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辛温解表之剂

 瑞雪春雨 2017-04-11

正柴胡饮方歌:

 

【正柴胡饮平散方 芍药防风陈草煎 轻疏风邪解热痛 表寒轻症服之康】

 

 

解读【正柴胡饮】

方源

明代名医张介宾的《景岳全书》

组成

柴胡9g   防风3g    陈皮4.5g   芍药6g   甘草3g   生姜三五片

性味归经

柴胡:性微寒    味苦、辛。      归心包络、肝、胆、三焦经。

防风:性微温    味辛、甘。      归膀胱、肝、脾经。

陈皮:性温      味辛、苦。      归脾、胃、肺经。

芍药:性微寒    味苦、酸。      归肝,脾经。

甘草:性平      味甘。          归心、脾、肺、胃经。

生姜:性微温    味辛。          归肺、脾经。

君臣佐使

柴胡——君药    防风——臣药    生姜,陈皮,芍药——佐药    甘草——使药

方解

风寒束表,毛窍闭塞,卫阳被遏,宜解表散寒,表寒较轻证,只需轻疏肌表,微发其汗,病邪自可外达,不必用辛温重剂,徒伤其表。方中以柴胡辛散表邪,用防风祛风寒,止疼痛。用生姜辛温发散,助柴胡,防风解表透邪;用陈皮疏散气机,以助祛邪外出;用芍药益阴和营,防辛散太过而伤阴;用甘草调和诸药。

柴胡:疏散退热,疏肝解郁,升举阳气。

防风:为风药中之润剂,祛风除湿,散寒止痛,解痉

陈皮:理气和中,燥湿化痰,利水通便

芍药:益阴敛营,敛固外泄之营阴

甘草:补脾益气,润肺止咳,清热解毒,缓解止痛,缓和药性

生姜:发汗解表,温中止吐,温肺止咳。

配伍特点

药性平和

功用

解表散寒

主治

外感风寒较轻证,微恶风寒,发热,无汗,头痛身痛,舌苔簿白,脉浮。

辩证要点

临床以微发热恶寒,头痛身痛,苔白脉浮为辩证要点。

适用范围

感冒,流行性感冒,外感风寒而气血不虚者。

加减变化

①头痛甚者,加川芎祛风止痛

②热而烦渴者,加葛根以透热生津

③呕恶者,加半夏以和胃降逆

④湿盛者,加苍术以化湿运脾

⑤寒盛而邪不易解者,加麻黄或苏叶发散风寒

张介宾小传:

张介宾,明代著名医学家,字会卿,号景岳,别号通一子。原藉四川绵竹,后徙居浙江会稽。景岳自幼素性端静,聪颖好学,不仅通晓天文,音律,兵法,象数,对文学,史学,哲学也有扎实的根基。青年时代曾师从京师名医金英(梦石),尽得其真传。中年时代致力于岐黄之术,在寒热虚实辩证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临证经验。晚年精研《素问》,《灵枢》,历经三十载著成《类经》,《类经图翼》,《类经附翼》,《景岳全书》,《质疑录》等著述。

主要学术见解:

1,阴阳互根,阴阳互济论

景岳认为:医理多与易学相通,主张医易同源。他在《类经,阴阳类》中说:“阴阳者,一分为二”,但二者又是统一于一个事物之中,无阴则无阳,无阳亦无阴。阳根于阴,阴根于阳。一方的存在以另一方的存在为条件。他认为,就人体而言,精气二者虽分阴阳,但精可化气,气可生精,二者又是相互为根的。将阴阳学说运用于人体,形成了人体中精气一体的观点。由于精气一体,因此治疗时,不仅要注意到精,气本身的调治,还要注意阴阳精气互根的一面。对于阴阳精气亏虚的病症,景岳提出了“善补阳者,必于阴中求阳,则阳得阴助而生化无穷。善补阴者,必于阳中求阴,则阴得阳升而泉源不竭”。“善治精者,能使精中生气,善治气者,能使气中生精”。景岳的独到见解在治疗学上很有实际意义。

2,阳非有余论

景岳从形气,寒热和水火之辩三个方面探讨自然界的一些现象,从而阐明阳气在人体的重要性,主张应时时虑其不足,不能任意戕伐。形气之辩,认为人体生命的存在,主要是阳气的表现,而生命的终止,主要是阳气的先脱先绝,说明阳气只能虑其亏损而时时加以保养。寒热之辩,认为阳热有利于生命活动的存在,而阴寒则对生命活动非常不利。故而,热惟畏其不足,而不必过于伤耗,寒惟畏其过盛,而不能妄加补益。水火之辩,认为水之所以长养万物,亦依赖水中之阳。无阳之水,不仅不能长养万物,相反还会冻杀万物。所以虽言水有滋养万物作用,实际离不开阳气的作用。因此,阳气要时时虑其不足。

3.真阴不可小视论

景岳重视阳气,但并不小视真阴。认为真阴在人体生命活动中也十分重要。他从真阴之象,真阴之脏,真阴之用,真阴之病,真阴之治等五个方面加以阐发,真阴之象,即指真阴在外的表象。景岳认为可根据形质的好坏来判断真阴的盛衰。真阴之脏,即指真阴所在之脏腑。景岳在命门学说的启示下,提出肾中命门为藏精之所,是人身之太极。命门藏有真阴,即是阴精化生之所,也是阳气生成之宅,内具水火,是人体性命之本。真阴之用,是指真阴在人体中的作用。一方面真阴充盛,则形体强壮。另一方面,真阴又是元气之根,真阴充盛,则元气充足,脏腑各自发挥其正常生理功能。真阴之病,是指真阴亏虚所出现的病理表现。既然无水无火诸种病证,均与真阴之病有关。所以,景岳认为虚损病证,见有水亏而阴虚阳盛者,病属真阴之病。另一方面,证见阳虚阴盛者,虽属火衰水盛,而真阴又是火之源,火衰亦由真阴不足所致,亦属于真阴之病的范畴。故此,景岳总结说:“无水无火,皆在命门,总曰阴虚之病”。真阴之治,是指真阴虚损的治疗方法。景岳创制的左归丸,左归饮就是以填补真阴的。

景岳对“中风证”的临证解释

景岳认为:中风一证,主要是由于内伤积损所致,不能概以外感风邪论。中风之证多见卒倒,卒倒多由昏愦。本皆内伤积损颓败而然,原非外感风寒所致。实乃“非风之证”矣。景岳论非风之证,强调正气虚衰,肝风内动是其根本。因此治疗强调培补气血,以治其本。注意阴阳水火的盛衰。对于卒然昏倒不醒者,又当救其急,或化痰开窍,或益气固脱,根据虚实加以分辩。对于肢体麻木,眩晕掉摇者,认为乃非风之先兆,又当防微杜渐,培补气血,防止非风之病的加重。景岳治疗中风一病,强调中风非风,从内因分析,从内伤论治,为后世中风的治疗提出了新的思路。

景岳对“不寐证”的临证解释

景岳认为:“不寐证虽病有不一,然惟知邪正二字则尽之矣。盖寐本乎阴,神其主也。神安则寐,神不安则不寐。其所以不安者,一由邪气之扰,二由营气之不足耳。有邪者多实证,无邪者皆虚证。凡如伤寒,伤风,疟疾之不寐者,此皆外邪深入之扰也,如痰,如火,如寒气水气,如饮食,忿怒之不寐者,此皆内邪滞逆之扰也。舍此之外,则凡思虑,劳倦,惊恐,忧疑及别无所累,而常多不寐者,总属真阴精血之不足,阴阳不交,而神有不安其室耳”。景岳不仅从虚损方面认识,而是强调神不安的病机,从邪气与正气两方面分辩虚实,认为或由邪气之扰,或由精血不足,导致阴阳不交,均可导致不寐。这种对病机的认识,已相当全面。这种对每一疾病都依前人经验,病因病机,辩证分析及治疗等进行论述阐发的方法,对后世杂病治疗颇有影响。

“张熟地”称谓之由来

景岳的治疗主张是温补真阴真阳,强调命门在人体中之重要性,其创制的左右归丸,左右归饮诸方剂,方中喜用熟地,后世又称其“张熟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