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爱阅读的孩子,身后站着怎样的父母?

 培根阅读 2017-04-11


文丨鱼爸     图片来源网络


1

 

前几天,去了一个亲戚家,因为很久没有见面。

我就从家里的书柜选了一套绘本,给4岁的孩子送去。

 

没想到去了之后,发现他家里麻将桌倒是换新的了。

就是没有看到一个放书的地方。

所以我小心翼翼地把书从袋子里拿出来的时候。

男主人瞄了一眼,然后问我,“这是什么啊?”

我说是给孩子准备的一套绘本,挺好看的,评价也不错。

“哦!”然后就没下文了。

 

我把他递给小家伙。

孩子倒是很喜欢,觉得那好看的封面看上去很有趣。

于是我说,“拆开看看,要爸爸给你讲一个故事听听。”

 

“千万不要让我讲。我看到书就晕。”男主人赶紧挥手拒绝。

“那我找妈妈讲。”孩子不甘心。

 

这时孩子妈来了说“我们家从来没有给女儿看过什么绘本呢。主要是太忙了!”

 

她这样说我也是理解。

 

因为这样的情况太常见,曾经有一个调查发现:每天能保证有15-20分钟的时间与孩子共同阅读的家庭不足10%。

 

其实这个数据在有些地方可能还不足1%。

不信的话,你可以从自己认识的亲戚朋友中去数一下,看比例如何。

而你又属于少数还是多数呢? 


2

 

为什么会是这样的情况。

随便问问,就会有以下这些理由:

比如太忙了,真的真的没有那30分钟来陪孩子阅读。

 

还有一个原因说是孩子不爱阅读。

意思是孩子天生就不是读书的料,有人会说是遗传,“你看我们家没一个爱读书的,爱阅读才怪。”

 

就算有些父母知道亲子共读这回事,也是三天打渔两天晒网。

对这件事非常随意,高兴的时候陪孩子看看书,心情不好的时候就假装这事不存在。

 

其实,这都是借口。

原因是你根本就不重视这个事。


所以白岩松就曾痛心疾首地说:“这几年一直在做读书的推广,我总纳闷,你见过国际上把哪个日子定为“吃饭日”吗?没有。


既然国际没有吃饭日,那为什么要有一个读书日呢?对于人们的身体、肉体来说,不吃饭活不下去,但对于我们的精神来说,不读书难道不也是跟不吃饭一样活不下去的一件事吗?为什么我们已经堕落到了要全社会去推广“阅读”?


这件事情恰恰印证中国的某种悲哀和某种觉醒。”

 

而与之对应的是家长一个比一个积极地把孩子送去培训班。

不管有钱没钱都送。

 

在《人民的名义》里,侯亮平和钟小艾这样的曾经学霸,高级知识分子也在张罗张儿子是不是要多报几个培训班,因为不想去学校挨老师的批评。

 

我们老家出来务工的亲戚,每月仅2000元工资的家庭,也把孩子送了一个又一个的补习班,因为不培训补习,孩子的成绩就没有保障。

 

整个社会都在这样,逼着孩子们去提升成绩,而对于收益无法一时显现的阅读则熟视无睹。

 

我们曾经躲起来看课外书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如今能真正陪孩子阅读,重视孩子阅读的父母越来越少。

这是一种悲哀。


3

 

不管如何,总是需要一些改变才行。

而首先就得从观念的改变开始。

 

前几天,有一个妈妈在后台留言说:

“感恩遇见,启发了我,让我重视阅读,一路走来,孩子也慢慢地爱上了阅读。“

这应该是对我们平台最好的赞美了。

能够帮助一个孩子爱上阅读,开启这扇大门,是多么有意义的一件事。

 

因为,亲子阅读跟才艺培训来比,往往是阅读的意义更大。

 

这几年,我一直坚持陪儿子一起亲子阅读。

而没有送一个培训班。

 

所以很多朋友不解,你的儿子看上去挺聪明好学的,为什么不趁热打铁去多学点东西呢?

其实我有时候看到一些小朋友小小年纪就才艺了得,也会动这个心思。

 

然而看一看儿子,觉得他通过阅读习得的东西,也长了不少的本事呀。

 

只是这种本事很难一下子看出,没有舞蹈的优美,也没有琴棋书画那么让人受用。


只有我这个守望者才感觉到其中的变化。

 我想每一个重视孩子阅读的父母,应该都会有此感。

 

孩子的见识、谈吐、用词遣句跟读过的书成正比。

还有想象力和情商都会略高于同龄的孩子。

 

其实拥有一门才艺,往往强于一门,而其它皆弱。

而阅读却是综合的学问,像习武之人练基本功那样,能提升孩子的综合能力。


4

 

爱阅读的孩子身后,都站着一个重视阅读的父母。

他们知道知识的力量,并且相信阅读的作用。

我曾在省图书馆门口坐着,看那些来来往往的借书人。

很多孩子是跟着自己的父母一起来的。

 

那些孩子脚步轻盈,举止得体。

身边的大人也是温文尔雅的多。

 

而从小区外边那些麻将馆经过,喧嚣叫骂之声不绝于耳。

两处的人一比,往往就能觉得不同。

 

有人说:世界上每多一个图书馆,就会少一座监狱。

我想说:世界上每多一个爱书的父母,就会多一个爱阅读的孩子。

因为孩子的兴趣往往跟父母及家庭氛围息息相关。

 

如果你说孩子不喜欢阅读,依据何在?

孩子从什么时候开始不喜欢的?

为什么不喜欢呢?

 

也许你从来就没有帮助孩子去喜欢图书呢。

就让孩子去背黑锅。

 

在陪伴孩子成长的整个过程中,如果跟孩子一起阅读

你会发现,孩子更加地信任你,亲近你。

因为亲子共读会交流思想,也会传递感情和价值观。

好处可以写好几十万字呢。

 

从孩子几个月的时候就可以开始接触图书,先玩一玩。

培养孩子对书本的感情。

 

而且绘本会增长孩子的见识。

比如读《gogo世界旅行》,他会跟着书本去了解到各个国家非常有特色的东西,比如印尼的水果和海岛,比如英国的双层巴士,比如巴黎的埃菲尔铁塔,就算没有全球旅行,也能够看到很多新奇的东西。

 

儿子喜欢《数学童话》里面的数学故事。认识图形、计量、空间方位等,好玩实用,如果能自己在生活中用上几次,那就信心满满。

 

而且绘本对孩子生活习惯养成有帮助。

比如儿子很小的时候就要我给他买牙刷刷牙,因为他读了《没牙的老虎》,后来读了《鳄鱼怕怕,牙医怕怕》、《牙齿大街的新鲜事》,它会觉得要保护好自己的牙齿,因为牙齿能帮自己吃东西,实在太重要了。如果被哈克和迪克给改建了的话,那就麻烦了。

 

而饮食方面,很多妈妈说孩子挑食,不爱吃青菜。

我记得小家伙在2岁多的时候读了《好饿的毛毛虫》,他不仅仅认识了上面丰富的食物。更记住了结尾的情节:吃了很多零食的毛毛虫最后肚子很疼,在吃了几片青色的叶子之后,感觉好多了。

所以我每次会跟他说,吃点青菜会怎么样呢?他会说,感觉好多了!

 

如果你的孩子总是暴饮暴食,喜欢零食。

那读一读《肚子里有个火车站》吧!

记得我给儿子讲了这本书之后,他真的一直相信自己的肚子里有小精灵。所以他主动约束自己,不能吃太多的冰淇淋,也不能大块大块地吞东西,否则小精灵会不高兴,会罢工,会抗议的。如果多吃点青豆或者西兰花,小精灵会很高兴。他得为小精灵着想呀!

 

而读了《杰瑞的冷静太空》、《恐龙来了·情绪管理绘本》之后,他认识到情绪也是可以管理的。所以他生气时会尝试深呼吸,调整一下。

就算当时控制不了,过一会也能消退地更快。而且越来越好。

 

而读了《三个淘气包系列:快跑,小火车》,发现云朵上也可能有火车站,可以把小朋友们接去逛银河,还能变成巨人去救小人国落水的小朋友。

 

我一直觉得阅读应该成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所以我自己的书会随处可见,堆满了床头床尾。

儿子的书也是随时可以拿到,有时候他会自己选择一些书看,难一点的要我讲,而那些讲过一次的书,他自己几乎能够搞定。

 

如果你希望自己的孩子爱上阅读。

那首先就不要找借口,而应该陪孩子一起。

从读好一本书开始,从每天的30分钟开始。


谈及阅读,又啰嗦着写了近3000字。多说无益,关键在于父母要让孩子接触书,开卷有益。读好书,多读书,爱读书。加油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