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做有机农、吃有机菜要有有机的态度

 文明世界拼图 2017-03-24

最近看到一个电商在销售某农场的水果,打出的宣传口号是“无农药、无化肥”,这再次引发了我想要写下这篇文章。

 

三个有农残的“没有使用农药化肥的水果”

这个农场去年我们曾经两次考察过,而且也是朋友的推荐,农场主符合我对靠谱有机农场的几个判断要点,第一,农场主有理念,本身是做跟社会工作有关的工作;第二,从当天参观来看,农场所处自然生态环境良好,多样性好。农场主也有“很好”的故事,比如为了农场亏损了不少钱,甚至要卖了房子来养农场。但是,2015年我们检测这个农场苹果的191项农残,检测结果有四项超出了靶值0.01的报告限,这四项农药和残留量分别是啶虫脒0.012,多菌灵0.027,毒死蜱0.012,戊唑醇0.016,检测完后,我们没有销售。因为当时是我同事负责与农场沟通,我记得他跟我说农场主说来年可以按照我们标准来管理,但就没有更多反馈了。我后来再思考这个农场管理的问题,主要是存在于农场主本人不在现场,因为有本职工作要忙,只有在每周末才来农场,而管理农场的是自家的亲戚,虽然农场主可能要求不使用那些化学品,但自家亲戚也许并不熟悉有机的管理标准到底是什么。反过来,农场主因为和农场管理者之间的亲属关系,也就很难提出更严格的要求。再者,农场主亲戚也可能缺乏技术和抗风险能力。因此,很多出问题的农场都有类似背景。有的人有些闲钱,自己租地雇个农民来给自己种植管理,然后每周送菜,但农场主几乎不去农场,原来一直以为自己的农场是有机生产的,后来偶尔一次去发现农民在用农药。农民会说,不用农药就不可能种出菜来,而农场主不在现场,可以承担到底20%还是40%还是60%还是90%的损失,就根本无从判断。

当然,那个农场的水果实际上品质非常好,口感也非常好,可以靠好的环境和品质获得更高的市场的认可,不一定非要说有机生产或者无农药、无化肥,因为这样说了却做不到,反而影响了信誉。现在某些生产者就是走入了“非用有机不可”的死圈子。

去年的检测后让我想到了2014年我们曾经检测的两家农场的苹果。这两家农场都是过了我们初筛关的,一家是“返乡青年”的父亲种苹果,一家是科研院所的老师的学生在自己老家经营的苹果园,而且规模都不大,两个农场都属于有一定苹果种植管理经验的,在业内也有一定影响力。可是,很奇怪的是,191项检测之后,他们两家的苹果都有一项农残,叫做“多菌灵”,残留量大概在0.022和0.012之间。我记得2014年的时候知道这个结果,我还是特别惊讶的,因为对这两家农场本身特别信任,所以我让同事跟两个农场联系,看是不是他们可以分析分析原因,有没有可能再检测一次或者为此写个说明。

但后来的沟通,不知是不是因为同事转告的原因,我觉得他们回应不像是我想象的那么积极。我是这样想的,如果是我的农场的产品查出有农残,我肯定会感觉特别忐忑不安,因为这关系到我的声誉,所以一定要及时联系销售产品的人,首先一定要真诚的道歉,如果自己不心虚的话,仔细分析原因并写个说明信。但两个农场都没有积极反馈,其中一个农场在我们的要求下写了一个不痛不痒的回应,我们也没有对外发布。

还记得当年的圣诞节,某个很大的环保机构想要做个生态农业的活动,最后赠送苹果,当时如果这两个苹果有合格的检测报告,就可以通过这个环保机构销售不少,但结果也是不了了之,环保机构只能选择了一个自己带有0农残检测报告的苹果。

这个事件之后,我们团队做了两件事,第一,检测了我们自己农场通州、顺义两个基地的两个样品蔬菜,第二,当年没有再销售任何的水果,所有代销产品除了考察外都要有有检测报告。

我们想知道:如果没有使用农药化肥的情况下,有农残的风险到底多大。因为我们当时分析这两个苹果农场都有一项多菌灵的残留,而多菌灵是种植水果比较常用的杀菌的药物,所以,我们分析有三种可能,一个是这两个果园周边都是水果种植区,有可能有农药的漂移,另外,我咨询了几位朋友,他们说多菌灵在土壤中有较长的残留期限,并可能通过植物吸收。还有一个可能就是苹果套袋,是不是在农户不知情的条件下,袋子里本身就有农药呢?

可是,我们的蔬菜检测出来之后,没有任何的残留,这也强化了我们过程管理的结果有风险的可能性是极小的。

2015年,我本以为两个农场都会主动联系我们,并且会主动检测并告诉我们结果,结果也与我们“自以为是”的想法相反,只有一个农户在我们要求下又自己送检了,不过当年的结果没有问题。

2015年的北京的那个水果农场也是如此,今年他们没有主动联系我们。

哦,对了,2014年沧州杨叔的良心梨是唯一通过191项农残检测没有农残的水果。

 

 

有农残可怕吗?

三个检测报告让我直到如今还在思考,其实检测出来有这些农残并不可怕。因为这个检测标准是欧盟的有机检测标准,而且本身残留的数量的品种已经都很少了,这样的苹果比市场上的普通苹果不知道要好多少倍。但我觉得这个事情本身,更值得所有有机农人和消费者思考。

作为生产者:“我所说即我所做”的原则如何真正在农户中贯彻下去。遇到问题,如何能够深入研究分析,认真承诺,勇于承担责任,遇到问题,积极寻找原因,对愿意支付环境成本的消费者负责。

作为消费者:有机真的那么重要吗?如果某个你信任的农户的产品出现了这样的问题,你可以原谅吗?如果有少量残留的水果,你愿意付出相同的价格或者稍微高一些的价格购买以支持农户坚持转型做的更好吗?

 

你花了钱,到底在意买到什么样的产品?

搞农业生产,本身是体力累,但一旦产消关系只变为服务被服务的关系,农业搞起来就会更累,而且很可能是很多生态农场经营不下去的主要原因。现在有机蔬菜的价格里有一半到三分之一其实都是服务的成本,再加上一半的蔬菜生产成本,而这种服务的价值没有被市场所认可。有的人认为可能有机蔬菜的利润就有一半以上,所以对比市场蔬菜就应该提供品质完美的产品的服务,但其实现实是,有机农场大多数规模不大,即使一个生产常规蔬菜的大农场,每斤菜有几毛利润可能就足够维持,有机农场的蔬菜价格虽然高,但因为包括地租、劳动力等投入高,而且规模小,所以即使毛利高,但利润并不高。所以,我觉得对于小规模农场来说,这个价格能够买到至少不使用农药、化肥标准的真正有机蔬菜就很不错了,如果再进一步以消费普通蔬菜的心态来消费有机,要求没虫眼、标准化、品种多、24小时服务,那么我们将为此付出代价,小农户或小农场越发难生存,现阶段资本化农场难以保障产品质量,多样性的降低必将影响生态环境。

 

情怀、理智和精进缺一不可

上面的故事,相信这些年不是唯一的案例,但在我们的考察产品系列中却在水果考察中出现了三次。我们想要跟一个农户建立长期的合作,只要你靠谱用心生产,我们就长期支持你,所以,尽管一次检测费用1200元左右,但我们也觉得有这个价值,不是为了证明产品符合标准让消费者看,而更重要的是知道我们在生产中是不是可能存在什么自己都不知道的风险,并更好的改进生产的环境。

今年我们自己租种了果园,其中一个原因也是希望让团队亲自操作果树管理。因为9年来,蔬菜的有机管理,我们已经学习了足够的课程,也交了很多学费。

今年的果园产出梨仅是去年的五分之一,也算是我们交的学费,但我们相信如果掌握管理技术,产量远不止如此。不过,我们今年的梨检测顺利通过了。这也说明我们坚持生产标准导致检测有问题的可能性是很低的。因为毫无疑问,如此管理就该有如此结果。

 

因此,我不断告诉自己和团队,做农业一定是要有情怀,否则就难以坚持,但更重要的是精进,有点钻牛角尖的精神,哪怕十年钻研都不够,那还有几个十年,出现问题一定要及时分析,对待购买我们产品的人,如果出现质量问题要追查责任,勇于承担。一定要有精进的精神和长期目标,实践、记录、研究、学习、再实践;我也告诉消费者,做有机消费要理智,互联网年代,大家都爱听故事,有时候听到一些不同的农法或者理念就盲目相信,更应该做的是理智分析和消费,相信并用合理价格支持那些长期坚持在一定规模下、生产一线管理的人们。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