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血稠的5个症状表现

 摘文缘 2017-03-24
血液是滋养身体的源泉,随着年龄的增长,血液中也会出现一些“垃圾”,若没哟及时“清理”,就会造成血液不清洁,变得黏稠,临床上将血液黏度超过正常标准称为“高黏滞血症”,容易诱发血栓,导致悲剧的发生。

  

  血稠不等于高血脂!

  不少人将血稠等同于高血脂症,这是不对的。

  血液黏度是血液的理化特征之一,主要取决于血中红细胞压积的高低。而血脂对血液的黏度影响并不大,高血脂的病人血液黏度往往仅轻微升高。


  


  

  高血脂的主要表现并不在对血液黏度的影响上,胆固醇会像水垢一样沉积于血管壁形成动脉粥样斑块,逐渐阻塞管腔引起心肌缺血和脑缺血;如果斑块破裂,就会形成急性血栓,引起脑卒中和心肌梗死。

  简而言之:血液黏度和高血脂是完全不同的概念,用血稠来衡量高血脂不科学。 血稠的5个表现

  如果以下5个症状,建议您去医院做个血液流变学的检查,以便及时发现问题,避免错过最佳治疗时机。

  1、晨起,不清醒,反应迟钝。一般要活动好久,大脑才能逐渐清醒过来,还容易出现头晕头痛的症状

  。

  2,午餐后容易犯困。一般人在吃过午饭都会想休息半小时,这是正常情况。但血液浓稠者若午后不休息,不但整个下午都没精神,还会出现疲惫、身体酸痛等情况。

  3,晚餐后精神极佳,这状态和午餐后截然相反。

  4,下蹲久了容易气喘、呼吸急促、呼吸困难。

  5,阵发性视力模糊。排除了老年视力一会清楚,一会模糊。


  

  血稠的危害

  血稠会致使血液不能充分供应肺、大脑等脏器及其他组织等,导致局部缺血,才会出现以上症状。当然,需要强调的是,一个人的血液粘稠程度会随着进食、饮水、运动、机体代谢、季节、气候等因素,也均会有动态变化。

  正常的健康的青壮年人,一般自身身体有较强的调节能力,无需特殊治疗。如果是中老年人发现了自己有较明显的血液浓稠症状,特别是已经患有高血压、动脉硬化、糖尿病的人群,就需要高度重视了!

  血液浓稠是引发血栓、心肌梗塞等疾病的前奏,避免悲剧的发生。 如何“稀释”血液?

  血液粘稠几乎都跟自身生活习惯、饮食习惯有关。如果平时多注意,就能很好地防止血液粘稠的发生。

  多喝水

  水是血液稀释剂。要养成合理饮水的习惯,早上起床后、三餐前、饭后半小时,睡前都是最佳的喝水时间。最佳的水补充是白开水,利于迅速进入血液,冲淡血液。

  适量运动

  血液之所以粘稠,是因为体内太多代谢废物排不出去。运动可以提高代谢水平,加速血液循环。长期坚持运动,不仅可以强身健体,减肥瘦身,还可以预防多种慢性疾病。


  

  少吃动物肝脏及甜食

  这是因为动物内脏里含有大量的胆固醇和饱和脂肪酸,会加重血液粘稠度。甜食,会升高血液中的血糖浓度,也会提升血液的浓稠度。

  控制饮食

  营养过多,摄入能量过多,血液中的脂肪和糖类会变多。控制饮食,吃饭吃到七八分饱刚刚好,俗话说的好“饭后走一走,活到99”。

  补充卵磷脂

  卵磷脂可以软化血液中的胆固醇颗粒,改善血液粘稠度,控制胆固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