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氏太极拳是太极拳的根源,是各派太极拳的母体。太极拳发源于河南温县陈家沟,由陈氏第九世陈王廷在三百年前创编。 温县位于豫北平原,南临黄河,北依太行,陈家沟就坐落在温县城东,黄河岸边的清风岭上,600年前叫常杨村。据《温县县志》记载:“明洪武年间,因元将铁木耳守怀庆(今沁阳,当时为怀庆府管辖八县,温县在内),明兵久攻不下,急于统一天下,太祖迁怒于民,大加屠戮,时温民死者甚多”(相传有三洗怀庆之言)。人烟罕至,乃迁民填补,屯田垦荒。十有八九由山西洪洞迁来,当地至今尚有“问我祖先何处来,山西洪洞大槐树”的说法。 陈氏始祖陈卜,原籍山西泽州郡(今晋城),后来由泽州搬迁至山西洪洞县。明洪武七年,迁居河南怀庆府。因始祖陈卜为人忠厚,精通拳械,深为近邻乡民所敬重,故将其居住的地方叫陈卜庄(解放后,陈卜庄并归温县,至今仍叫陈卜庄)。后因陈卜庄地势低洼,常年受灾,又迁居温县城东十里的常杨村。村中有一条南北走向的深沟,随着陈氏人丁繁衍,常杨村易名陈家沟。为保卫桑梓,地方得安,陈卜在村中设武学社,教授子孙。 1711年,陈氏十世祖陈庚为陈卜立碑,简单记录了陈卜的史实。而关于拳艺、人物、事迹的文字记载,仅从陈氏九世祖陈王廷记起。据《温县县志》和《陈氏家谱》记载:“陈王廷在明末拳术已著名。于拳术更有研究,又多所心得,代代相传,成为独特之秘。” 陈王廷(约1600-1680),字奏庭,明代武庠生,清初文庠生,文武兼修,精于拳械,功夫造诣深厚,在河南、山东一带颇有声望。曾在山东横扫群匪,闻名于世。终因社会动荡,久不得志。晚年归隐田园,悉心钻研祖传拳术,博采众长,结合太极阴阳之理,参考中医经络学说及导引、吐纳之术,创编了一套阴阳相合、刚柔并济的太极拳。 陈王廷的著作因年代久远,多遭散失。现尚存《拳经总歌》和《长短句》词一首。脍炙人口的《长短句》中描写创拳经历,如今读来仍酣畅淋漓:“叹当年,披坚执锐,扫荡群氛,几次颠险。蒙恩赐,枉徒然,到而今,年老残喘,只落得《黄庭》一卷随身伴。闷来时造拳,忙来时耕田,教下些弟子儿孙,成龙成虎任方便......若得个世境安康,恬淡如常,不忮不求,哪管他世态炎凉,权衡相参。成也无关,败也无关。不是神仙谁是神仙?”自陈王廷之后,陈家沟练习太极拳之风甚盛,老幼妇孺皆上阵,当地流传的言语说:“喝喝陈沟水,都会翘翘腿。”“会不会,金刚大捣碓。”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的情形。这种风气世代相传,经久不息,使得历代名手辈出。 陈氏至十四世陈长兴(1771-1853,字云亭,著有《太极拳十大要论》、《太极拳武要言》)起,始传外姓,即杨露禅(后有杨氏太极拳)。 陈长兴自幼随父习武,太极拳械出神入化。成年后,陈长兴以保镖为业,常走镖山东,在武林中享有盛名。陈长兴是继陈王廷之后的又一个文武兼备的武学大家。陈长兴在祖传太极拳套路的基础上,由博归约,精炼归纳,创造性的发展成为现在的陈氏太极拳老架一路、二路(炮捶)。与陈长兴同时的陈氏第十四世陈有本(1780-1858,字道生)在原有套路的基础上,又进行了改动,逐渐舍弃了某些难度和发劲动作,架势与老架一样宽大,后人称之为小架(新架)又叫“略”。陈有本的门徒族侄陈清平(1795-1868),又在小架拳的基础上进行再修改,形成了小巧紧凑逐步加圈,由简到繁,逐步提高拳艺技巧的练习套路。因陈清平赘婿赵堡镇(陈家沟东北五里),遂在那里教拳,所以又称赵堡架。 陈氏第十六世孙,陈氏太极拳第八代传人陈鑫(1849-1929,字品三)系前清岁贡生,是近代中国体育史上著名的陈氏太极拳理论家。 陈鑫自幼习练家传陈式太极拳,在日常练武中,见不少父辈只教太极拳招式,却不讲其理,更不讲拳式之间的有机联系。又见陈氏世代习拳,名手辈出,但完整的太极拳著述甚少,在取得岁贡生后,他便立下研究拳论、拳法,著书立说阐发陈氏世代相传的太极拳立法的志向。于是,他一边倾心于笔墨,一边夜间揣摩练功。最终,《陈氏太极拳图说》问世。此书一经问世即在国内武术界引起轰动,成为太极拳的一座理论丰碑。 陈发科(1887-1957,字富盛)系陈氏第十七世孙,陈氏太极拳第九代传人。曾任北京武术社社长,陈氏新架太极拳创编人,为近代陈氏太极拳史上的代表人物之一。 陈发科幼时因习拳不勤,至少年时期仍常被相邻耻笑,遂暗下决心,每天练拳六十至一百遍,无论酷暑严冬,坚持不辍。如此坚持三年多,拳艺大进。20世纪20年代末,陈发科至北平授拳,与北平武术界诸多名手切磋较量,被尊为拳术大师、“太极一人”。陈发科在近30年的教拳生涯中,结合教学实践和自己的心得体会,在陈氏太极拳老架(大架)中,增加了不少转腕缠绕动作,缩短了练功周期,创编了陈式太极拳新架一路、二路,为太极拳套路中难度最大的一套。 陈照丕(1893-1972,字绩甫)陈氏第十八世孙,陈氏太极拳第十代传人。曾任全国国术国考评判委员、全国武术协会委员,被授予“全国太极名家”称号。他所授弟子的代表有陈小旺、陈正雷、王西安、朱天才等。他品德高尚,诲人不倦,对推广陈氏太极拳做出了巨大贡献,探受国内外各界人士的崇拜,为陈氏太极拳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一代宗师。陈照丕理论造诣极深,积数十年之经验,著有《陈氏太极拳汇宗》、《太极拳入门》、《陈氏太极拳图解》、《陈氏太极拳理论十三篇》等书。 陈照奎(1928-1981),祖籍河南温县陈家沟,随父定居北京。为陈氏第十八代的代表人物,是陈式太极拳第十代传人。陈照奎先生是著名陈式太极拳泰斗陈发科的幼子。四岁随父赴北京,七岁从父学习家传拳术。他学拳刻苦,拳走低架,胸腰折叠,手法多变。拳架中正、流畅,精于闪、战、弹、抖。推手、擒拿功夫可达出神入化境地。 陈照旭(1912--1959),陈发科次子。兄长陈照冠,少年早殇,家弟陈照奎,声名远扬。其性情雅致,聪慧异常,好游猎、擅胡琴、喜绘画,多才多艺。自幼秉承家传,日练拳达30余遍,曾随父至京,学练教多年,参以诸艺之理,功夫达高级之境,为一代之佼佼者,拳法精微奥妙之处,往往为同道所称颂。后尊父命,回乡持家兴业,曾任民校教师,教村中子弟学文识字。惜生不逢时,几经动荡数遭迫害而英年早逝,未能多育桃李,实为村中拳界之重大损失。 幸次子陈小旺,承其严教,又得照丕、照奎二老指导,终成一门代表,闻达四方。三子陈小星,拳艺同样出众,辛苦持家,时任陈家沟太极拳学校校长,村中子弟,免费培养,家学门风,永惠乡里。 嫡传陈氏太极 世界陈小旺太极拳总会中国总部 推广传播 弘扬太极 扫面下方二维码联系我们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