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不是所有的膳食纤维都通便,用错更危险!

 肠生不老 2017-04-04

      

     在传统观念里,便秘补充膳食纤维似乎是一件天经地义的事。由Johnson W. McRorie, Jr, PhD; Nicola M. McKeown, PhD发表于2017年2月的《胃肠道中功能性纤维的物理作用:以循证方法澄清不溶性纤维和可溶性纤维的误解》事实可能并非如此,需要补充膳食纤维的人群要注了!

         该文章指出:便便的含水量降低会使其黏度成指数级增长:液态便便的含水量约为90%;软便便约是77%,成型的便便含水75%,硬便便含水也高达72%,68-70这18个百分点的差距造成的便便黏上240倍的差距。通过增加便便内的水分,是纤维发挥作用行之有效的途径,既可以增加便便的含水量又能增加便便的体积而无效的纤维正好相反,会使得便便变干,水分降低变硬。下面我们将讨论不同的纤维类型的通便和秘便之间的关联,这些纤维有不溶性纤维,胶样纤维,可溶非粘性纤维。

        17项关于增加大便次数的研究中14项显示无效,其他3项显示只显示以相对较大的纤维摄入量(菊粉15g/天,可溶性玉米纤维20g/天,聚葡萄糖20g/天)只换的排便次数的略微增加,研究还显示相似或者更高剂量依然无效。更恶化的是没有明显重量的增加和软化而单纯的增加排便次数意味着每次排便都会更小,更硬。如果之前描述的一样,更多排便次数而便便又小又硬无益于健康的。全部的医学资料都表明可发酵的纤维没有缓泻。或者通便作用。相反有一种可溶性发酵纤维甚至可以导致便秘——小麦糊精。两项交叉临床研究表明每天摄取10-15g的小麦糊精会导致粪便重量和含水量的下降,和实验对象的主管感受一致。另一个可溶性纤维甲基纤维素(半纤维素,化学处理的木纤维)表2中未显示因它具有粘性,在肠内不发酵。甲基纤维素在非处方药上有作为缓泻剂的应用,但是没有管控良好的临床证据证据表明它在便秘方面作用。一项研究在健康实验对象评估了甲基纤维素增加4倍的情况下,便便的重量并未线性增加。总体的临床试验证据表明所有的纤维都通便这一概念是不靠谱的。

       这些最新的研究成果可能你的医生不会告诉你,还好我们会!因为我们一直关注与最前沿的功能性膳食纤维的研究。功能性纤维处于食品研究的一个空白角落里,因为它们本身不直接提供营养,不过随着近些年对益生菌、肠道微生态研究的深入,很多膳食纤维的潜在收益如控制血糖、降低胆固醇、控制体重都被一一印证了。也许就像魏尔啸所说的——"人就是他们所吃的食物"。膳食纤维的摄入会让我们健康而美丽!

作者:畅翔曲之肠生不老 (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