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以熟知,先以真知。 导语: 近日,我们邀请到徐春龙先生(书法家,曾师承张伯驹),为我们解读古人在清明节时节的不同情绪。看看我们与古人的差异在哪? 小的时候,曾经读过宋词一百首。其中有一首是关于晏殊在寒食节里,对曾经见过的女子,陷入了深深的思念当中,描写得非常的痴情。
宋 晏殊《寓意》 油壁香车不再逢,峡云无迹任西东。 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 几日寂寥伤酒后,一番萧索禁烟中。 鱼书欲寄何由达,水远山长处处同。 在清明节里,诗人抒发各自不同的情怀。一般都是缅怀伤感、寄托思念居多,因为清明时节细雨纷纷、桃花飘零,容易引起诗人的伤感。诗人通过雨天、柳絮等,把自己的不如意,寄以幽情抒发,写得较为动人。 其中最耳熟能详的就是杜牧的这首诗: 唐 杜牧《清明》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这首诗实际上描写了杜牧在雨中有些狼狈的状态,好像丢了魂似的躲雨,略显落魄。前两句以诗人的角度看行人,在雨中大家走得匆匆忙忙。后面是写杜牧一个人问哪有酒馆,想喝酒御寒解忧,从此杏花村也出名了。 清明节还有踏青的活动,要说在诗里表达情绪比较轻松的,应该是杜甫的这首: 唐 杜甫《丽人行》 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 态浓意远淑且真,肌理细腻骨肉匀。 绣罗衣裳照暮春,蹙金孔雀银麒麟。 头上何所有,翠微盍叶垂鬓唇。 背后何所见,珠压腰衱稳称身。 就中云幕椒房亲,赐名大国虢与秦。 紫驼之峰出翠釜,水晶之盘行素鳞。 犀箸厌饫久未下,鸾刀缕切空纷纶。 黄门飞鞚不动尘,御厨络绎送八珍。 箫鼓哀吟感鬼神,宾从杂沓实要津。 后来鞍马何逡巡,当轩下马入锦茵。 杨花雪落覆白苹,青鸟飞去衔红巾。 灸手可热势绝伦,慎莫近前丞相嗔。 宋 苏轼《虞美人·深深庭院清明过》 深深庭院清明过。桃李初红破。 柳丝搭在玉阑干。帘外潇潇微雨、做轻寒。 晚晴台榭增明媚。已拼花前醉。 更阑人静月侵廊。独自行来行去、好思量。
从这首诗我们看出苏东坡居住的环境比较好,“深深庭院”嘛。他透过窗帘看外面的景色,略感寒冷。“已拼花前醉”虽然没说酒,但是像苏东坡肯定会有酒相伴,而且看这样的美景也醉了。 他描绘得比较轻松,也有些微微的伤怀,主要体现在“独自行来行去”。那么他思量什么呢?一个可能是忧国忧民;或者是思念远方的人,他不是有首诗是“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嘛;也有可能暗指自己的前途,因为他老是受贬,表达了对仕途的忧虑。 唐 韩翃《寒食》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王侯家。 诗人应该是站在一个比较高的视角,并没有把自己置身其中,前两句描写长安的春天。后两句写,因为是禁烟节,老百姓都不能生火、点灯,但是皇宫可以。皇宫蜡烛的轻烟还飘到王侯家,这比较有讽刺意味。 北宋 王禹偁《清明》 无花无酒过清明,兴味萧然似野僧。 昨日邻家乞新火,晓窗分与读书灯。 那么穷书生是怎么过寒食节的呢?“无花无酒过清明”,生活不如意,就好像荒山野寺的穷和尚一样,吃了上顿没下顿。描写的是落魄文人自叹哀怜的一种情怀,顾影自怜。
南宋 吴惟信《苏堤清明即事》 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 日暮笙歌收拾去,万株杨柳属流莺。 这是描写西湖踏青的,看来诗人的心情比较好。阳春三月正是清明时节,几乎全城一半的人都出城寻春踏青。大家热闹的时候,黄莺不敢来,当接近傍晚的时候,大部分的人都走了,黄莺就开始飞来飞去,尽情歌唱了。 诗人在这时候反而感觉比较轻松,实际上在表述自己的自命清高,一种孤傲的性格,不愿意与世俗同流。
唐 李建勋《清明日》 他皆携酒寻芳去,我独关门好静眠。 唯有杨花似相觅,因风时复到床前。 这首也是孤芳自赏,有点“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意味。 他们都踏青去了,我把门一关睡觉。杨花透过窗户的缝隙飘进来,被东风送到了我的床前作伴。 这是写得最轻松洒脱的一首。诗人以自我的情怀,描写了清明节不随波逐,彰显了自己的个性。
宋 赵鼎《寒食清明二首》 寂寂柴门村落里,也教插柳记年华。 禁烟不到粤人国,上冢亦携庞老家。 汉寝唐陵无麦饭,山溪野径有梨花。 一樽径籍青苔卧,莫管城头奏暮笳。 这首诗也写得很潇洒,有点杜甫写李白的那首'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的感觉。 “寂寂柴门”描写大家都去上坟、踏青去了,所以这里很寂静没有什么人。门前插柳,表示清明节到了。他可能曾经到过广东,说那里没有插柳的风俗,但是也都上坟。庞老家指的是三国时期的庞统,他不愿意做官。 汉唐时期的陵寝已经没有人凭吊,唯有梨花野草。诗人看着眼前荒凉的景象,不由的多喝了几杯,感叹时光的流逝。喝完就往草窝里一趟,非常的洒脱。
唐 温庭筠《菩萨蛮·南园满地堆轻絮》 南园满地堆轻絮,愁闻一霎清明雨。 雨后却斜阳,杏花零落香。 无言匀睡脸,枕上屏山掩。 时节欲黄昏,无聊独倚门。
头两句很像男人的口气,以男人的视角描写南园的景象。因为下雨,柳絮一堆一簇,讨人嫌感觉不舒服,所以有“愁”字。雨一直到了下午,杏花被打落到地上,但依然还散发着芳香。这也是形容屋内的女人还是很有姿色的,让人去想象。 这时候笔锋一转,转到屋里去了。写一个独处闺中的女子,刚刚睡醒的形态。连雨都是伤感的,独自倚着门,没有人陪伴,形容女人的孤寂。 杜甫用这种转换的写法写过:“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清明里的唐诗宋词 清明里,艾香肆意,杏花芬芳。 叶底藏露,高山迷雾, 牧童牵牛穿山过。 清明里的宋词,物语呢喃。 途中寒食 宋之问 马上逢寒食,途中属暮春。 可怜江浦望,不见洛桥人。 北极怀明主,南溟作逐臣。 故园肠断处,日夜柳条新。 蝶恋花 苏轼 春事阑珊芳草歇。客里风光,又过清明节。 小院黄昏人忆别。落红处处闻啼鴂。 咫尺江山分楚越。目断魂销,应是音尘绝。 梦破五更心欲折。角声吹落梅花月。 闾门即事 张继 耕夫召募爱楼船,春草青青万项田; 试上吴门窥郡郭,清明几处有新烟。 清明后登城眺望 刘长卿 风景清明后,云山睥睨前。 百花如旧日,万井出新烟。 草色无空地,江流合远天。 长安在何处,遥指夕阳边。 清明日曲江怀友 罗隐 君与田苏即旧游,我于交分亦绸缪。 二年隔绝黄泉下,尽日悲凉曲水头。 鸥鸟似能齐物理,杏花疑欲伴人愁。 寡妻稚子应寒食,遥望江陵一泪流。 清明即事 孟浩然 帝里重清明,人心自愁思。 车声上路合,柳色东城翠。 花落草齐生,莺飞蝶双戏。 空堂坐相忆,酌茗聊代醉。 清明 孙昌胤 清明暮春里,怅望北山陲。 燧火开新焰,桐花发故枝。 沈冥惭岁物,欢宴阻朋知。 不及林间鸟,迁乔并羽仪。 清明日忆诸弟 韦应物 冷食方多病,开襟一忻然。 终令思故郡,烟火满晴川。 杏粥犹堪食,榆羹已稍煎。 唯恨乖亲燕,坐度此芳年。 长安清明 韦庄 蚤是伤春梦雨天,可堪芳草更芊芊。 内官初赐清明火,上相闲分白打钱。 紫陌乱嘶红叱拨,绿杨高映画秋千。 游人记得承平事,暗喜风光似昔年。 清明日 温庭筠 清娥画扇中,春树郁金红。 出犯繁花露,归穿弱柳风。 马骄偏避幰,鸡骇乍开笼。 柘弹何人发,黄鹂隔故宫。 同锦州胡郎中清明日对雨西亭宴 张籍 郡内开新火,高斋雨气清。 惜花邀客赏,劝酒促歌声。 共醉移芳席,留欢闭暮城。 政闲方宴语,琴筑任遥情。 清明日自西午桥至瓜岩村有怀 张继 晚霁龙门雨,春生汝穴风。 鸟啼官路静,花发毁垣空。 鸣玉惭时辈,垂丝学老翁。 旧游人不见,惆怅洛城东。 江南清明 郑准 吴山楚驿四年中,一见清明一改容。 旅恨共风连夜起,韶光随酒著人浓。 延兴门外攀花别,采石江头带雨逢。 无限归心何计是,路边戈甲正重重。 清明 黄庭坚 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自生愁。 雷惊天地龙蛇蛰,雨足郊原草木柔。 寒食上冢 杨万里 迳直夫何细!桥危可免扶? 远山枫外淡,破屋麦边孤。 宿草春风又,新阡去岁无。 梨花自寒食,进节只愁余。 郊行即事 程颢 芳草绿野恣行事,春入遥山碧四周。 兴逐乱红穿柳巷,固因流水坐苔矶。 莫辞盏酒十分劝,只恐风花一片红。 况是清明好天气,不妨游衍莫忘归。 清明的经典诗句 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 ——陆游《临安春雨初霁》 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 ——晏殊《破阵子·春景》 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只生愁。 ——黄庭坚《清明》 南北山头多墓田,清明祭扫各纷然。 ——高翥《清明日对酒》 满眼游丝兼落絮,红杏开时,一霎清明雨 ——冯延巳《鹊踏枝·清明》 野棠花落,又匆匆过了,清明时节。 ——辛弃疾《念奴娇·书东流村壁》 清明的来历 介子推:割股救主 话说当初晋文公重耳在外流亡十九年,常常食不果腹、衣不蔽体,生活过得异常艰难。有次粮食被偷,几乎要饿晕过去,介子推狠心将自己大腿上的肉割下,与野菜同煮了给重耳吃。重耳很感动,发誓他日为王,定当好好报答。 重耳烧山,介子推抱树而亡 晋文公执政后,对那些和他同甘共苦的臣子大加封赏,唯独忘了介子推。有人在晋文公面前为介子推叫屈。晋文公猛然忆起旧事,心中有愧,马上差人去请介子推上朝受赏封官。可是,差人去了几趟,介子推不来,与其母抱树而亡。 寒食节与清明节 清明最早只是一种节气的名称,其变成纪念祖先的节日与寒食节有关。据说重耳给介子推安葬遗体时,发现介子推用脊梁堵着的柳树树洞里,好像有什么东西。掏出一看,原来是一片衣襟,上面有一首血诗,大致说的是: “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 柳下作鬼终不见,强似伴君作谏臣。 倘若主公心有我,忆我之时常自省。 臣在九泉心无愧,勤政清明复清明。” 晋文公将血书藏入袖中。然后把介子推和他的母亲分别安葬在那棵烧焦的大柳树下。 为了纪念介子推,晋文公下令把绵山改为“介山”,在山上建立祠堂,并把放火烧山的这一天定为寒食节,晓谕全国,每年这天禁忌烟火,只吃寒食。 第二年,晋文公领着群臣,素服徒步登山祭奠,表示哀悼。行至坟前,只见那棵老柳树死而复活,绿枝千条,随风飘舞。晋文公望着复活的老柳树,像看见了介子推一样。他敬重地走到跟前,珍爱地掐了一枝,编了一个圈儿戴在头上。祭扫后,晋文公把复活的老柳树赐名为“清明节柳”,又把这天定为清明节。 我觉得很惋惜,“一根经”的介子推如果从山里出来,故事会有什么样的结局? 来源:顶尖藏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