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输液=小手术,能吃药就不要输液

 369蓝田书院 2017-04-11

你认为需要动刀、缝线的才是做手术吗?

其实,从小到大,在你感冒、发烧、腹泻的时候已经不知不觉做了很多次“手术”,那就是打点滴。

主动要求做“手术”

有一次,邻居家的小孩发烧,发热伴咽痛、鼻塞、流涕。于是,去看了医生,给开了退烧药等口服药,嘱咐小孩要多休息、多喝水。邻居回家后就很不开心,找朋友吐槽说:“小孩都发烧成这样了,还不输点液,好得快些。”

现实中有很多人和这位邻居一样,在感冒、发烧这些小病出现的时候,想到的还是要输液,觉得这样“好的快”。

殊不知,输液是侵入性操作,相当于一个小型“手术”。输液过程中,需要刺破血管,向其中输入本不属于人体的药物,这个过程中,输液药物、设备、环境、操作的无菌程度,都会影响输液安全。

输液绝不是首选

上大学的时候,药剂学的教授就告诉我们:

生病时,

能饮食调养的就不要吃药,

能吃药的就不要输液,

实在不行才在医生的指导下输液。

输液潜在的风险

一、 感染风险“快”

皮肤软膏、贴膏,滴眼液等外用药,多在局部起效,对身体其它部位影响小、起效慢。口服药主要通过胃肠粘膜吸收,进入到血液循环,再通过肝脏代谢“解毒”,安全性较高。

输液,则直接进入血液循环,一旦液体出现细菌、过敏原等问题,将迅速出现全身症状。

二、 增加心脏负担

输液需要把药物溶解在盐水或糖水中,如果一次输两袋500毫升的液体,相当于短时间增加了1升的血容量。

一个体重为60千克的人,正常情况下全身血量约为4~5升,粗略估算,输液1升相当于加大了20%的循环负荷。老人的心肺功能较差,尤其是有心衰等心脏病的老人,频繁输液的风险更大。

三、 堵塞血管

输液需遵循无菌、无热源、澄清度需合格,不得有肉眼可见的浑浊或异物,但还是不可避免的存在微粒,就像水管用久了管壁上也会沉积杂质一样,这些微粒也可能代谢不了,堵在细小的血管中,可能引起聚集,引起栓塞。

四、 增加细菌的耐药性

如果输抗生素,相当于把抗生素带到全身,更加容易引起细菌的耐药性。

不要盲目拒绝“输液”

最后提醒大家,输液有它的优势和劣势。

不管是医护人员还是普通群众都不能盲目使用注射剂。

输液不是万能,也不是“罪大恶极”,在急诊抢救、急重症治疗中,输液仍是非常重要的给药方式,可以避免患者不能口服药物、普通给药方式起效慢等弊端。

看到这,您还会因为感冒、发烧等小病要求医生“打点滴”吗?若是医生,您还会认为输液治疗不可替代吗?

责任编辑:静

图文排版:红五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