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违背人性的四大心理学理论,欺骗世界上百年

 HNYZL 2017-04-14

你的关注是笔者最大的动力

微信公众号:神奇小小(ID:Mysterrry)

违背人性的四大心理学理论,欺骗世界上百年

宽慰理论

1.宽慰论

心理学家一直试图寻找人类笑的本质原因,这个问题困扰心理学界很久。在上世纪初著名精神分析专家西格蒙德提出了新的观点,他认为笑和无意识状态有关,首先笑点可以获取被压抑的能量,而人类在无意识下的情绪宣泄和能量释放只能通过笑来表达,于是笑成为了能量释放的唯一安全节能形式。这个观点被其称为宽慰论在那一年发表,引起学界持续数年的争论。有心理学家指出,但很多时候,笑并不是为了释放压力,而是应付紧张感、俗不可耐的暗示,或者是带攻击性的挑逗,这些情况下笑都不可能是最节能的释放方式,甚至带有危险性,显然不是一个聪明的决定。今天,学界几乎否认了“宽慰论”,因为他们无法证明宽慰论的一系列前提假设。

违背人性的四大心理学理论,欺骗世界上百年

双性别理论

2.双性别

有一句经典名言,伟大的灵魂都是没有性别的,最初这是一种哲学理论。哲学观点认为,性别是对完美人性的局限,唯有结合男人的专注和女人的柔美才是完美,所以很多神话人物都是无性别的,体现古人的大智,有的只是后来强加上的,体现了今天人类的无知。上个世纪二十年代,有心理学家提出双性别理论,其实每一个人都是部分男性化和部分女性化的,人性是对二者的结合,这里的性别是一种广义的指代。因为人格具有主动和被动,当你的男性化部分占据主动,你的性格表现为“男性”,当你的女性化部分占据主动,应该将你定义为“女性”,或许我们以生殖器官区分性别并不合理,通过人格倾向区分性别是最准确的,直到今天仍然有部分心理学同意该理论,每个人都是双性别。

违背人性的四大心理学理论,欺骗世界上百年

死亡意愿

3.死亡意愿

西德哲学家亚塞(Arthur)曾提出,人类的悲观情绪很容易诱导产生一些伤害自己的行为。简单的说就是你的心理默认了自己可悲,你的行为将会证明你的可悲。瑞典心理学研究者莱恩痴迷于该理论并进行完善,提出“死亡意愿理论”,他认为,有死亡意愿的人会有伤害自己或者别人的行为习惯,这些习惯可能导致死亡。有心理学家质疑,为什么很多人主动寻求死亡刺激,但是他们并不悲观,好比一些通过恐怖电影寻求恐惧感和刺激感的人群,还有那些经历各种死亡梦境的人,现实生活中可能是普通人,所以所谓死亡意愿只是一种大众情结,其实每个人都有。

违背人性的四大心理学理论,欺骗世界上百年

编织理论

4.编织理论

不可否认过去很多心理学研究结果对女性都是负面的,或许是社会倾向的原因。其中“编制理论”最为臭名昭著,更可怕的是,如次荒唐的理论一度受到认可。该理论认为,女性的生殖缺陷导致了女性的自卑和羞耻感,而她们渴望受到相同的关注,只有通过编织(织布)行为弥补缺陷。通过编织隐藏隐秘部位的性别缺陷,结果更可悲。由于该理论对女性的人格侮辱,终于受到了唾弃,最终女性的社会成就开始受到重视,该理论被认为是最臭名昭著的心理学理论。

心理学头条号神奇小小,持续更新认知心理学、有趣的心理测试、梦境解析、性格分析,你的关注是笔者最大的动力,欢迎留言,笔者喜欢和你们讨论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