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习作引领——小学自能作文教学模式初

 tnj660630 2017-03-29

小学自能作文教学模式初探
1

小学作文教学的最终目标是学生“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叶圣陶语)。为了早日达到这个目标,老师必须更新教学观念,作文课应当少讲多作,让学生放胆写作,想怎么写就怎么写。这样作文,学生的创造精神得到发展,写作兴趣越来越浓,让学生愿写,会写,乐写,写出自己的童趣、童情。更能在课外自觉地练笔,自能作文的习惯逐步养成。

一、作前准备环节——自学观察、自由命题

目标:熟悉作文内容,积累习作素材

1.自学观察

《新课程标准》中要求“在写作教学中,应注重培养观察、思考、表现、评价的能力。”新课标把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放在首位,可见“观察”的重要性。只有源于细心观察,冷静的思考,合理的联想或想象,才能让写作内容真实、理智而生动。指导学生观察要注意哪些问题呢?

(一)观察要有顺序

应教会学生常见的观察顺序。否则,写出的作文将杂乱无章。顺序观察又可分四种:

(1)按时间顺序。诸如事物四季、早晚的变化。

(2)按空间转换的顺序。由远及近、从上到下,取一个观察点观察, 有时也可变化立足点。

(3)按内容顺序。如从整体到局部、景物到人物、主要到次要等。

(4)按事情发展的顺序。

比如:指导学生写一件玩具。我在教学中除了重视句子表达外,还十分重视学生观察的顺序性。写玩具的外形特点,一般可从整体到局部或局部到整体。其中局部又要按照一定的顺序。我在讲台上放了一个电动玩具哈巴狗。问学生:“这只玩具狗给你的第一印象是什么?”“神气、美丽、帅呆了、酷毙了、可爱极了”等是学生的答案。这就是“整体”。接着我又问:“老师也认为这只玩具狗可爱极了,但可爱在哪里呢?这就要认真观察每一个部分,你想按什么样的顺序观察呢?”让学生思考后分组上台观察,然后指名说出。要求先说出自己的观察顺序再描述观察到的“可爱”。其余的学生认真听,充当“评委”。经过这样的指导,大部分学生写的段落都有条理了。

(二)观察要抓住特点

每件事物都有其本身的特点,这就要引导学生观察时努力发现那与众不同的一点。为了让学生能抓住特点进行重点观察,我认为可引导学生采用对比的方法,也就是把两个不同的事物放在一起比较或者对同一事物在不同情况下进行比较,发现事物的异同和变化,从而抓住其特点。例如写一个人的肖像时,学生总喜欢用“弯弯的柳叶眉”、“炯炯有神的眼睛”、“苹果似的脸蛋”、“樱桃小嘴”、“一笑就有两个酒窝”等,把所有人都美化了,造成了“千人一面”。针对这一现象,我让学生用《猜猜,他(她)是谁?》为题描写本班同学的外貌。我先请一男一女站在前面,再请一位学生给他们“画像”。结果把两个学生的外貌描述得差不多,分不出是男是女。其他同学都笑了。我说:“先别笑,可能请你们说也一样,现在我们把两位同学的五官进行对比,看看异同再说,好吗?”学生根据老师的指点再进行认真观察、描述。这次基本上抓住了不同人物特点,说出了那位男生是鸭蛋形的脸,微眯但有神的眼睛,而女生脸较长且瘦,眼睛乌溜溜的又圆又大。

(三)观察要细致入微

        小学生对司空见惯的事情细节很少注意,常常听而不闻,视而不见。如果问他们这个东西这个人怎样,都会说很可爱,很美丽。要是再追问怎么可爱怎么美丽,恐怕要“哑”了。这就是缺乏细致观察。针对这一弱点,我们就要在平常教学中引导学生学会细致观察事物,积极调动各种感官,用眼睛看,用手触摸,亲口品尝,用耳倾听,去充分感受事物的形与味,声与色,动与静等各方面的美。为督促学生做到这一点,我们可以在学生观察前列表格填写。一次观察不够再观察,直到“细致”为止。

(四)观察要展开联想、想象

       爱因斯坦说过:“想象比学识更重要”。这也是写文章是否形象生动的保证。心理学上联想可分为四种:

     (1)类似联想,即从事物之间的相似性方面想起。

     (2)接近联想,即从空间和时间方面接近的事物想起。

     (3)对比联想,是从相反的事物想起。

     (4)因果关系联想,是从事物的因果方面想起。

       想象在心理学上也分好几类,但观察中一般采用再造想象,即依照语言的描述或根据图样、模型、符号等的描绘在人脑中产生新形象的心理过程。我们在引导学生观察时要综合灵活运用这些知识。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这一方法,我把学生带到校园的大榕树下,指着大榕树问:“榕树的枝干与别的树干有什么不同?”学生很快回答:“枝干上长着长长的气根”,“树主干粗壮扭曲,布满皱纹”。我接着问:“你觉得它的气根跟什么相似?”“像胡须。”“扭曲的树干呢?请进一步联想。”学生边看边想。这次练习中出现了许多优美的句子。如:“你看,它多像一位饱经风霜的老人,捋着胡子,慈祥地望着我们;那满头闪着银光的小圆叶,层层叠叠,在微风中哗哗地响着,似乎在给我们讲述古老的故事……”

又如上文提到的“电动玩具小狗”,在观察完小狗的外形之后,开动开关,让小狗动起来。再让学生仔细观察后提示:“小狗为什么一开始勇往直前,后来停了一会儿又继续前进呢?请展开想象的翅膀编个故事情节说一说。”这时学生们自然而然地与生活场景或文学作品或影视节目中的联想起来。各种奇思妙想不断涌现,有的说:“它一定是遇到了持刀抢劫犯,开始有些胆怯,后来又勇敢地扑了上去,吓得歹徒夹着尾巴逃走了,这是一只多么可爱而又勇敢的小狗啊!”有的说:“它大概是遇见了老朋友,愣了一下,又激动地迎上前拥抱好友,汪汪汪地欢呼起来。”还有的说:“也许是迎面飞驶而过的自行车吓得它停住了脚步。不一会儿它摇摇脑袋,小声地嘀咕着只有它自己才听得懂的话,又继续往前走……”可见,只有引导学生在观察过程中进行合理想象,写出的文章才会形象生动,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

2.自由命题

就是让学生自己选择习作内容,自己确定作文的题目,自己决定作文的选材。只有这样才能使师授作文变成学生独创作文,才能培养学生满足生活需要的实际作文能力。要实现小学生“自由命题”,必须做好两项工作。第一改造现有的作文训练题,拓宽选材范围,给小学生创设自由选材的广阔空间。第二改革作文指导工作,首先启发学生,打开思路,敞开思想,选取最熟悉的,感受最深的事物作文。

二、作中成文环节——明确要求、自述片断、范文引路、自构成文

目标:围绕话题,由说到写,做到写清楚、写通顺。

操作要领: 在明确要求,充分说话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实现从说到写的迁移。鼓励学生大胆写作,怎么说就怎么写,尽量做到口手相通、说写一致。

3.明确写作要求

教师导入新课后,首先要让学生明确本次习作的目标和要求。(通常用哪些手段?请老师们想一想。)

4.自述片断

就是让学生结合课本中每单元口语交际的内容,结合习作要求和自身实际口述相关内容。“说”的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它与知识功底遣词造句,谋篇布局能力密切相关,进行自述片断训练,把“说”落实为“写”,把知识转化为能力。训练时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以文章片断为主,由易到难,逐步提高,最后到连贯成篇。 

5.范文引路

作文是创造性的活动,如果一开始就指望学生达到“百花齐放、精彩纷呈”的状态,很可能只是我们美好的愿望而已,是不现实的。小孩子学走路,要大人扶着才能迈步。小学生学作文,正如小孩子扶着床学走路,需要老师的扶持和引导,从布局谋篇到遣词造句,需要老师一一指点。

当然,一篇好的范文,假如你指导时,仅仅停留在学生读读的层面上,那么,它的师范作用是微乎其微的。老师必须以一个引领者的身份,为孩子做一些提炼和总结,然后以深入浅出的语言传寄给学生,让它们汲取最易理解也最简洁的“写作营养”。

如:教学《我喜爱的水果》一课,在学生阅读了范文《桃子》后,我引导学生明确了作者的思路——“外形——香味——味道”,写颜色时主要抓住了“它淡黄的果皮上面点缀着几片红云”这个特点来写;写形状时主要抓住了“像一个小孩的拳头那么大”、“身上有一道浅浅的沟”等特点来写。最后,我做了一个简单的小结:“这段文字,抓住了桃子的外形、颜色、味道的特点介绍的,介绍其他水果,一般也是从这几方面展开。”短短一句话,一方面是我对范文的一个概括性介绍,另一方面也在告诉学生写水果作文的方法。

6.自构成文

作文是一种创造,不同的动机,不同的认识能力和生活经历会促使学生采用不相同的写作方法。老师把选择或创造写作方法的权利还给学生,让他们自由地布局谋篇,自由地表达。如记叙一处写景物,可以启发学生联系学过的《富饶的西沙群岛》、《美丽的小兴安岭》、《海滨小城》等课文,以“按时间顺序记叙”、“按观察顺序记叙”、“按游览顺序记叙”等三种方法,任选一种,同时,鼓励学生,开动脑筋,独创某种写作方法。

作文成文环节,课堂上我们坚持让学生独立思考,快速成文,不给固定的写作提纲。教师的主导作用在于开拓学生的思路,写作内容确定之后,让学生自述,说选材,说思路,说片断之后进入写作。十几分钟以后,学生大体自构成文。这种课堂教学结构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学生的写作积极性,学生思维活跃,讨论热烈,在争议问题中作文水平不断提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