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电影人物】著名电影音乐作曲家张棣昌

 红豆居士 2017-04-08


张棣昌(1918,12,20-----1990,2,13)广东梅县(今梅州市梅县区)人。幼年随父母侨居印尼,不久又返回梅县老家,就读于梅县县立小学,自幼受到客家文化的熏陶。后辗转广州、上海。1932年到南京,入中央大学附中补习班学习,后考入南京国立体育专科学校。1938年3月到延安,入抗日军政大学政治队学习,后又转入军事队学习。毕业后分配到八路军留守兵团三八五旅政治部宣传队当教员。1939年5月入鲁迅艺术学院普通部学习,第二年转入音乐系,1944年春升为音乐部研究生。


抗战胜利后,他随东北干部团第八中队赴东北,曾在伊兰县参加土改和剿匪工作。1947年任“鲁艺”文工团合江分团乐队指挥、作曲兼队长。同年6月调到东北文工一团,任艺术部副部长。期间,创作《运粮歌》、《迎八路》、《铁树开花》等近百首歌曲,在东北相当流行。

长影乐团作曲室全体合影(前排右4为张棣昌)


1948年秋,随团调入东北电影制片厂任作曲组组长,从此步入影坛。调入东影后,即担负为《民主东北》、《解放东北的最后战役》、《东北三年解放战争》等纪录片作曲。1949年与吴因、巩志伟合作,为故事片《回到自己队伍来》作曲,这是他第一次为故事片创作音乐。


此后,陆续为《赵一曼》、《丰收》、《神秘的旅伴》、《边寨烽火》、《红孩子》、《党的女儿》、《我们村里的年轻人》、《战火中的青春》、《冬梅》、《甲午风云》、《独立大队》、《艳阳天》、《金光大道》、《瑶山春》、《春眠不觉晓》、《跳动的火焰》等二十多部影片作曲。其中《神秘的旅伴》中的《缅桂花开十里香》、《红孩子》中的《共产儿童团歌》、《党的女儿》中的《兴国山歌》、《我们村里的年轻人》中的《人说山西好风光》、《樱桃好吃树难栽》等歌曲广为传唱,深受观众喜爱。

他所谱写的电影歌曲,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时代气氛和鲜明的地方色彩。他信奉艺术来源于生活这一原则,多次深入少数民族地区搜集素材。他注重用音乐来刻画人物的内心世界,更好地为影片主题思想服务。曾任长影乐团团长、长影艺委会副主任、中国影协理事、吉林音协副主席。1984年调至广东,1985年被选为广东音协主席。

1982年张棣昌(中排左3)在梅州与亲友合影


电影作品:

1949:《回到自己队伍来》(东影)作曲(与吴因、巩志伟合作)。

1950:《赵一曼》(东影)作曲;《保卫胜利果实》(东影)作曲。

1953:《丰收》(东影)作曲。

1954:《土地》(东影)作曲。

1955:《神秘的旅伴》(长影)作曲。

1957:《边寨烽火》(长影|)作曲。

1958:《红孩子》(长影)作曲;《党的女儿》(长影)作曲;《伤疤的故事》(长影)作曲。

1959:《我们村里的年轻人》(长影)作曲;《试航》(长影)作曲;《战火中的青春》(长影)作曲。

1961:《冬梅》(长影)作曲。

1962:《甲午风云》(长影)作曲。

1963:《我们村里的年轻人续集》(长影)作曲。

1964:《独立大队》(长影)作曲。

1972:《光辉的道路》(纪录片,长影)作曲。

1973:《艳阳天》(长影)作曲(与全如玢合作);《在广阔天地里》(纪录片,长影)作曲。

1975:《金光大道(上集)》(长影)作曲。

1976:《山村新人》(长影)作曲(与高凤合作)。

1978:《瑶山春》(长影)作曲(与赵昕合作)。

1980:《春眠不觉晓》(长影)作曲(与高凤合作)。

1984:《跳动的火焰》(长影)作曲。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