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转]园林“声景”听泉流

 何不听佳音 2017-04-09
孙剑荭

  中国园林在他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很早就将大自然的天籁之音,模仿引入到园林中,构筑了各种各样奇妙无比的“声景”艺术。历代古典园林中仿造自然而构筑的“声景”。一般由泉流、风篁、鸟啭虫鸣等组成。

  大自然之泉流,它从山间层岩中涌出,自高而下,千回百折,或跌落于百丈崖间或盘旋于乱石丛中,或受雨如雷灌耳,或遇旱而涓涓细语。宋代诗人杨万里,有一次夜宿杭州灵隐寺,一昼闻水声不息。初还以为是下雨,天明后一看才发现完全不是那么回事:“初疑夜雨忽朝晴,乃是山泉终夜鸣。流到溪前无半语,在山做得许多声。”《宿灵鹫禅寺》其实在唐代就有一批悉心颖悟,澄怀脱俗的文人墨客在这“许多声”中意会到那种不可言传的情趣。柳宗元远谪永州时曾纵游西山胜景,屡屡忘情于那里的泉声。他在《钴鉧潭记》中说:“行其泉于高者而坠之潭,有声潀然。”在《钴鉧潭西山小丘记》中说:“枕席而卧……瀯瀯之声与耳谋。”在《至小丘西小潭记》中说:“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在《石渠记》中说:“有泉幽幽然,其鸣乍大乍细。”在《石涧记》中说:“水平布其上,流若织文,响若操琴。”宋代刘克庄《宿仟岁庵听泉》:“骤闻将调溪当户,久听翻疑屋是船。变作怒声犹壮伟,滴成细点更圆满。”相反古人在琴艺上的追求早在《列子·汤问》中就把美妙的琴音比作“高山流水”了。

  故在园林中专为听泉而设的“声景”艺术非常之多。其以涧流悦耳闻名有无锡惠山寄畅园的“八音涧”。以泉声淙淙如古琴悠扬而著称的有杭州南高峰附近的“山乐洞”。还有以“叮叮咚咚泉”与“重重叠叠山,曲曲环环路”及“高高下下树”相配而著名的九溪十八涧。北方承德避暑山庄有“远近泉声”“风泉清听”“水流风拂”“滴石作琴音”。北京颐和园的惠山园中,则有仿效“八音涧”制“玉琴涧”佳构。茜园有“韵天琴”(乾隆《茜园八景诗》之六)有:“石激出淙乳,俨中宫商音。”在苏州,古有寒山“千尺雪”和“听雪阁”,今有环秀山庄的“飞雪泉”,最闻名的是有假山王国之称的狮子林“飞瀑泉”。史载:园主人久客海上,晚年购此园安居,特意在假山上人工构建“飞瀑”配筑“听涛”“观瀑”亭,寓闻声不忘航海景象和居安思危之意。在园林山水一部笙簧中又寓之以德,提升了传统“声景”艺术的人文精神。而最绝妙的当属保定莲花池中,由响琴榭、响琴涧、响琴桥、听琴楼组成的一个专为听涧声而构筑的景区,绝妙的是这些建筑的外形,如同一把古琴。人们在欣赏这些精美建筑的同时,又能聆听流水击石发出的悦耳琴声,更能体会“高山流水”之曲的清越激扬。这里的涧声能涤烦消虑,当你完全沉浸于这奇妙无比的天籁之音中,思虑静净之后,身心与自然融为一体。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