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薛仁贵一生征战,只做个将军,他孙子起兵造反,失败投降却被封王 Φσ

 江河行地劲草庐 2017-04-02

薛仁贵那是大唐的名将,一生历经百战,在血里、火里拼杀多年,靠军功累积,最后朝廷勉强封其为瓜州长史,右领军卫将军,最后加封了一个平阳郡公,这已经是唐朝名将的最高待遇了。但是,他的孙子,没啥本事,为了私利起兵造反,最后兵败投降,却被封为王,而且官至四个州的节度使,右宰相。比薛仁贵要牛太多!真是人比人气死人啊!到底怎么回事呢?

这还要追溯到唐朝唐玄宗末期,当时薛仁贵的孙子薛嵩因为家族萌荫被封了一个小官,当时在蓟城一代,也就是现在北京这一代做官。因为自己祖上的荣耀,薛仁贵的威名,因此薛嵩也是满腔抱负,要干成一番事业,光宗耀祖。无奈,唐玄宗末年,朝政日益腐败,整天跟杨贵妃厮混,国家权力掌握在杨国忠等奸臣手里,因此,薛嵩的官职一直得不到提升,内心十分苦闷。

而在公元755年,安禄山在范阳起兵造反,著名的安史之乱爆发了,薛嵩看准机会,响应安禄山,想趁乱实现自己的抱负。因此,也起兵追随安禄山造反,并且带头冲锋陷阵,凭借作战勇猛,为安禄山立下大功劳,被安禄山提拔为相州刺史,成为省部级官员,终于实现了其平生想做大官的愿望。

但是好景不长,朝廷很快开始从被动中走出来,逐步收复河朔之地,安禄山逐步走下坡路,而且史思明直接就被消灭了。因此,当时的薛嵩闻讯很是害怕,担心安禄山扛不住,而且认定朝廷必将取得最后胜利,因此,索性率领部众投降朝廷。

当时的大唐朝廷很是重视,而且前方平叛将领主张重赏安禄山投降的将军,这样有利于瓦解敌军,加速平叛。因此,当时朝廷下令封薛嵩为检校刑部尚书,加相州,卫州等四州节度使。薛嵩一下就从反叛者成功成为四州节度使,还做了刑部尚书,直接冲到了部委级别,可谓是因祸得福。

而回归李唐怀抱的薛嵩更加感念朝廷恩德,开始勤勉治理,政绩突出。在之后朝廷封其为高平郡王,尚书右仆射等职务,直接成为王还有宰相,比他爷爷薛仁贵奋斗一生的官位高太多了,简直是祖坟冒青烟啊!

而且这还没完,薛嵩的两个儿子也被封大将,孙子薛从更是掌握宫廷禁军,荣耀一时。在公元773年,薛嵩寿终正寝,朝廷风光大葬。这完美诠释了,想做官封王,不必要战场上拼杀,只需要造反投降就可以了。想必宋江当时也是这么想的,但是结局就大不一样了!

换一个视角纵观古今!发出自己的声音!写历史我们是认真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