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16年济南市高三一模语文试题杂评

 宛平2008 2017-03-24

2016年济南市高三一模语文试题杂评

李春贵 

2016年济南市高三一模语文试题杂评

2016年济南市的高三一模比往年来得晚些。但好饭不怕晚,好题也不必早。只要是一套规范性强、难易适中、切合实际、能较好地考查出学生语言运用能力高下的试题,就是学生、教师之大幸。

第一时间拿到济南的一模试题,整体感觉试题比较平稳,无论是题型、内容,都与2015年的山东省高考语文卷保持一致,中规中矩,没有大的变化。这与山东省面临着朝新课标全国卷过度的特殊情况有关。毕竟,除了数学和语文这两个学科,其他学科都已经迈入了全国新课标卷的行列,虽然语文到2018年才“寿终正寝”,但方向已定,趋势已明,在这样关键的时期,稳定是压倒一切的任务,语文考试当然不能例外。

同样,济南市的试卷少不了“鲁元素”。去年的一模在文言文的考查中选取的是《南齐书·王思远传》中的材料,王思远是琅邪临沂人,这体现了“山东特色”。而今年的模拟,在文言文的考查中,选取的材料是山东籍短篇小说大家蒲松龄的《聊斋志异》,在论述类文本的阅读中,选取了与泰山有关的材料,也充分体现了地方卷的特点。当然,在默写中一如既往地考查《论语》,这也是“鲁元素”之一。

在语言运用与表达这一部分中,第17题明显地在朝新课标卷靠拢,因为2015年的山东省高考试题是没有考查图文转换的,而图文转换是新课标卷考查的“保留项目”,每年必考。还有一点非常值得肯定,就是第19题,材料十分切合学生的生活和学习实际,而且具有浓郁的时代气息,是一个好题。虽然有些内容对学生来讲,可能有一点陌生,但是,因为是选择性试题,所以,难度就降低了不少,给学生留下的空间也就相应地扩大了。需要指出的是,第16题估计学生会犯一些踌躇,因为试题中的“哲理”并不是对所有的学生公平合理,而且,“自然的生存之道”的提示,或许会将学生引入到思维的歧途中去。

不能不说现代文阅读。曾经以开玩笑的口吻给学生说,2016年山东省的高考,现代文阅读应该会考查小说阅读。其理由有二:一是新课标卷文学类文本向来只考查小说,从来不考查其他文体。山东省在朝新课标高考靠拢,岂不应该考查小说?二是山东省自从2014年取消了文学类文本与实用类文本的选考以来,只考查了散文。按照一般的道理,小说和散文应该是轮流考查的,那岂不是今年要考小说了?当然,我还给我的学生说:“如果山东省负责语文命题的老师不会出题,那就另当别论了。”(开玩笑,聊博一哂)

2016年济南市高三一模语文试题杂评

今年济南模拟依然考查散文,可见命题人对散文的“情有独钟”。一般说来,散文阅读的难度要大于小说的难度,学生对散文的阅读似乎有一种天然的畏惧感。不过还好,与去年济南市一模选取的《幽兰》相比较,这篇《春秋那棵繁茂的树》还是能让学生“摸得着头脑”的。从这个材料的选择中,我似乎可以触摸到一种隐隐的期盼,听到一种发自心底的深情呼唤,子产的形象,是出题人当然也是每一个生活在当下的人心中的偶像。扯远了,回到试题本身。探究题“温润”“凌厉”似乎有点费解,但出题人很贴心地给了三个角度的提示,学生似乎应该能够理出思路来。

作文是重头戏。与去年的山东省高考作文题相比,济南一模的试题就“亲民”了许多,因为我们不必纠结于是否见过什么“丝瓜藤”“肉豆须”这样的枝节问题了(其实,凡是去年纠结于这两个东西是否见过的人,一定是拘泥不会变通的人,我告诉学生,你就把他看成“甲物”与“乙物”就可以了)。而且,命题人几乎将材料所有的立意角度都通过别人的口告诉你了,你再不会立意,那就太out了。所以,可以肯定的是,作文,拼的不是立意,而是材料的选择,结构的组织,尤其是语言表达的功夫。这也是将来高考的大趋势。

不知道学生注意没有,文言文的考查还是有一点变化,就是文言实词的考查,由单音词换成了双音词。这种情况还是在十几年前的2005年山东卷出现过,那是山东省第一年自主命题考试。曾经统计过全国各省市自2004年以来考查过的所有的双音节实词,有七十个之多。2015年新课标高考考查的也是双音节实词,从备考角度讲,学生还是要高度关注这一个知识点才是。

总之,这套济南市一模语文试卷,平稳中体现变化,质朴中充满亮点,虽然偶有遗憾,但还不失为一套质量较高、实用性较强的试题,值得赞一个。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