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来揭示一个伟大的奥秘

 永存在世 2017-03-30

读懂了此文,你将理解心学、佛学、唯心主义哲学的奥秘!

当我们说起心灵的时候,我们是指什么?

世间每一个人都是独特的,都有着自己与众不同的内心世界。

虽然一个人一颗心,但人与人之间又能相互理解,交流共鸣,说明心与心之间又可以相融相通。

心是我的吗?有人会觉得这一点毫无疑问。我思故我在,如果没有我,到底是谁在感受、思考?

但是,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阐明,人的意识只是浮在海面上的冰山表层,更多你意识不到的东西潜藏在心灵深处,太多时候你不能控制自己的想法,正如你不能左右自己的情绪。

而我是谁?“我”这个概念从何而来?

当你的思想中还没有“我”这个概念,你的心灵就已经存在了。

不是吗?刚出生的婴儿,脑海中一片空白,没有“你”、“我”、“他”的分别,可是,他一样能感知,他的心灵就是纯粹的觉知。

慢慢的,他把特定时空的某些具体感受联系起来,“我”的意识才开始逐渐形成。

因此,别弄错了,心不是“我”的,真实的情况是:“我”只是心之大海中的一朵浪花。

心灵的本质,实际上就是一片空无中的觉知能力。

当我还没出生的时候,心就不存在吗?

不,每个人,所有的生命,都具有这个觉知能力,因此心灵一直都在。

纵然没有地球,还有外星;没有我们的世界,还有其他的生命。

谁敢说它必然依赖于某一具肉体呢?

当个体死去,意识会不会有另外的存在形式,实未可知。

可不可以这样说:所有人、所有生命的心,交汇成一颗宇宙的大心,能够融合相通?

宇宙万万亿亿年,生生死死无尽轮回,亘古至今,意识在世界上顽强呈现,是宇宙固有的属性,千变万化中不变的存在。

“我”的心,是宇宙之心的一个小小的部分。

所以,“心”不只是你的,你却必定是“心”的。

而当“心”被局限于特定的时空,你只关注世俗的存在、一时的得失,心就可能被隔离于伟大的整体之外,遗忘了自己的本质。

现代科学哲学指出:所有的概念都是工具,任何思想体系都是对世界真相的近似描述。

只有可以被证伪,即被证明为错误,观念才能被称为科学知识。

你后天形成的自我世界,早晚有一天将烟消云散。你曾经无比相信的真理,或被证明为谬误。

你执著不愿丢弃的事物,总会不得不放手。

所以,不必执著于任何观念,要能使心灵返回原始的“虚空”。

当一切逝去,还有一个东西不生不灭,自在永在。

它有另外的名字,分别叫做“上帝”、“真主”、“如来”。

它不外在于你,它就是你的本质。

打开心灵,消除我执,像浪花回归大海,让迷失的自我,返归永恒的本性!

佛曰: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

如来者,一直都在,不曾离开。

当你超脱了自我之狭隘,静观宇宙,百千万亿星球世界,都在清净不动的觉知中,犹如空华,乱起乱灭。

此刻方知万法唯心,生死悲欢,如梦如幻;一切有为,如露如电;圆觉普照,光体无二!

附:心是我的,or我是心的?

意识是我的意识,或我是意识中的我?我的意识的内容,只是世事的一部分,并在不停的变化;我的意识是先天赋有的觉知能力,本来无一物,原是虚空。后天的生活才形成有关“我”的形象,因此“我”的种种思想观念都漂浮在我的意识里。心灵是原本就有的,而不仅是“我”的,相反这个“我”却是心灵的现象,意识的产物。那么,什么才是真的我?谁能断定肉身死去以后心灵就不存在了?生生灭灭的只是暂时性的我,而真我——心灵会不会是不生不灭的呢?执着于这个有限的我,可能就遗忘了那个无限的和永恒的心之本体,把自己局限束缚在狭隘的世界。而知道了自己的本性原是不生不灭的,那何不在这有限的世间,自在游戏,充分利用随机的自由呢?何必要苦苦保持一个不变的自我呢?生生世世体验不同的自我难道不更有趣?活千年然后死去,比起宇宙的久远,仍是短短的一瞬;悟自性然后与宇宙同体,则可无得无失,无忧无惧,时时享受自在身心......

人学,面向个体和世界,关注人的烦恼与痛苦,追寻生命的意义,反思自我并提升自身。如果你对人生有过哲学的思考,想要找到最适合的存在方式,那么你就是一位人学的探索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