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药材详解⊙解表药——桂枝

 李静曦 2017-03-31

桂枝

处方用名

桂枝、炒桂枝。

来源

为樟科植物肉桂的嫩枝。

药性

味辛、甘,性温。归膀胱、心、肺经。

功效

发汗解肌,散寒止痛,温经通阳。

应用

1.用于外感风寒表证。

    本品味辛发散,甘温通阳,具开腠发汗之功,外感风寒表证无论表虛、表实皆可选用。如用于表虚自汗而表证不解,恶风发热者,常与白芍、生姜等配伍,以解表散寒,调和营卫,方如《伤寒论》桂枝汤;若治风寒表实无汗,恶寒发热者,又常与麻黄同用,以和营通阳,助麻黄发汗,方如《伤寒论》麻黄汤。

2.用于痹证,关节疼痛。

    本品有发散风寒,温阳通脉之功,用治风寒湿痹,常配羌活、防风、姜黄、当归等同用,以祛风湿经通络;若寒湿盛者,可配附子、甘草、白术,方如《伤寒论》桂枝附子汤、甘草附子汤。若热痹关节红肿疼痛,也可与石膏、知母等淸热药配伍,方如《金匮要略》桂枝芍药知母汤。如因于血气不足,营卫不和,感受风邪而成血痹,见肌肤麻木或疼痛者,可配黄芪、芍药以益气温经,和营通络,方如《金匮要略》黄芪桂枝五物汤。

3.用于胸痹胸痛,心悸脉结。

    本品味辛能行,可通阳散结,用治胸阳不振,胸痹心痛,常与行气导滞之薤白冋用,方如《金匮要略》枳实薤白桂枝汤;如治心阴心阳俱虚之心悸,脉结代,又常与炙甘草、人参、阿胶等配伍,以通阳复脉,方如《伤寒论》炙甘草汤。

4.用于水肿、小便不利及痰饮眩晕。

    本品味甘性温,能温煦脾阳,逐寒化饮,如阳虛水肿,小便不利,常与利水渗湿之茯苓、猪苓、泽泻、白术、同用,方如《伤寒论》五苓散;治痰饮内停,胸胁支满,目眩心悸等,可与茯苓、白术、甘草同用,方如《金匮要略》苓桂术甘汤。

5.用于月经不调、经行腹痛和经闭。

    本品有温经通脉之效,常与补血活血之当归、川芎等同用,以温经散寒,调经活血,方如 《金匮要略》温经汤;若配伍活血祛瘀之丹皮、桃仁等,又可用于消除腹腔内的瘀血癥瘕,方如《金匮要略》桂枝茯苓丸。

用量用法

内服:煎汤,1.5?6g;或入丸、散。

使用注意

本品辛温助热,易伤阴动血,凡温热病及阴虛阳盛之证禁用;孕妇及易出血者亦不易使用。

验方举例

1.治太阳中风,阳浮而阴弱,阳浮者,热自发,阴弱者,汗自出,蔷蔷恶寒,淅淅恶风,翕翕发热,鼻鸣干呕(《伤寒论》桂枝汤) 

桂枝9g(去皮)芍药9g,甘单6g(炙)生姜9g(切),大枣4枚 (擘)。上五味,细切三味,以水700ml,微火煮取300ml。去滓。 适寒温,服100ml,服已须臾,啜热稀粥100ml余,以助药力,温覆令一时许,遍身微似有汗者益佳。

2.治伤寒八九日,风湿相搏,身体疼烦,不能自转侧,不呕不渴,脉浮虚而涩(《伤寒论》)桂枝附子汤)

桂枝12g(去皮),附子6g(炮,去皮,破),生姜9g(切),大枣4枚(擘),甘草6g(炙)。上五味,以水600ml,煮取300ml。去滓。分3次温服。

3.治血痹,阴阳俱微,寸口关上微,尺中小紧,外证身体不仁, 如风痹状(《金匮要略》黄芪桂枝五物汤)

黄芪9g,芍药9g,桂枝 9g,生姜18g,大枣4枚。上五味,以水600ml,煮取200ml。温服70ml,日服3次。

4.治胸痹,心中痞气,气结在胸,胸满,胁下逆抢心(《金匮要略》枳实薤白桂枝汤)

枳实10g,厚朴12g,薤白25g,桂枝3g, 栝楼实10g(捣)。上五味,以水500ml,先煎枳实、厚朴,取 300 ml去滓,内诸药,煮数沸。分3次温服。

5.治发汗过多,其人叉手自冒心,心下悸欲得按(《伤寒论》桂枝甘草汤)

桂枝12g(去皮),甘草6g(炙)。以水300ml,煮取100ml。去滓。顿服。

6.治心中痞,诸逆,心悬痛(《金匮要略》桂枝生姜枳实汤) 

桂枝、生姜各9g,枳实10g。上三味,以水600 ml,煮取300 ml分 3次温服。

7.治伤寒,阳脉涩,阴脉弦,法当腹中急痛(《伤寒论》小建中汤)

桂枝9g(去皮),甘草6g,大枣4枚(擘),芍药18g,生姜9g (切),胶饴10g。上六妹,以水700ml,煮取300ml,去滓,内饴,更上微火消解。温服100ml,日服3次。

临床报道

1.治冻疮

    桂枝60g,加水1000ml, 武火煎10分钟后待温浸洗患处,每次10?15分钟,每日早晚各1 次.治疗14例,效果较好,一般1?6次即愈。【新中医,1986,(增三):16】

2.治面神经麻痹

    桂枝 30g,防风20g,赤芍15g,水煎趁热檫洗患部,每次20分钟,每曰 2次,以局部皮肤潮红为度。共治疗30例,结果治愈26例,好转3 例,无效1例。治愈时间为6?15日。【湖南中医杂志,1987,8(2):封四】

3.治低血压

    桂枝、甘草、附子(久煎)各15g,每日1剂,代茶频饮,服用4?14剂时,血压正常 或接近正常者,再服用10余剂巩固。治疗低血压39例,其中随访 28例,多数患者疗效巩固。【黑龙江中医药,1988,(2): 19】

实验研究

1.化学成分

    桂枝含挥发油0.69%,油中主要成分为桂皮醛,占64. 75%,还含苯甲酸苄酯、乙酸肉桂酯、β-荜澄茄烯、菖蒲烯、香豆精等。

2.药理作用

    桂枝醇提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杆菌、大肠杆菌、变形杆菌、痢疾杆菌及伤寒杆菌等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桂枝水煎液对流感病毒亚甲京科68-1株和弧儿病毒亦有抑制作用。有解热、镇痛作用,其解热和降温作用可能与其扩张外周血管、促进发汗、散寒有关。有抗炎、镇静、抗惊厥及抗过敏作用。 桂枝水煎剂腹腔注射能使小鼠心肌营养性血流量增加。桂皮醛在体外对血小板聚集有抑制作用,并有抗凝血酶作用

注意:以上一些处方必须是专业医师开取,根据病情轻重程度不同药量有加减,切不可私自使用。以上处方都是医师基于实践得来,仅供大家参考,不可私自使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