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平史 | 中国史上最为软塌塌的朝代,却被亲美大V吹上天!

 知行合一117 2017-04-11

平史  | 为孤单的历史平反。 

文 | 北冥扶摇

“玉京曾忆旧繁华。万里帝王家。琼林玉殿,朝喧弦管,暮列笙琶。花城人去今萧索,春梦绕胡沙。家山何处,忍听羌笛,吹彻梅花。”——赵佶《眼儿媚·玉京曾忆旧繁华》。

宋徽宗赵佶与其子宋钦宗赵恒于靖康之变中被金人掳掠而去,最终死于金国,史称二圣蒙尘。

据传,宋徽宗赵佶出生时,其父宋神宗正在看李后主的画像,感慨如此才情之人,却以囚徒之身死于异乡,故有宋徽宗赵佶是李煜托生,报亡国之恨的说法。这与王莽其实是当年汉高祖刘邦斩白蛇起义时所斩的那条白莽所化,因为刘邦将其斩为两段,所以汉朝也要中间断开的说法颇为类似。

这些说法其实多是后人的因缘附会,并不可信,然而宋徽宗赵佶却实实在在和李后主一样,生错了家,入错了行。

赵佶与李煜,国破家亡后所写词句,颇有相似之处

宋元符三年(1100)农历一月,年仅二十五岁的宋哲宗驾崩,没留下子嗣来顺理成章地继承皇位。他的继任者就是与隋炀帝、南唐李后主一样,历来被视为极有文采但是政治上无能的皇帝的典型,即宋徽宗。

宋徽宗赵佶是北宋第八代皇帝,宋神宗第十一子。也许读者对宋徽宗不是很了解,但是只要你读过《水浒传》,熟悉那些梁山好汉,你就会知道,那位使整个国家奸臣当道、遍地虎狼、专门把好人逼上梁山的、在李逵口中坐在天子“鸟位”上的“皇帝老儿”,就是此人。

宋徽宗自幼爱好笔墨、丹青、骑马、射箭、蹴鞠,对奇花异石、飞禽走兽有着浓厚的兴趣,尤其在书法绘画方面,更是表现出非凡的天赋。放到现在,当真是个人才,可惜他在当皇帝这方面一星半点的才能都没有。

随着年龄的增长,赵佶迷恋声色犬马,游戏踢球更是他的拿手好戏。本着“红颜都是我知己”的原则,以亲王之尊,经常微服游幸青楼歌馆,寻花问柳,凡是京城中有名的妓女,几乎都与他有染。有时他还将喜欢的妓女乔装打扮带入王府中,长期据为己有,有史誉为“青楼天子”。

皇帝尚且如此,底下的大臣岂不更是不堪?靖康前夕的宋朝,早已不是那个与辽国这个马背上的国家争雄的朝代了,朝野上下,一片奢靡景象。

花间词的流行就很能说明问题了,戏子伶人间传唱的青楼词句,竟被应当身怀国家兴亡的士大夫们竞相推崇,还号曰“名士风流”。可惜,不见风流,只见下流。“国家不幸诗家幸”,这些以花间诗词留名史册的人,可曾考虑过靡靡之风盛行对国家的危害,宋朝覆亡,这些人,亦是推手。

举国只闻“杨柳岸,晓风残月”之句,如果说,汉唐民风有豪侠气,那么两宋民风,却是只有脂粉气。凡有井水处,即能歌柳词,堂堂大宋,应和柳郎中“三秋桂子,十里荷花”之辈何其多!响应王安石王荆公“一时谋议略施行,谁道君王薄贾生。爵位自高言尽废,古来何啻万公卿。”之辈何其少!

时隔千年,读及这些整日流连青楼瓦肆,自诩“名士风流”的士大夫们到了板荡之时,如鸟兽散,丝毫不顾及家国安危,一腔激愤之情,犹自难平。

宋徽宗赵佶私生活的糜烂还不算最严重的问题,毕竟汉武帝刘彻、唐太宗李世民也曾风流过,可风流归风流,后两位在治国上面可都是留名青史的人物,挑不出多少毛病。宋徽宗就不行了,这位奉行的人生格言显然是今朝有酒今朝醉,哪管明朝是与非。

他用人取士的标准居然仅仅看才学,不是经世致用的才学,而是诗词歌赋的才学,写得好诗词歌赋,不代表治理得好一个国家,可偏偏宋徽宗不这么觉得。他特别倚重的蔡京就是一个典型,能吟诗,能作词,还写得一手好字,让创下了瘦金体的宋徽宗都赞叹不已,可是在治国方面,蔡京糟糕的一塌糊涂。

蔡京

据《宋史》:“京天资凶谲,舞智御人,在人主前,颛狙伺为固位计,始终一说,谓当越拘挛之俗,竭四海九州之力以自奉。”

宋徽宗在位的二十六年中,蔡京担任宰相的时间长达十七八年。最后,蔡京年已八十,耳背目昏,步履蹒跚,徽宗还倚重他,直到自己退位。接替蔡京任宰相的主要是王黼,与他们相互勾结的是大宦官童贯、梁师成,而朱勔、李彦则是他们的主要爪牙,时人称其为“六贼”。这帮奸臣好像一群苍蝇围住了一块即将腐烂的肉,把宋朝一步步拖向了死亡。

“六贼”

王黼不仅贪财,还十分爱色。

他自己姬妾成群,日夜淫乐还不够,还要四处猎寻美色。他见微猷阁待制邓之刚的妾容颜娇媚,姿色超群,便起了不良之心,于是设计诱夺,然后又捏造了一个罪名,把邓发配岭南。

在野史上这个和宋徽宗很相似,宋徽宗为了李师师吃大词人周邦彦的醋,也把他远远发配了事,真是一朝君臣呀。

王黼当权时正值国家风雨飘摇之际,外侵内患,民不聊生,农民起义纷纷爆发。宣和二年,方腊在睦州起义。王黼一向善于在皇帝面前歌功颂德,粉饰太平,很害怕皇帝知道这件事会坏了自己的前程,所以隐而不报。

从“六贼”中为首的两个的德行就可以看出,这几个是些什么货色,让这些人治理国家,只能让本就风雨飘摇的宋朝雪上加霜。

笃信道教,则是宋徽宗另一个巨大的败笔。据说,他还是端王时,就曾经有一个道士预言“吉人当继大统”,吉人合起来,正是赵佶的佶字。

赵佶当上皇帝之后,子嗣人丁不旺。道士刘混康告诉他,京城东北角风水极佳,倘若将地势增高,皇家子嗣立即便会兴旺。

徽宗下令照办,不久,宫中竟然连连诞育皇子,生下了一系列的“产品”(这些“产品”后来命运多舛,除了康王赵构都做了金人的奴隶)。

这样一来,宋徽宗对于道教更加崇信。想想呀,人家都保证你能生孩子了,还有什么不信的呢。

中国历史上可能还没有哪一代帝王能够像我们的宋徽宗皇帝这样崇信道教,以至于到了最后,他给自己的称号都要叫“教主道君皇帝”。

教主道君皇帝曾经亲自参加褚慧仙卿林灵素大师的讲经会。当时,在皇帝的倡导下,全国的道士都有官职级别,按资格享受工资俸禄和福利待遇,致使人们趋之若鹜。

为扩大影响,每次讲经大会都设有大斋饭,就是一顿相当不错的饭局,而且听经者可以得到三百文钱的施舍。结果,很多贫民买块青布做一个道袍,把头发束起来打扮成道士模样前来听讲。据说,每次讲经大会的花费都相当于今天的百万元人民币左右。

宋朝有钱不假,可没有一分钱是用在了刀刃上。国防建设弄得一塌糊涂,金人不废吹灰之力就一举拿下了淮河以北的土地,宋朝的正规军没多少能打的,反倒是各地自发组织的义勇军和金军打得有声有色,像辛弃疾年少时便曾率五十多人夜袭金军大营,擒拿叛徒张安国,跨过淮河,奔向南宋朝廷。

“二圣蒙尘”

连各地的义勇军都比不上,可以想见,宋朝的正规军实力有多差。

据《贵耳集》卷下:“ 绍兴 初, 杨存中 在 建康 诸军之旗中有双胜交环,谓之二圣环,取两宫北还之意。因得美玉琢成帽环,进 高庙 曰:‘尚御裹。’偶有一伶者在旁, 高宗 指环示之:‘此环 杨太尉 进来,名二胜环。’伶人接奏云:‘可惜二圣环,且放在脑后。”

心心念念期盼二圣还,可是那二圣却是如此的不堪。

如今网上有许多人为宋徽宗掬一把同情泪,怜惜他如此才情不幸生于帝王家。可我想问问,那么因为宋徽宗的昏庸荒唐,流离失所、国破家亡的百姓又何其无辜?

为宋翻案的情况,处处可见,有真心实意的,但也有别有用心的,别有用心的,哪是为宋翻案,分明是欲为自己翻案,为宋觍颜屈膝于敌国之举翻案。

网络大V们,可知“玉堂十度宣麻”的蔡京为民所恨,最终饿死异乡,荒唐风流的赵佶死于金国,尸体被熬成灯油,而处处为金国说话,陷害爱国抗金人士的“亲金派”们,最后也落了个妻女被淫辱,自己被凌迟的凄凉下场。

所以小编在这里奉劝那些亲美大V们,少替美国唱赞歌,少把爱国人士坑!否则你们自己的下场,宋朝的“亲金派”们早就立下过“榜样”。

周小平微信内容团队

作者 | 北冥扶摇 原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