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你如果丢了你,那你去哪里了呢?

 为什么73 2017-03-24


(可仁为您选了一首歌,边听边看哦)


这是《梁注庄子》的第 65 篇读书笔记
本文共 2567 字 |  预计阅读 7 分钟

 '子綦曰:“偃,不亦善乎,而问之也!今者吾丧我,汝知之乎?女闻人籁而未闻地籁,女闻地籁而不闻天籁夫!”


南郭子綦与他的亲学生


今天继续昨天所讲到的故事,南郭子綦透过了一个超级导引术和呼啸术的声音法门,达到了他颅内的精神高潮以后,啪一下,收缩下来。旁边他的学生颜成子游说,老师,您今天跟往常不一样,今儿打坐打到了新的境界。请问,这是怎么回事呢?


南郭子綦一听学生这么问,很高兴。你知道这是什么感觉吗?就是那种我知道你知道的感觉。他叫了颜成子游一声,“偃”。就跟一般的人会说梁太安,是字太安吗? 而我的爹妈会叫我冬一样。


在古代,是不能随便直呼其名的,你可以叫其字。诸葛亮,字孔明,号卧龙先生。他可以称呼自己为亮,但如果一个下属,突然直呼其名,“亮”,那是要砍头的。晚辈是不可以这样叫长辈的,长辈可以叫你的名。

 

所以,南郭子綦跟他的学生说“偃”的时候,充分代表了他一霎那间他对徒弟学生的疼爱,那是亲生学生啊,“偃,不亦善乎”。你看这些高人都这样,不管什么经,不管佛陀在什么园,某位大菩萨袒露右肩,单膝点地,提了个问题后,佛陀就会说,善男子,善女人,善哉善哉,你问了一个很好的问题。

 


老师最寂寞的是没有当下的连接感


你不问问题,我怎么回答你呢做老师的最寂寞的就是学生好像听懂又好像没听懂,然后问你一些虚头八脑的问题,没有当下的连接感。

 

他的学生,虽然在旁边,没有用线连着,但是他们俩蓝牙连上了。(不是WIFI,是蓝牙,两个终端之间的联系叫蓝牙。)颜的蓝牙和南郭子綦的蓝牙连上了,所以这边下载的信息,那边感受到了,他才会问问题。

 

你以为学生问问题的时候他不知道吗?不知道他怎么会问呢?能问出这个问题本身就已经代表他知道了不过没关系,古人在精神上的交流是很高级的,您不问,我就不答,你问了,我也可以不答。



弃本我、自我、超我,成为全然的我


“偃,不亦善乎,而问之也?今者吾丧,汝知之乎?”今天,我的那一个全然的我,抛弃了本我、自我、超我。没有自我、本我、超我的分别了,就一个我,所以他用了一个吾,来代表所有的我。

 

西方的心理分析学家用这个方式,来给所谓的那一个“我”一个冥想。所有的我今儿都没有了,全部合为一个,那个合在一起的叫吾。“汝知之乎?”,您知道吗?南郭子綦表扬他的学生,今天,我,把自己放下了,也就是说我今天参透了


冯学成老师在他的《禅说庄子》里面,对这一段的描述,深深地打动了我。

 

冯老,当年侍奉在海灯法师身边,在川藏高原的某个地方,跟很多的修行者关在一起。所以他对庄子的理解,不是在逻辑上、知识上、考据上,而是在体悟上的。冯老在他的《禅说庄子》里面讲到了这段话,他说南郭子綦在这一霎那是大彻大悟,焕然一新。

 

知道吗,今天偃,我的弟子,我的亲生朋友让我达到了那个状态,这叫什么?这叫法喜充满。

 

其实这个东西并没有那么神秘。如果你玩赛车游戏,过了很多关,完全全神贯注,管他明天要不要考试,管他老婆是不是在旁边抱怨,儿子是不是在哭,你在那个游戏里面已经达到了一个状态之后,突然大爆关了。你想象一下那种突然闪出来你已经战胜了全国10亿游戏玩家的成就感,你得有多high。


在全神贯注的时候,你是没有办法去想其它东西的,于是你就活在了当下。

 


烦恼是不会没有的,但你可以放下它


我最佩服的,但我远远没有做到的,就是倒下就睡着。当年,一位我尊敬的先生跟我说他曾见过一个战场上的将军,外面马上要打上来了,他说要休息一下,结果一下子就睡着了,一分钟以后就可以醒来,这种随时可以把世界放出去、放下、扔掉,把自己置身于整个世界之外的能力,就可以帮助一个人获得解脱。


烦恼是不会没有的,只有当你完全觉察不到它,哪怕是0.01秒完完全全不去想它的时候,你才会活地自在。

 

所以那些没心没肺,不管发生了什么事都能够吃饱了、睡醒了再说的人,有大福报。我只有在很少的时刻能够达到这种状态,就是跟一些特别聪明的老师在精神飙车的时,两个人突然在某个霎那间找到了都觉得很好笑的点,同时哈哈大笑的时候。那一霎那间,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诸相非相。

 


真正的答案包裹在体验中


说回来。既然今天偃,颜偃问了南郭子綦说,您今天不一样了,请给我讲讲,到底您体会到了什么?庄子借南郭子綦讲出了一段话,就是著名的关于人籁地籁天籁的表述。

 

你会发现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要回答一个问题,你往往不能给他答案,因为答案是不存在的,答案是被包裹在体验当中的。如果只是一个书面上的答案,那是虚假的,是比喻,世界只不过是用这个东西比喻那个,那个东西再去比喻其它。


南郭子綦说,我给你讲一讲到底我体验到了什么,但是在我讲出答案之前,你得让我把这个事情讲出一个境界来。


好了,境界是什么呢?第一段,“汝闻人籁而未闻地籁,汝闻地籁,而未闻天籁夫!”“籁”大家都知道,是各种的音乐。有人说这是一种上古时期的乐器,叫“籁”,这里泛指音乐和各种的音波。


南郭子綦说,你听过这三种籁吗,这三个概念你听过吗?颜偃呢,当然是知道的,所以说“敢问其方”。老师,请给点方法论,给点方向,给开一个灵魂的方子,让我们爽爽。所以我终于知道为什么,我终究有一天还是要跟吴伯凡老师和徐文兵老师再重新做那种对话,你没个提问,高手很郁闷,他总不能踩着自己的左脚,右脚腾空而起吧,你总得给一个肩膀,让他踩踩,然后让他翻墙而过。


我翻墙而过,敢问其方。

  

枕着《庄子》睡个好觉,不要忘记在觉里面觉察你自己。晚安。

 

-------精选内容  点击查看--------

点蓝字 ,查看梁友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