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浅谈“课堂教学改革”

 梁老师360 2017-04-01
浅谈“课堂教学改革”------------一念成佛,一念成魔

课堂教学改革自2000年开始以来,全国各地学校都开始了轰轰烈烈的课堂教学改革。 如今的课堂教学,教学手段层出不穷,教学模式异彩纷呈。但冷静下来仔细的思考一下,反思一下我们的新课改,我们就会发现,许多教师仍然对课程改革的理解有失偏颇,仍然存在着很大的困惑与迷惘。课堂教学流于形式化的现象仍然很多:  1、学生的主体性是否真的得以实现?2、课件是否真的每一节课都是必不可少的?3、我们教师自己的课堂教学理念是什么?

在这里浅谈一下自己对课改的一点认识:教师对学生的认识。

我认为课改首先改的不应该仅仅是课堂模式、形式与手段,首先改革的应该是教师的观念、理念问题,教师的思想不发生脱胎换骨的改变,所有课改的后续工作开展都将无疾而终、付之东流(白干)。学校的资源必将白白浪费,所有老师一切的努力(什么精研教材、什么精心设计课堂安排、什么精心制作课件)也都将前功尽弃,更不要去说开展什么高效的课堂效率,这一切都不过是天马行空,一切都将是浮云而已。因此教学课堂教学的观念影响甚深,那么教师的观念如何改变?我认为首先应该是对学生的认识问题,一旦我们解决了这一大问题,我相信我们的课改工作必将事半功倍、一路畅通无阻。

那么如何认识学生?我在这里简单谈两个方面:

学生是什么?他首先是人,做为人他具有人性的特点,他有喜怒哀乐,他有七情六欲,他有情感、有尊严。其次,他才是在学校课堂上获取知识的人。

一、简单谈谈人一些特性,1:人都有攻击性。因此部分问题学生经常打架斗殴、争吵是非不断、喜欢指责别人,这部分学生的攻击性比较明显,他们需要被潜移默化的影响性情,需要时间,需要过程.2:人都尊严,需要被尊重。因此学生都拒绝被批评、喜欢被表扬(我们教师不是如此么?)。当然不能因为学生不喜欢被批评,我们就不批评,因此我们需要注意方式与方法;学生需要表扬,当然我们不能为了迎合而去虚伪的表扬,我们需要发现他们的优点并真诚的去赞扬他们。(细细想想我们教师不也如此么?)所以我们需要尊重他们,在我们尊重他们的同时我们自己也赢得了他们的尊重,这样的融洽关系不正是我们所期待的么?3:人都不愿意面对自己的缺点与过错。因此学生也不愿意面对自己的缺点与过错(我们教师不也一样吗?)每当学生出现过错的时候,我们是需要智慧去引导、疏导他们以他们能够接受的方式做通他们的思想过错,改正态度。4:人都喜欢舒适与安逸,排斥困难与挫折。因此学生也如此他们喜欢玩耍、贪图轻松与舒适不喜欢做作业,逃避各学科的作业与任务(我们教师同样如此),当学生出现这种现象,我们静下心来思考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是我们的作业过多?还是他们这样的毛病太过严重?)5:人都喜欢美的东西因此学生亦如此,女孩爱漂亮,男孩爱帅气,这有错么?尤其是在学生初中时期,处于这样一个心理与生理的敏感期尤为明显,对异性有好感再正常不过了,这仍然没有错。错的是什么?我想错的是不是我们的教育与引导的方式方法上有些过激与敏感。

人性的优点与缺点何其多?关于人的方面就简单谈到这里吧!剩余的有时间我们再在一起探讨。

二、谈谈学生

   在康二待了近八年的时间,目睹了太多的僵化师生关系,不知是我们老师的悲哀还是学生的野蛮与无知。谈起学生就突然感觉思路比较混乱,因为事情比较多,无从下笔,只能简单写写了。

   就谈谈是不是所有的学生都可以被完全教育感化,我的观点是否定的。但,也只是限于极其个别几个,以我的感觉来判断应该是千分之一吧!否定的原因是:我们不可能用一块木头炼制出钢铁来。所以我认为大部分学生应是可以被教化的,但想起许多教师与学生恶化的关系,却令人唉叹不已。

   糟糕的学生一定领老师尤其是班主任甚至是他的同学头疼不止。这里所要问到的是是他本性如此?还是我们教师与家长压迫学生至如此?他是从刚刚入学,是从一出生开始就这个样子吗?糟糕的学生仅仅只是反映了学生本身么?我想学生不仅仅是学生他自己同时也是我们教师自己与家长的一个真实写照。细细想想,我们在埋怨学生的同时是不是很多时候把自己也转化为埋怨对象了?我们很辛苦的教育学生,传授知识,努力了一年、两年、甚至三年,我们付出了精力、时间、感情,最终我们获得的是什么?是学生的怨恨与仇视还是尊重与爱戴?亦或仅仅是那微不足道的薪水?我们初中教师的辛与苦,作为其中的一员我深有体会,薪水不高不说、待遇不公不算,最重要的是被歧视,所有的委屈我一样感同身受。那我们为什么不去用智慧减轻身心的苦痛呢?我想当我们获得学生与家长的尊重与爱戴时,也许所有的委屈与泪水都会得以化解。

想想学生如何走到我们的对立面?其中很大的原因依然是我们教师的教育观念出了问题,扪心自问我们的每一天、每一堂课是不是真正的为了教育学生成人?是不是设身处地的为他们的成长与发展考虑?还是为了一个成绩分数?这个分数是为了我们自己?还是为了学生?如果是为了学生那么我们的方式正确不?反之,方法就简单许多了,用上每个人都会的题海战术,方法何其简单而粗糙。我们的智慧在哪里?想想恶化的师生关系,究竟是悲?还是哀?

认真想想,学生正是因为具有人所具备的灵与性,所以他们具备能动的创造性和具有动物属性的自然性(如,喜怒哀乐、七情六欲)。当我们从灵体的角度我看待学生,思考和认识学生时,我们比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极大的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当我们从动物的属性来认识学生时,我们必将能够理解学生,我们对学生的充分尊重必将使学生的情感有所皈依,使学生产生归属感。一个所有学生都有归属感的班级,一个所有学生都主动积极参与建设的班级,何愁没有成绩的提高呢?

一念成佛,一念成魔

当我们把学生仅仅作为我们自己提高教学成绩的工具时,我们收获的将永远是失望,得到的将永远的挫败感,我们的工作将永不见天日,我们感受到的将永远是昏昏沉沉,痛苦不已。痛苦了自己,摧毁了别人,人将不人,何谈教师的尊严与荣誉。

我们初中教师都很辛苦,我亦如此,可当的辛苦与汗水努力付出后,却得不到学生与家长的认可和尊重时,仅仅是那点工资,难道就是我们得以实现的人生价值么?这是什么?是不是我们的一种悲哀?同志们,改变吧!!!

 

 

                                                      郑紫弘

                                                     二零一三十一月二十九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