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37年坚守乡村教育,托起乡村孩子别样晴空

 剑走江河 2017-04-09

 

37年坚守乡村教育一线,托起乡村孩子的别样晴空

——记湘乡市翻江镇碧高学校校长陈新苗

从满头青丝到斑斑白发,我对37年前的选择毫不后悔,因为收获了喜悦,收获了希望,也收获了社会的理解和尊重……我愿永远扎根乡村,做一个人民满意的好老师!这是翻江镇碧高学校校长陈新苗的心声。

一、  扎根乡村,矢志不渝

1981年元月参加工作的那天起,他就立志扎根乡村,服务乡村。因为他出生在农村,深知农民生活的艰辛,他要让更多的农民子弟走出农门,去更广阔的世界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他出生在一个大家族,祖父任职清朝水师标统,父辈兄弟姐妹14人,除了父亲在乡下教书外,其余都在大都市任职和国外发展,他有许多机会去大城市或国外工作,获得更好的发展空间。1985年,在长沙市芙蓉区教育局新任局长的表姐的女婿因教育局班子组阁,盛邀他去长沙工作,思考再三,他决定留下来。其原因可用诗人艾青的“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来解释。

二、不断学习,充实自己

“学海无涯苦亦乐”,作为一名教师,必须与时俱进,坚持学习。教书育人仅靠有责任心是不行的。他深知自身知识不过硬,光靠有责任心顶多是一个平庸之辈,不可能把学生教好。为此,他树立了多方取经,强化内功的目标。首先积极参加学历提升考

试,在取得中师文凭的基础上于20045月获得大专毕业证书,在这期间他耐住了自学时的寂寞。有人问他:“你有中师文凭就可以混了,为啥还要去自讨苦吃?”他说:“有句歌中这样唱道‘西天取经不容易,容易干不了大业绩。’更何况我们是为祖国培养未来的接班人呢?”当然,他除了参加自考学习外,还积极参加教师继续教育培训,新课程培训以及信息技术培训等。从中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由于他能潜下心来练“内功”,很快就成长为学校的教学骨干,年年担任毕业班的把关教师,由于工作出色,于1995年升任碧高学校教导。碧高学校历年来教学质量都是处全镇学区后列,上任后,他狠抓教学质量的提高,用心培养学校的骨干力量,手把手地向他们传授工作方法,并以身作则,通过几年不懈的努力,功夫不负有心人,2001年,教学质量终于取得了历史性的突破,在全镇组织的年度质量检测中荣获综合第一名,他个人也因此获得湘乡市人民政府的立功奖励,并于 2002年升任林章学校校长。

三、多方筹措,改善条件

 上任伊始,他虚心向经验丰富的老一辈校长们请教,在严抓学校教学质量的同时,还多方寻觅可利用的人脉资源,争取下拨经费努力改善学校办学条件。当打听到时任湘潭市财政学校校长是该校校友后,他携老校长几下湘潭,打情感牌,终于争取了几万元改造了学校厨房,拆除了学校礼堂(危房),砌好了围墙,建起了校门及牌楼。

 天有不测风云,当他踌躇满志,事业风生水起时,不幸降临了!200465日他乘车去市人民医院探望住院治疗的老校长时,途中遭遇车祸,致左股骨粉碎性骨折,在医院治疗3个月后,骨头并未愈合,医生很严肃的告诉他:“患上了罕见的‘骨不连’”!这将意味着他的后半生只能靠内固定支撑行走,如果内固定断裂,将只能与轮椅为伴!生性好强的他没有被吓倒,在又通过半年的康复锻炼后,2005年下期,他主动请缨又回到了他的起点——碧高学校。难忘碧高情结,这所全镇办学条件最差的学校,是他的起点,也必将成为他的终点!抱着这样的决心,他拄着拐杖,蹒跚着走来了...

    俗话说:“新官上任三把火”,小小的校长虽与官挨不上边儿,但麻雀虽小,五脏俱全,里外的事都是问领头的,都必须亲力亲为。第一把火是收复被群众侵占的失地,维护学校权益。学校仅有一幢教学楼,教学楼后是几间土砖房,因年久失修倒塌了,被邻居栽上了果树。而教学楼前面的厨房也是土砖结构的C级危房,亟待拆除。考虑到学校学生活动场地狭窄,他盘算着把前面厨房及同样是C级危房的土砖教室拆除,在后院被占的地上新建厨房。想到就要做到,他当即就上邻居家沟通,尽管他在此工作多年,平日里和邻里相处融洽,甚至逢年过节相互走动,但在利益面前,所谓的面子是多么的脆弱和不堪一击!在三番五次上门心平气和的解说无效后,他那股不信邪的火爆性子上来了,干脆一鼓作气把已成活的果树拔了个干净,在没有资金着落的情况下,当即请来了施工队拆除危房、新建了厨房、砌好了围墙。时任学区主任龙建辉还曾戏谑地喊他为“陈局长”。(意思是没经局里批复立项)建设资金还是第二年由龙建辉主任出面,向教育局分管基建的徐副局长争取才解决的。第二把火,整顿教学秩序。相继出台了各项教育教学管理制度及教学奖惩制度,狠抓教学质量的提高。教学质量一年一个台阶。第三把火,改善办学条件。当时的校舍真的太破烂不堪了!泥巴作粉底的墙面斑斑驳驳,坑坑洼洼,一到下雨天屋面像个筛子,教室满是积水,溢出走廊顺着梯间飞溅而下,操坪这唯一的活动场所雨天满是泥泞,晴天遇上刮风尘土飞扬...在财政困难,一时无法解决的情况下,他找到辖区几个村的领导商量,最后决定:五村一校联合发出倡议,发动历届校友、在外乡贤捐资,改善办学条件。当年的暑假,他与几位村主任一道冒着酷暑下湘潭、株洲、长沙、广东、深圳...“化缘”。要知道,他当时脚里还嵌着钢板,遇上没装电梯的楼层,每走一级都要忍受钻心的疼痛,每每是几层楼下来,汗水湿透全身。同行的几位村干部都被他这种精神所感动,上楼时都主动搀扶,并尽量节省差旅费用。在募得几万元后,他们风尘仆仆赶回学校,碧高村的李水强村长义务投工10多个,组织村民硬化了学校操坪、砌好了围墙、改造了校门、建起了教工浴室、打好了六张水泥乒乓球台、购买了50套课桌椅、整修了屋面、砌了花池种上了观赏苗木。

四、生命不息,奋斗不止

    碧高学校变了!变样儿了!到过这儿的人都这么说。是的,这所学校的发展已经进入了良性发展的态势,陈校长亲历和参与了这所学校成长的全过程。担任校长以来,他把家搬到了学校,不论寒暑假全年360天都坚守在学校,把一所全镇最薄弱的村小,改造成了合格学校,2014年顺利通过了省级验收;担任校长以来,他从没有过个人荣誉,这并不是他的工作做得不好,而是见荣誉就让。2012~2014连续三年碧高学校校都是全镇教学质量第一名,获得了教学质量和教学管理先进单位的荣誉。学校的变化,无不凝聚着他的心血,长时间的超负荷工作,他病倒了。20162月开学第3天,刚打开开学工作局面,他因头晕倒在学校的菜地,老师们当即把他送到了湘乡市第二人民医院,经诊断,他身患有五种较严重的病:高血压三级、高心病(很高危组)、高血脂、脂肪肝、肝脏囊肿。在医院治疗几个月后,他又回到了工作岗位。好多人都劝他:“您完全可以休息了,50多的人了,身患这么多病,还有《公工伤证》、《残疾证》,申请离岗待退吧...”他总是笑着回答:“没关系,我还行!”

    看着学校一天天壮大,看着老师的每一个进步,看着学生们健康成长,他快乐、他幸福。在这里,他有做不完的工作,在这里,他可以用他的智慧、汗水和情感以及他那已不算旺盛的精力和体力,带领全体教师,努力工作,团结一致,为这所学校留下精神和物质上的或许对学校未来有用的东西,为此,他甚感欣慰!

    只有更好,没有最好在以后的工作中,他将一如既往地将自己奉献给教育事业,踏踏实实地工作,为学生能够得到更好的教育,为学生的长大成才,在“基础教育”的这方沃土上,甘当学生的基石,托起乡村孩子的别样晴空!

 

                       2017.4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