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第五章 东方:哈拉巴与华夏(第一卷)

 金色年华554 2017-03-25
准确而言,自中亚南亚以西的亚(北)非文明在伊斯兰宗教兴起之前都应属于西方文明范围,而东方文明则主要分布在东亚、南亚和东南亚三块区域,其中前两者是主流,东南亚则更多的为此二者之副产品。而在东亚和南亚的文明发展中起决定作用的,则是世界两大巨型文明——古印度和古中国文明的诞生和发展。

  1921年至今的考古发现表明,印度已知的最早文明当属位于印度河流域及其附近、主要分布在今巴基斯坦国境内的哈拉巴文明(以发掘地名命名),它与埃及、西亚以及略晚于它的希腊文明一样是以带村落的城市国家形式兴起的。这些遗址范围较广,且各地所处的年代不一,其中中心地区大概存在于公元前2300年至前2000年,而所有遗址的年代最早可追溯至公元前24世纪,最晚可到前18世纪。哈拉巴文化已俨然进入了文明时代,他们有发达的农业(已使用青铜器并开始栽培大量农作物和蓄养畜禽)、手工业(纺织业、制陶业和冶金业已比较发达)和商业(开始使用贵重金属作等价物,并有与两河流域发生贸易关系的发现),有出现公共权力机构的迹象(城市内有巨大公共建筑物和粮仓遗址),有能证明文字已被发明的重要文物(一种被称为“印章文字”的系列印章,上面刻有哈拉巴文明独创的文字),所以哈拉巴文明被称为南亚最早文明是实至名归的。

  但是,就是这么一个成熟的文明,却完全没在后来的印度文化中遗留下来,甚至连相关的一丝神话传说也没有,这就给史学界带来了巨大麻烦。专家们首先无法确定是谁创造了这一文明,有人说是两河流域文明的创造者苏美尔人,也有人说是居住在今伊朗印度北部、随后迁移至欧洲等地区的雅利安人,还有不少人认为是来自地中海或小亚细亚的达罗毗荼人,但几乎每种说法都有各自的道理,却又都又不成立的理由,所以至今历史界也不能确定这个问题的答案。

  除此之外,学术界也无法弄清哈拉巴文明是如何灭亡的。与米诺斯文明的一夜倾覆不同,哈拉巴文明的所有城市和村庄似乎是在经历了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后才相继灭亡的,这个过程持续了数百年,这就让人不禁疑问:是什么,让如此大规模的文明相继如此慢性消亡?

  有人说是气候变化导致的雨量减少所致,有人认为是地质灾害(地震、泥石流等)频发的最后结果,还有人认为是过度开发所导致的资源枯竭所致,或者说山地民族入侵的结果。但是这些观点中几乎没有一个能取得学术界的公认。我们唯一能确定的是,在哈拉巴文明灭亡约四分之一世纪后,才有一群操印欧语的雅利安人进入了次大陆,开始了另一端截然不同的文明,而哈拉巴文明也从此被埋没在了历史的长河之中,直到1921年才重见天日。

  正因如此,印度在公元前16世纪前的历史便由此中断,让我们转到中国文明的起源问题上来。

  和印度文明乃至所有世界古代文明不同的是,中国文明的发展轨迹显得异常诡异,因为除个别有争议的、短暂的时间段外,中国文明始终没有被中断,以至于今天的中国人所用的文字、所过的节日和所遵循的社会的道德的规范都与数千年前一脉相承,而这种令人惊奇的发展轨迹赋予了中国人无数独特的传统美德和许多批评家所说的劣根性。关于这些我们暂不讨论,因为本书即将要探寻的,是中国文明的开端与起源。

  一,时间问题。

  前面已提及,关于中国文明最早起源于何时,一般有三类观点:黄帝说(前27世纪)、夏朝说(前21世纪)和商朝说(前16世纪前)。简而言之,这三类观点的区别就是,商朝说能完全被考古发现所证明,夏朝说似乎完全可信(因为商朝似乎是文明发展中期的事情了),而黄帝说则比较虚幻,疑似不可能。

  二,地点问题。

  西方史学家比较倾向于黄河中游地区为中国文明的开端,因为此地位于黄土高原地区,因为此地土质疏松,落后的农器也能进行耕种;而中国人似乎从很早的时候,具体可追溯至先秦时便有一种认为自己族类是源自东方的观点,即认为黄河下游乃至山东地区为中华民族的起源。这两类观点都各有道理,但笔者认为前者在历史学社会学逻辑上似乎更为可靠,但具体确定有待新的考古发掘才能确定。

  三,民族问题。

  虽然偶尔有人提出中国最早民族源自苏美尔人等的观点,但史学界几乎不对中国民族的起源的做重要讨论,那么我们也就不在此越俎代庖了。需要指出的是,很多人认为中国文明的最早开发者是华夏族,但这是一个完全的错误观点。这里可以引用范文澜先生的话加以阐释:“依据历史记载,共同开发中国的各民族,一般说来,汉族最先开发了黄河流域的陕甘及中原地区,东夷族最先开发了沿海地区,苗族、瑶族最先开发了长江、珠江和闽江流域,藏族最先开发了青海、西藏,彝族和西南各族最先开发了西南地区,东胡族最先开发了东北地区,匈奴、鲜卑、柔然、突厥、回纥、蒙古各族先后开发了蒙古地区,回族和西北各族最先开发了西北各区,黎族最先开发了海南岛,高山族最先开发了台湾。所以按照汉族今天居住地区看来,似乎中国领土上的极大部分都是汉族所开发的,其实,其中不少地区最先开发者,却是已经消失了的和现实存在并发展的许多民族。事理很显然,中国之所以成为疆域仅次于苏联,人口在全世界各国中居第一位,历史悠久,延续不绝,在全世界各国中也居第一位的伟大国家,首先必须承认,这是构成中华民族的各族男女劳动人民长期共同创造的成果(范文澜:《中华民族的发展》)”。所以说,中国文明的发展,着实是汉族前身华夏族与其它各已灭绝与尚存在的民族共同努力的结果。

  公元前16世纪前的中国文明史大致便是从黄帝到商朝之间的这段“记载历史”,它只存在于史书古籍中当中而无法以考古实物加以证明。尽管科学家已经发掘出许多时间相对应的、已接近文明程度的遗址,但都没有决定证据表明这些便是那些传说中的君王们留下的遗产。不过尽管如此,笔者在此还是可以根据记载来对这段历史进行一些模糊描述的。

  按照传说,大约在公元前27世纪的时候黄河中下游地区出现了一系列的氏族部落,其中有一个偏上游的部落在其首领轩辕氏的带领下打败了黄河流域和来自其它地区的很多部落,最后成为了整个东亚大陆东部地区最强大的部落——华夏族。而据史书记载,黄帝曾命其一位名叫仓颉的手下创造了文字,此即为中国文明之开端。

  黄帝之后可能出现过几位有名的君主,后人可能因此而穿凿附会地创造了一个名叫五帝的传说,其中最后两位尧和舜以及舜的继位者禹之间的更替可能存在着某些贵族选举的体制,但这些事情都过于遥远,大概有其事而无其人罢了。

  尧舜年间,黄河中下游发生了一次大规模的洪灾,华夏族的禹之父鲧和可能是另一个部落的首领共工都曾专业治理水患,似乎都没成功,鲧也引咎而被舜判处死刑。鲧死后,禹接替了其岗位,带领以华夏族为主体的一支大规模队伍征战多年,终于以疏通的方式平定了水患(也有说是举族迁徙至别处),禹因此获得巨大声望,被部落推选为了舜的接班人。而在禹死后,贵族政体已趋于奔溃,禹之子启借机更改首领选举法,在公元前21世纪左右开创了父死子继的家天下,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王朝——夏朝。

  夏朝时期的生产力似乎尚不发达,木石骨蚌等仍然在生产工具中占主要地位,但古籍中有多次关于夏朝铸鼎的记载,则此时中国应该已进入了铜器时代。就已有文字来看,夏朝可能是以黄河中下游最大势力的形式存在于公元前21世纪至前16世纪左右的,据传其属国达到了上万之多,但它们可能仅是无数独立的小国乃至氏族部落,与夏之间不构成上下级关系,只是共推实力最强的夏为盟主而已,后人不明就里,所以便空穴来风地杜撰了一个夏朝万国来朝的高大形象。

  事实上夏朝在建国早期便遭遇大难,其在与外族的竞争对抗中一度被东夷族的后羿氏所消灭,幸而后来中兴,直至公元前16世纪前仍为黄河中下游地区的统治势力,有记载夏朝君主杼曾“征于东海”,声名远扬,但杼之后夏的势力便开始衰落,直到公元前16世纪,末代夏君履癸(即通常所说的桀)在一次冒险的军事征服胜利后遭到商部落的进攻,最终败走异地,客死他乡,夏朝也就此灭亡。随后,新的更为强大的商王朝取而代之,中国历史也从此进入了有证可考的时代。

  本章本卷完。

  【附】

  图5.1 哈拉巴文明的大致范围

  


  图5.2 哈拉巴文明遗址

  


  图5.3 夏商时期文明范围推测图

  


  图5.4 中国传说中的治水英雄、夏朝的开创者——大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