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百草怡·中医如何治疗便血问题!

 看尽世态冷暖 2017-04-09

便血又称“血便”、“下血”、“泻血”,以血便为特征。多见于上消化道清痛出血、胃肠息肉、小肠出血、肿瘤、肛周疾病,以及一些血液病急性传染药、寄生虫等。此处便血是指由于痔疮、肛裂、肛窦爽、直肠结肠黏膜炎症渣疡引起的便血。血量多时淋漓不尽,大便后肛口疼痛加重。大便软而成形或硬结,鲜血附着于囊便表面,有的先血后便,有的先便后血,血色大多鲜红,也有的避红混浊。



验方一:野觅菜根治疗便血见效快

患者,男,40岁,患溃疡病多年,突然发病,发病时感并没有晕、冒汗并伴有呕吐,大便黑色带血。诊断为溃疡病引起便血,采用简便方治疗,药方:鲜野范菜半斤,煎熬3~4小时,去渣留150~200毫升汁,每日1次。服药后第五天大便就变为黄色了。

验方二:豆腐渣治疗便血有奇效

我今年65岁,已经发现很多次大便带血,但身体没有任何不适症状,自己也不愿意去医院进行检查,我听人家说用豆腐渣治便血效果很好,也没有什么副作用,我就去卖豆腐那里寻了一些豆腐渣回来,其作法就是将豆腐渣炒焦后研细,用红糖水送服,每次6~9克,每日2次,没想到真的将我长期不愈的大便下血给治好了。

百草怡中医提示

预防便血保健知识有以下几点:

1.养成定时大便的习惯,大便以成型软便为佳。

2.减少增加腹压的姿态,如下蹲、屏气。忌久坐、久立、久行和劳累过度。

3.少食辛辣、过于精细的食品。

4.减少房事,房事过频会使肠黏膜充血加重出血。

5.要心情开朗,勿郁怒动火。心境不宽,烦躁忧郁会使肠黏膜收缩,血行不畅。

多食具有清肠热,滋润营养黏膜、通便止血作用的食品,如蛋黄、苹果、无花果、香蕉、黑芝麻、胡桃肉、生梨汁、藕汁、李养汁、芦根汁、芹菜汁、胡萝卜、白萝卜(熟食)、苦瓜、茄子、黄瓜、菠菜、金针菜、卷心菜、白木耳等



食疗偏方:6种食疗偏方治便血

【偏方一:绿豆马齿苑汤】
原料:绿豆60克,鲜马齿范120克(干30克)。
制法:共煎汤加适量红糖食服。
用法:分顿服用。
功效:适用于肠道湿热便血。

【偏方二:火炭母茶】
原料:火炭母30克,绿茶10克,白糖适量。
制法:共煎汤,加白糖调味。
用法:分顿服用。
功效:适用于肠道湿热便血

【偏方三:瘦肉黄芪三七矣】
原料:猪瘦肉150克,黄芪30克,三七10克,大枣5枚。
制法:共煲汤加食盐调味食服。
用法:分顿服用。
功效:适用于脾胃虚寒便血。

【偏方四:猪大肠槐花汤】
原料:猪大肠250克、鲜槐花15克。
制法:将猪大肠洗净后与鲜槐花一起煮熟烂。
用法:食肠喝汤。分顿服用。

【偏方五:生姜艾叶饮】
原料:生姜、艾叶各15克。
制法:艾叶同生姜煎浓汁。
用法:每次服1杯。
功效:温经止血,生姜祛寒,虚寒性出血。

【偏方六:醋煮赤小豆饮】
原料:醋5碗,赤小豆3碗。
制法:煮熟晒干为末。
用法:每次服5克。
功效:本方主治肠痔下血。

中药偏方:3种中药偏方治便血

【偏方一:黄土汤】

【偏方一:黄土汤】
来源:《金质要略》
原料:甘草、干地黄、白术、炮附子(先煎)、阿胶(样化)、黄芩备9克,灶中黄土25克(布袋包,先煎)。
制法:将上药一起入锅,加水1600毫升,煮汁600毫升。
用法:分2次温服。
功效:适用于脾胃虚寒型便血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