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苏联全国齐动员:与美国开了个超级玩笑!

 vu米 2017-04-11
99%的军迷忍不住点这里

美国研发的B-58“海盗”超音速轰炸机


冷战时期,美苏两国均不遗余力地研发先进战机,生怕自己在航空领域落后。1952年底,苏联情报部门获悉美国空军正在加紧开发B-58超音速轰炸机。该机有着超越以往任何轰炸机的速度以及复杂的航电设备,代表了当时美国航空工业的最高水准。苏联有关方面认为,如果该机成功服役,美国在空中核打击上将把苏联甩在身后。本着“美国人有,我也一定要有”的原则,苏联启动了M-50超音速轰炸机项目。

1954年7月底,M-50项目正式启动,最高苏维埃委员会指定米亚西舍夫设计局来完成这项任务。苏联军方对于该机寄予厚望,并定下了苛刻的指标。例如:M-50的巡航速度要达到1800公里/小时,装载5吨弹药时,可以连续飞行13000公里。除了能进行战略核打击外,M-50还要安装精密雷达与大量电子设备,以便独立对美军航母战斗群发动攻击。这些指标即便是到了今天,也没有哪个国家能够集成到一款轰炸机上。所以,在接到具体的任务指令后,米亚西舍夫设计局傻眼了。


经过多次风洞试验后,被选定的TSAGI39模型


另一种M-50的外形设计方案

经过优化后,被最终采用的M-50外形设计方案


事已至此,想要推脱显然是不可能的,研发人员只好以手中现有的技术来设计M-50。经过严格的计算,设计者发现,当时苏联的航空发动机无法满足M-50的需求。直到1956年3月,供M-50使用的新型发动机才设计定型,这无疑拖慢了研发进度。不仅发动机遇到问题,飞机气动布局的选择也困难重重。初期,M-50拥有数种气动布局设计,经过多次风洞试验后,TSAGI39模型被初步选定。但是,这个气动布局看起来有些不伦不类,与美国的B-58超音速战略轰炸机相比,简直就像是东拼西凑的产物。这样的设计方案自然无法通过,所有工作只能推倒重来。又经过多次科研攻关后,研发人员简化了飞机气动布局,终于使M-50具备了试制条件。


M-50只需两名飞行员便能操纵


在地面等待测试的M-50轰炸机,头部驾驶舱已向下打开


为了制造M-50超音速轰炸机,苏联有关方面运用了多项新技术和新材料。比如全新的油料供应系统、制作飞机骨架的新型钛合金材料等。值得一提的是,M-50上还安装了苏联第一台全自动驾驶设备。因此,只需要两名飞行员便能操纵M-50,而不必像B-58那样,必须三名飞行员才能驾驶飞机。可以说,M-50能够成功上天,不仅仅是米亚西舍夫设计局的功劳,更是当时苏联数十个大型工厂、研发机构的智慧结晶,是倾全国航空工业之力打造的产物。当M-50超音速轰炸机研制成功的消息汇报给赫鲁晓夫后,这位当时苏联的最高领导人认为,M-50还有提高的空间,应该在它的基础上再发展出一种无人驾驶版本,并在机翼安装折叠火箭助推器,用来缩短起飞距离。不过,这个想法太不切合实际,最终未能实现。


在两架米格-21的护航下,飞过摄影师头顶的M-50超音速轰炸机


M-50的体型非常巨大


1961年7月9日,在苏联空军巡礼中,人们第一次通过电视节目看到了M-50的身姿。在两架米格-21战斗机的护航下,M-50带着巨大的轰鸣声呼啸而过。随即,北约便赋予了M-50“野蛮人”的代号,并开始预测它会不会批量装备苏军。一些欧美军方的参谋部门甚至开始针对M-50制订作战计划。不过,在获得轰动效应后,苏联方面却悄然解散了M-50的研发小组,相关人员被安排到其它工作项目中。M-50超音速轰炸机也在闲置一段时间后,被送进了博物馆,成为了一件重要藏品。


停放在博物馆供人们参观的M-50超音速轰炸机


M-50没有装备苏军的原因可谓是众说纷纭,有观点认为,是M-50的部分性能没有达到苏军要求;也有观点称,它是受到洲际导弹以及核动力轰炸机的冲击而未能服役。不过,最真实的原因我们现在已经不得而知,真相恐怕将伴随M-50超音速轰炸机直到永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