一种勇气,那么能乐于别人讲真话,则更需要一种修养。英国大哲学家培跟曾指出:“一个人从另一个人的诤言中,所得来的光明比从他自己的理解力、判断力中得出的光明更是干净、纯粹。”在生活中,常有人给自己掏真心讲实话,给自己提个醒,使自己少走或不走弯路,少犯错误或不犯大的错误,这实在是难得的福气和造化。而没有一定的修养,是得不到这种“福气”与“造化”的。

人,一旦成了名便难以听到真话,而名气越大,则更难听到真话。音乐家傅聪曾讲过一个关于他朋友鲁普的故事:因为鲁普已经是音乐界的“大师”,便没有人敢跟他说什么了。就像他弹的一首乐曲,最后一个音符总是错的,因为那个音符他看错了,可是没有人敢指出他的错误,所以只能是永远地错下去。这“大师”的桂冠,像一座严严实实的围城,将“大师”与崇敬他的人们毫不留情地隔离开来,且让他再也听不到真话,这难道还不可悲吗?


名人何以听不到真话?怕是“权威效应””在作祟。名人本身就是权威的象征,在世俗的眼光里,向权威提意见,给权威挑刺,岂不是“鲁班门前弄大斧”,太自不量力了吗?在这般变形的思维定势中,谁还敢越雷池一步,斗胆给名人指出错误?


名人听不到真话,成了孤家寡人,不啻是个人的悲哀,亦是艺术的悲哀。艺术之林,若失去了真话的土壤,真情、活力、灵感、创新、进步,便荡然无存,如此,则艺术之林必枯竭而亡。

从艺林返照官场,为官者难以听到真话的情况更为严重。为官者难以听到真话的原因很多,概而论之,不外乎三:一者,有人戴了官帽子,便开始居高临下,目中无人,他不愿听,也听不进真话。如此,谁还愿对他说真话?二者,一些为官者天天被淹没在谀言和掌声里,谁还会自讨没趣向他们说带涩带刺的真话?三者,在不少地方和单位讲真话、揭露工作阴暗面的人,常常受到批评,甚至遭到打击报复。


而那些说假话、搞浮夸的人,反会受到表扬乃至升官。面对说假话者与说真话者迥然相异的结局,谁还会不计利害向他们说真话?然而,为官者假若听不到来自基层百姓的真话,不能了解客观真实的情况,不要说会疏远与群众的感情距离,其决策难道不会谬以千里?

听真话,必须真听,必须做出谦逊、积极的姿态。史书记载,东晋时有一位著名画家戴逵,据说“人物山水,妙绝当时”,他曾雕刻一尊高一丈六的无量寿佛木像,初步完成后,自觉雕刻技法不够圆满,雕像不能令人肃然起敬。他很想听到外界对它的批评,但又怕别人碍于面子,不便当面指出。于是,他便藏在帐中,潜听观众对雕像的褒贬,这样他听到了不少真话,并根据那些批评意见,悉心进行研究,终于修成新像,一改旧貌,最后使观众无不叹服。


为官者亦是如此,只要真心想听,端正态度,其实没有听不到的真话。一些地方开通了“市长热线电话”,设立了“服务质量投诉中心”,举行各种“听证会”不就是要让为官者听到“风声雨声”,甚至“怨声骂声”么?而且,只要耐心等待,只要真心听,更真心做、踏实干,又何惧听不到群众会心的笑声、满意的真话?


投稿信箱:2076458511@qq.com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