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每日考点 | 关于“新闻价值”的核心考点

 Rqhahaha 2017-04-08
今日考点 | “新闻价值”核心考点



“新闻价值”的概念梳理



1新闻价值的几种定义


◆ 所谓新闻价值,就是指凝聚在新闻事实中的社会需求,就是新闻本身之所以存在的客观理由,在我们比较固定的认识中,它包括时效性、重要性、显著性、接近性以及趣味性等几个基本属性。

◆ 新闻价值是新闻事实本身所包含的满足社会需求的素质的总和。新闻价值要素包括真实性、时新性等不变要素和重要性、显著性、接近性、趣味性等可变要素。新闻事实所包含的价值要素越丰富,级数越高,新闻价值就越大。


2新闻价值的构成要素


◆ 客观性

新闻的客观性要素是新闻存在的基本条件。新闻如果失真失实就不成其为新闻,也就没有新闻价值了。在新闻价值诸要素中,客观实在性是最重要的不变要素。一切新闻的产生和存在,首先要确认构成这一新闻的内容是否具有客观实在性。

◆ 新鲜性

新鲜性是新闻存在的标志,新闻如果不新鲜,也就不成其为新闻了,当然也就不存在新闻价值了。在新闻价值诸要素中,新鲜性也是重要的不变要素。一切新闻都必须新鲜,这是受众需要新闻的根本原因所在。

◆ 重要性

新闻的重要性是指事实信息内容的重要程度。事实信息内容越重要,新闻价值越大。判定某一事实信息内容重要与否的标准,主要看其政治与社会意义的大小及其对社会与公众产生的影响程度。影响程度越大,政治和社会意义越大,新闻价值也就越大。

◆ 显著性

事实信息中的人物、地点和事件中的知名度越是显著、越是突出,新闻价值也越大。一个普通群众很难成为新闻人物,而政府官员、大企业家、歌星、影星、社会名流的言行举止则往往会成新闻;一国之都、历史名城、古迹胜地也往往是出新闻的地方。新闻媒介应关注具有显著性的人物和事件,抓住其具有新意的内容及时予以报道。

◆ 趣味性

新闻的趣味性指事实信息内容对受众产生的兴趣程度。越是受众感兴趣的事实信息,新闻价值越大。趣味是新闻传播适应群众情趣需要的一种验证。趣味性还可使新闻内容的表现生动活泼、富有情趣。一些严肃的政治、经济新闻同样可以表现得妙趣横生。


3新闻价值的系统观



◆ 新闻事实

人们之所以需要新闻,就是要通过新闻的接收和利用,来减少或消除自己对周围世界最新变动状态的不确定性。这种相关性使人们对这一新变动的认知成为必要。这是新闻价值的系统结构中最基本的客观性因素,没有它,新闻价值就无从发生。

 ◆ 传播者

传播者在新闻事实与受传者之间的中介作用是举足轻重的。正是由于传播者的能动性工作,使新闻事实由自在信息状态经过积极的扬弃获得了新质,转变为自为的新闻信息状态。传播者“化入”新闻作品的化入型新闻信息以其传真性、时效性,为满足人们的新闻需要提供了现实可能。

 ◆ 受传者

受传者根据自己的需要,通过认知结构的接收机制,对新闻作品所提供的化人型新闻信息作积极的扬弃,成为实际满足其新闻需要的“为我之物”。

 综上所述,新闻价值生成的内在根据是新闻事实的价值素质、传播者对新闻的选择、受传者对新闻的接收三者的内在结构的有机对应、偶合和同一。


重要考点拓展

重要考点拓展

新媒体时代新闻价值的衍变?


 ◆ 首先,时新性向实时性转变

 新闻是新近发生事实的报道,但传统媒体受采编流程、发稿模式等因素限制,意味着一个新闻事件从发生到正式出现在新闻报道中,可能会有一定时间差。而新媒体普遍采用24小时不间断发稿的“实时新闻”模式,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 其次,显要性向实用性转变

传统新闻机构习惯于抓住那些具备“显要性”元素的选题,能让媒介机构实现经济和社会效益双赢。但新媒体的开放性消解了传统媒体的话语权壁垒,在“后真相时代”,小人物也有可能成为新闻主角。

  ◆ 再次,接近性向亲近性转变

传统的新闻价值强调地理上的接近和心理层面的接近;而新媒体时代的新闻报道,则更多地将关注重点从新闻本身转向关注新闻中信息与人的关系。在新媒体时代,受众对情感、认知、信仰等方面的心理认同,可能会高于对事实的关注。 

◆ 最后,趣味性向媚俗性转变

在互联网环境下,受众的阅读方式由深阅读转向浅阅读,为了让某类新闻在短时间内得到受众的关注,进而产生眼球经济,一些人会对新闻进行媚俗化和煽情化处理。传统媒介时代新闻生产的趣味导向,在当下已经发生了“名存实亡”的变化,由内容新鲜奇特、饶有趣味,表达方式生动活泼、引人入胜转变为煽情性、媚俗性。


   历年真题梳理

重要考点拓展


1、  新闻价值和新闻政策的关系?(2014年复旦大学真题)

2、  新闻价值的不同内涵及国内外权威论述?(2015年上海大学真题)

3、  名词解释:新闻价值?(2014年上海大学真题)

4、  新闻价值的构成要素?(2016年天津大学真题)

5、  关于新闻价值有哪些观点?你对新闻价值是怎么理解的。(2016中国人民大学)


相关论文拓展

重要考点拓展


添加2018新闻传播考研总群:261140977,在群中@solo学长,即可获得。




注:学弟学妹们在复习过程中,如果遇到生疏的专业名词或理论,自己无法快速理解,可以在微信下方留言,木铎学长学姐会单独用小专题的形式为你解答哦。






木铎考研

新闻传播学考研大本营


新浪微博:木铎考研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