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汉代平板陶范竖式浇铸法铸钱工艺简介

 紫气东来2050 2017-04-11

东周时期的铸铜遗址中出土了较多铸钱用的陶范,是由两块平板陶范组成铸型,共用一个浇口杯,数件钱币型腔分布于浇口杯或直浇道两侧,一次浇注可得成批钱币,为与叠铸工艺区别,将这种工艺称之为平板范竖式浇铸工艺,是我国早期铸钱的基本形式。


平板范竖式浇铸工艺是从结构简单的青铜兵器、工具和农具等的铸造工艺中继承过来,在春秋中后期之后的数百年内广泛用于铸钱业,是春秋战国、汉代铸钱的主要工艺。根据材质的不同,可将平板范分为石范、陶范和金属范,其中金属范是主要的材质。


根据现存文字和实物的推测,汉代平板范式铸造工艺为:

一、铸造金属制范盒或阳文制范模;

二、在金属制范盒或阳文制范模上翻制陶范;

三、陶范经阴干焙烧后,铸造钱币,得到一串带浇注系统和钱币的钱树。



平板范式铸造过程

(图中的左中右分别对应上面的一二三)


为了能更清晰的为泉友示平板范式铸钱工艺流程,特通过一组实验详细说明。

(一)泥料准备制作陶范的原料由原生土、熟料和木炭灰组成。将三者按原生土5份,熟料3份,木炭灰2份的比例加水混合均匀,经陈腐、练泥后,此时的泥料具有了一定的可塑性、复印性,可用于制作陶范了。


练泥


(二)制作陶范平板范的制作,早期是在泥范上直接雕刻出钱币型腔及浇口,这种钱范的制作时间较长。随后出现了制作竖式浇铸平板范的模,目前发现的有金属制范盒和铅质制范模,钱范上的钱币型腔和浇道可从模具上直接复印出,不须逐个雕刻钱币型腔,提高了铸钱的效率,又基本能保证钱币在形状、重量上的一致。

制作陶范时先将练好的泥压成一定厚度的泥片,在制范盒内涂刷干燥的石粉或草木灰作分型剂;据制范盒内框的大小截取下一块泥片,平放入制范盒内,用力按压泥料,使钱模与浇道都清晰地复印到泥范上;继续往其上顺序加泥料至高出制范盒,反复锤击加压。待泥范干燥到具有一定的强度时,刮平外表面,翻转制范盒,使泥范从制范盒内脱出。制作的2片范依桦卯与定位线合范,继续阴干数日。

经充分阴干后的陶范,外敷草拌泥,以固定2片陶范,防止浇注时金属液在充型压力下将陶范抬开而流出铸型。



将泥放入制范盒内


按压泥料


捣实


阴干


刮平


脱模


合范


阴干


糊草拌泥


(三)陶范焙烧。焙烧陶范是为了使泥料中的发气成分大部分挥发、氧化和分解,使浇注时陶范不再产生大量的气体,金属液能平稳充型,避免产生气孔、浇不足等铸造缺陷。将陶范放入焙烧炉内,逐渐升至800 ~900℃保温一定时间,出炉冷却后即可浇注铜液。



焙烧


(4)熔炼浇注和铸后清理。将熔化的金属液浇注入陶范中,待高温铜液冷却凝固后,清理陶范,取出金属钱树,逐个摘取下铜钱,打磨铜钱侧面上的浇口残茬,清理毛边,完成钱币的铸造。



浇注


清理陶范


铸造出来的钱树



(本文图片来自廉海萍研究员的《汉代平板陶范竖式浇铸法铸钱工艺的研究一文》,有些图片不是很清楚,希望各位泉友不要介意,如果有无损放大图片的方式,请告诉在行走)


喜欢【铜元世界】
请推荐给你的朋友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