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 | 诗词赏析

 且度且思且行 2017-04-12


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


出处

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

宋·苏轼

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

抛家傍路,思量却是,无情有思。

萦损柔肠,困酣娇眼,欲开还闭。

梦随风万里,寻郎去处,又还被、莺呼起。

不恨此花飞尽,恨西园、落红难缀。

晓来雨过,遗踪何在?一池萍碎。

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

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


注释

1. 次韵:用原作之韵,并按照原作用韵次序进行创作。章质夫:即章楶(jié),常与苏轼诗词酬唱。

2. 从教:任凭。

3. 无情有思:言杨花看似无情,却自有它的愁思。思:心绪,情思。

4. 萦:萦绕、牵念。柔肠:柳枝细长柔软,故以柔肠为喻。

5. 困酣:困倦之极。娇眼:美人娇媚的眼睛,比喻柳叶。

6. 缀:连结。

7. 一池萍碎:古人认为杨花落水而生浮萍。


诗词赏析

这首词幽怨缠绵而又空灵,将毫不起眼的杨花写得十分惹人爱怜。“似花还似非花”开篇即出手不凡,耐人寻味。杨花即柳絮、柳棉,说它“似花”是因为像其他花那样开落有序,它既可以装点人间春色,也可以饱含深情地送春归去。说它“非花”是因为柳絮既没有其他花的美丽色彩,也没有怡人的花香,更是形态细小,开时不与人看,从不引人注目。这句既咏物,又写人言情,准确地把握住了杨花的独特风格。


“也无人惜从教坠”句写杨花的飘落,也是杨花的归宿。因为不被人重视,它的零落也不教人觉得可惜。天下或美艳或清雅的花儿千千万万,几乎每一种花的凋谢都会惹人怜惜,唯独杨花没人怜爱。作者用“坠”这个极为沉重的字眼来形容轻盈的杨花,带有强烈的主观感情,流露出对杨花“无人惜”的哀怜;一个“惜”字,是全篇之“眼”,以无人相惜来衬作者对杨花的拳拳之情,并为下片雨后觅踪伏笔。“抛家傍路,思量却是,无情有思”句,承“坠”字写来,言柳絮“抛家傍路”、“无情有思”,将柳絮拟人化,至“萦损柔肠,困酣娇眼,欲开还闭”句,直接将柳与人融为一体,可谓匠心独运。以下几句写思妇怀人而生发的春梦,情景交融,轻灵飞动。



下阕又转到杨花上,并以落红加以陪衬,曲折地传达出对杨花的爱怜。“晓来”三句,写春雨过后,杨花不知所踪,烘托出离人的春恨情绪。 “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三句,从柳絮荡然无存的结句生发,以简洁洗练的词句,以极度夸张的手法,写出了春光易逝的伤感。作者把杨花写成“春色”,想象奇妙,足见对其的赞美与偏爱。柳絮最终成为了逝去的春色,二分混于泥土,一分付于流水,最后都渐渐消失,不复存在。作者由惜柳絮进而惜春光,至此,杨花的最终归宿,和词人的满腔惜春之情水乳交融,词的抒情题旨也达到了高潮。


“春色三分”一句很是别出心裁,把光景分为若干份并不是苏东坡的创造,唐徐凝《忆扬州》有“天下三分明夜月,二分无赖是扬州”之句,宋叶清臣《贺圣朝·留别》也有“三分春色两分愁,更一分风雨”等。相比之下,苏轼语意表达得更加蕴藉、含蓄、巧妙。篇末“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收束全词,既干净利索,又余味无穷。它将眼泪与杨花融为一体,可谓虚中有实,实中见虚,妙趣横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