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前的今天,我拼着命生下了儿子;十年前的今天,儿子拼着命来到我身边。每对母子都是这样拼着命才能相见,可是我却没有保护好他。”
——来自一名曾遭受校园暴力学生的母亲
2017年仅仅过去了四个月,媒体所报道的校园暴力事件就有数十起,然而这只是被媒体所报道的极个别案例,还有许多或大或小的校园暴力事件并不为人所知。校园暴力如今已经成为网络热议话题,猥亵、群殴以及羞辱等事件不仅舆论在持续发酵,而且施暴者也遭“人肉”,被几近一面倒的“口诛笔伐”。校园暴力的频发,未成年犯罪的零成本等问题突出,其实是长期积淀的社会问题的外露。
暴力频发:
涉事者是小学生初中生
2月16日
山西某中学几名学生向女生杨某敏索要零花钱,因为该女生身上没钱,随即遭来对方3人围攻。在不到两分钟的时间里,杨某敏被扇了近40个耳光,在殴打过程中,打人的女生多次要求杨某敏保持微笑。其中有女生打到手痛后,抹了东西在手掌上继续打。
从2月16日21时到次日凌晨1时,几名女生直到杨某敏答应给钱才罢休。
详情>>山西女生不给同学零花钱遭围殴 2分钟被扇40耳光
3月5日
一段男生集体非礼女生的短片在网上热传,片中多名身穿校服的男生轮流亲吻一名穿着同样校服的女生,被吻的女生全程掩面,显得极不情愿。
详情>>网曝广东10名初中男生轮流强吻一女生
3月12日
河南卫辉一群少年对另一男孩轮番殴打,视频中打人者动用了铁锹、砍刀、板砖等危险物品。受害者家属称,男孩被打是因为和一女生恋爱,但实际没有。参与者均未满16周岁。
详情>>4人暴力围殴1男孩 铁锹砍刀板砖齐上阵
3月27日
山东一中学4名中学生对一名个子相对瘦小的男生拳打脚踢,让其下跪喊"爷爷";男生下跪磕头后,4人又强迫其抓大便扔到房顶上。视频中几人皆穿校服,被殴打的男生全程未还手。
详情>>山东4学生围殴同学逼其下跪手抓大便 警方介入
3月28日
广东湛江6名小学生在小学楼梯拐阶处,围堵猥亵1名12岁的女同学。掀扯衣衫、捏摸身体等等。
详情>>广东6名小学生猥亵12岁女同学:捏摸身体扯衣衫
4月1日
广东佛山某校园内,一名满嘴脏话的女生,用粤语不断用脏话催促和辱骂一名男生,要求男生脱下裤子露下体,嘈杂的背景音中也能够听到有其他人在旁插嘴助威。 最后,男生无奈之下,先是两头张望了一下,正对着镜头把裤子拉了下来。根据视频拍摄的环境,疑似是学校的走廊上,镜头晃动间还能看到不少围观的同学。
详情>>曝佛山某校女生让男生脱裤露下体 满嘴脏话辱骂
4月3日
一段“彭州隆丰中学校园暴力”的视频在网络流传。在这段两分零五秒的视频中,一黑衣女生先掌掴一身穿绿衣的女生,随后又对着另一白色短袖的女生进行扇耳光以及辱骂行为。网传视频显示,现场有路人经过,而拍摄者则示意让路人离开,并称“这是学校混社会的。”
详情>>女生35秒被掌掴14次 警方:3人拘留1人责令管教
网友观点:
社会家庭学校教育缺一不可
MissNo3:法律解决不了这个,是教育出了问题
谢诗诗:未成年人在面对暴力行为中,受到的伤害可能会因为心智的不成熟而比成年人更大。这会直接响应到下一代及其身边的人,很多施暴者曾经是被施暴者。
沿路鞋:校园暴力很容易会越演越烈,恶性循环。 任何一种恶性行为不会突然就形成,一定有一个积累过程。那就在积累之前遏制住。
钱yy:终有一天,我也会成为一个母亲,我想那时,我会告诉我的孩子,不做施暴者,不做被施暴者,更不能做旁观者!
子小三三:倘若留在身体上的伤疤才算伤疤,那么这个社会对人权的解读就太肤浅了,一个孩子的心境好坏对自己今后人生的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一个从小被阴影笼罩下的孩子会歪曲他将来对整个世界的解读。
Argshy:最暴力的不是暴力本身,而是旁观者对其的纵容和漠视。
夏增金:这也不能全是校方的责任,要整个社会和家长来教育孩子,家长平时也没有好好教育,致事件的发展如此恶劣。法律也要修正,对未成年人的处理要严格一些,不然下次可能后果更加严重。
致几:自己对那些暴力倾向的打人者的处罚力度太轻了,不管是对暴力打人的未成年人还是他们的监护人都没有起到震慑作用。
事件分析:
以法律强制力驱除校园暴力迫在眉睫
在刚刚闭幕的全国两会中,校园暴力问题就引发了广泛的关注。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同时提及“校园暴力”。最高人民检察院院长曹建明在最高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中表示“依法惩治校园暴力犯罪,起诉4604人,从重惩处校外成年人教唆、诱骗在校生犯罪,起诉678人。对1560名受伤害学生进行心理疏导和法律援助。”
校园安全问题,在我国现行法律上尚有不少模糊地带。例如在《刑法》上,已满16周岁的人犯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此属于未成年,在量刑上应当减轻或从轻处罚。其次,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对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也因未满18周岁,在量刑时应当减轻或从轻处罚。法律上的惩戒力度不够,导致少数品行恶劣青少年有恃无恐,甚至成为“惯犯”。而目前青少年主要适用的《未成年保护法》对校园暴力的制约和打击过于落后、偏轻,面对极端性影响恶劣的校园暴力,往往与《刑法》和《治安管理处罚法》衔接不够,导致对校园暴力只能治标不能治本,部分恶性校园暴力事件,往往只能高起低落。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他们的安全生活和健康成长,关系到每个家庭的幸福,也最牵动全社会的心。然而,社会和家庭问题必然投射到校园,系统性的校园安全考量和措施,在我国尚未形成合力。现实情况是,全社会对校园安全的认识,与科学认知尚有差距。到目前为止,校园欺凌与校园暴力的边界模糊,同时也往往被认为是未成年人之间的问题,外界介入主要是教育劝诫,不能“过度干预”。因为认知模糊、界定不清而导致构筑校园安全网的合力一时难以形成。
校园应是最阳光、最安全的地方。校园暴力频发,不仅伤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也冲击社会道德底线。对此类问题,不能总等到舆论汹涌才回过头重视处理,必须把校园暴力问题扼杀在摇篮。除了要加强青少年安全法律权益意识教育,还要在社会认知上提高对校园安全的系统性认识。分清校园欺凌与暴力的区别,让教育与惩戒各司其职,不留下中间缝隙地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