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散曲初探

 杏坛归客 2017-04-15

散曲初探

 

王峰

    

一、散曲的产生、曲与词的渊源

    散曲最早是来源于民间,是诗词发展到元代形成的一种文学形式,它是由词演变而来,如曲的宫调、调名、体制,很多是来源于词,一些词调直接变成曲调,曲的小令源于寻常的散词,曲的套数源于联章词。为什么词会变成曲?这是因为时代和地域的关系,赵宋至元,北方少数民族入主中原,所用乐器:胡乐,旧词不适,乃造新声,曲是这种新兴“胡乐”相配的歌词。曲的地方性是鲜明的,由于北曲不谐南,故曲又分为北曲与南曲。散曲主要指的是北曲。

    二、曲与词的主要区别

    王力先生在《汉语诗律学》中归结为三项,1、词的字句有一定,曲的字数没一定,甚至在有些曲调里增句也是可以的,2、词韵大致依着诗韵,曲韵则另立韵部,3、词有平、上、去、入四声;北曲则入声被取消了,归入平上去三声。除上述区别,还有曲为单调;词有单调、双调、三叠、四叠;在语言上曲比词更加口语化、通俗化,甚至于俚语都可入曲。元曲与唐诗、宋词鼎立并称,同为“一代文学之胜”,各为一代文学高峰的标志。曲与诗、词,各具特有的艺术魅力,曲,更贴近世俗生活,更接近今日语言,更具有开放色彩,更符合现代审美情趣,以雅俗共赏见胜。著名学者王国维,推许元曲为“于新文体中自由使用新言语”的“最自然之文学。

    三、曲的分类

    北曲有散曲与杂剧之分。杂剧是带科白(动作与道白)的歌剧本,只用联套,散曲不是戏剧没有科白,和长短句的词接近,但更加口语化,供人吟咏。散曲分为小令与联套(又叫套数),而带过曲、重头介于小令与联套中间,一般归于小令。

    1、小令、带过曲、重头

    所谓小令,另名叶儿,指一首单调的曲文,其体裁比较短小,一支曲子(曲牌)为独立单位,它是按不同曲调创制的,曲调都有一个曲牌名如[中吕·山坡羊][越调·天净沙]等。每调都有不同的乐句,规定有不同的韵脚与格式,按这些曲牌制出的曲即为小令。

    所谓带过曲,就是一首小令不能容纳较多的内容时,可把两个、三个同一宫调的音律能谐的曲调,连在一起制曲,就成为带过曲,带过曲最多不能超过三个调。组合是有规律的,不能随意拼凑。如:[南吕·骂玉郎带过感皇恩、采茶歌][正宫·脱布衫带过小梁州]等。在填写一调后中间空一格,写上带过(带、过、兼),再接着填下调。

    所谓重头,把格律声调完全相同的,同首曲牌重复填写,以表现相关联的内容,就叫重头,有两首的,多至上百首。重头题目、押韵每首可相同,也可不同。

    小令为散曲的基本单位,如要表达较多的内容,可以将原调重复使用,中间加[][幺篇],“幺”字是後字的代号即是後篇。有别于词的上下阕,只是临时性的扩大篇幅和内容,[幺篇]大抵是开始换头称为[幺篇],如後曲和前曲完全相同时称为[前腔][幺篇]只能出现一次,[前腔]可以多次重复。

    2、联套

    联套亦称套数、散套、套曲,把同一宫调的若干支曲,按一定规则连缀起来的。各套曲子有一定的顺序,不能颠倒。凡散曲中的联套,不带科白,要求一韵到底。用一、二支小曲开始,每套必有[]以示全曲已成一阕。[]也称[][煞尾][尾声]等,中间选用的调数可多可少,短的只有三、四调,长的可达二、三十调,如乔吉用[越调][斗鹌鹑][紫花儿][天净沙][]四支曲子咏歌姬,用的是寒山韵,一韵到底,没有科白,这就是联套。

    四、曲牌(曲谱)

    填词要按词牌即词谱填词,制曲也要按曲牌即曲谱制曲,无论是剧曲还是散曲,其曲牌都受宫调的限制。同一套曲子,原则上只能用同一宫调的曲牌。北曲一共有十二个宫调,但常用的有正宫、仙吕、中吕、南吕和双调其次是越调和商调,再次是大石和黄钟。在我的《古韵今歌》附录中,附有曲谱五十例,可供初学者选用。

    五、衬字

    曲和词最明显的区别就是有无衬字,有衬字的是曲,它是曲调定格之外所增加的字,衬字可以是虚字也可以用实字,就意义而言,往往是一些不十分紧要的字,衬字是不要求平仄,不拘泥字数,是补充语意之不足,或加强声情,衬字不用重音,是不能用于句末,尤其不能作韵脚,最常见用于首句。衬字多少不限,有少到一句加一个衬字,也有多到加二十几个衬字的,一句衬二、三、五字最常见。有的曲调本身带有特别衬字,如[仙吕·一半儿]结句中的两个“一半儿”。半虚半实是曲牌中规定的必须遵守的衬字,如[正宫·叨叨令]中的五、六句,用两个“也么哥”作为必须遵守衬字。灵活运用衬字可制出比词更具活力的散曲。

    散曲除衬字外,在有的情况下还“句字不拘,可以增损”(周德清《中原音韵》),这里所说的句子增损,则指格律规定的字也可增或减。在个别情况下,衬字也有用在句末的。在制曲加衬字时,一般衬字要和曲律正文有所区别,字要小一些或写在括号内。

    六、散曲用韵和平仄

    1、散曲的用韵

    曲的用韵和诗词不同,词韵大致依照诗韵,而曲韵是元代文人周德清根据当时北曲编制一部《中原音韵》,基本反映了当时北方实际语音,《中原音韵》把“平水韵”的106部归并为19部。曲的用韵较密,几乎句句用韵,最大的特点是平、仄互押,因北曲无入声原入声归入平、上、去三声,实际是平上去通押。既然无入声,我建议初学者,就可以直接用新声新韵,不必用《中原韵》。曲的用韵有以下几个特点:(1)曲的押韵较密,几乎句句押韵,同韵部平仄互押。(2)不论小令、带过曲,还是套数都是一韵到底,不可中间换韵。(3)不避重韵一般多见于篇幅较大的联套中,小令不重韵。(4)曲允许“赘韵”,指本来不必押韵的地方也押了韵,有的相反也可以失韵,即个别要求押韵的地方,偶尔也可不押韵。 另外还可借韵,就相邻接近的韵部,还可以通押,如“真文”与“侵寻”“先天”与“廉纤”。借韵有助于曲文亦押、亦谐,与雅俗共赏的点。

    2、曲的平仄

    从曲谱看,平仄要求比诗词要严,元周德清《中原音韵》作词十法云,有时曲的平声还有阴阳之分,仄声更分上去声。从曲谱看,平分阴阳没有必要,但仄分上去是十分严的。特别是韵脚,上声、去声的对立是很明显的,虽然都是仄声,但在元曲里上声韵接近于平声,所以该用平声的地方偶尔也可改用上声,该用上声的地方,偶尔也可以改用平声。但去声的独立性却很强,该用去声的地方绝对不许改用平、上声。曲字的平仄特别注重每首的末句,周德清《中原音韵》作词十法指出,有些曲调,最后一句不但平仄是固定的,甚至其中某字该用上声,某字该用去声,也都有特殊规定。例如《落梅风》、《上小楼》、《夜行船》、《卖花声》等曲,末句必须作“仄平平、仄平平去”,末一字必去声押韵;正宫等调的尾声末句必须作“仄仄平平去平上”第五字必须用去声,末一字必须用上声。如此等等。有些曲的个别字的平仄有时也可通融,但一经改变,只能算作“次好”。

    七、曲的对仗

    散曲的对仗,曲和词一样也要求对仗,有的只要求字面相对,但大部与诗词一样,用正反对、借对、流水对等。散曲对仗不是格律上的要求,而是修辞的需要。从《中原音韵》《太和正音谱》《曲律》等书介绍的对仗形式,有扇面对、重叠对、衬字对等,散曲中常见的三句相对,句式别具一格,饶有风趣,如三足鼎立,故叫鼎足对,又称三枪,如:

[析桂令·寄远] 乔吉

    驿路风烟,马头星月,雁底关河。

另一首荆溪即事是:

    老树支门,荒蒲绕岸,苦竹圈笆。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可见曲的对仗既可同字。又可同声韵,在修辞上起到泼辣、奔放推波助澜的作用,这是散曲表达上的特有技巧。

    八、从《红楼梦》和当代的自由曲看散曲的发展与继承

    散曲用韵很密,好象一种高级的“顺口溜”,得散曲神韵的俗曲、俚歌,亦多介此显出曲味。在《红楼梦》的全书中,“好了歌”及其解注,警幻曲的各曲牌,“红豆曲”等都是在曲的沃土上开出的奇葩,请看甄士隐之“好了歌解注”试与当代著名学者诗人丁芒先生自由曲《人情风》作一比较,不难看出明清至当代散曲的创新吗?

附录:《好了歌解注》 曹雪芹

    陋室空堂,当年笏满床;衰草枯杨,曾为歌舞场。蛛丝儿结满雕梁,绿纱今又糊在蓬窗上。说什么脂正浓、粉正香,如何两鬓又成霜?昨日黄土陇头送白骨,今宵红灯帐底卧鸳鸯,金满箱,银满箱,展眼乞丐人皆谤。正叹他人命不长,那知自己归来丧!训有方,保不定日后作强梁。择膏粱,谁承望流落在烟花巷,因嫌纱帽小,致使锁枷杠;昨怜破袄寒,今嫌紫蟒长;乱烘烘你方唱罢我登场,反认他乡是故乡。甚荒唐,到头来都是为他人作嫁衣裳!

《人情风》 丁芒

    铁山摧崩,铜岩销熔,天下无敌人情风。管他法令条规,纸光墨黑;任他决议合同,牙白口红,一张名片,打得他落花流水尽向东。衙门八字开,如今是有理无情莫进来;大印一朝掌,后门就车如流水马如龙。关系网,圈子风,胜你十年寒窗、八年抗战费夫工;同志爱?阶级情?酒肉争逐、两肋插刀才是亲弟兄。见情忘了法,见“礼”就有勇,上天遮日月,下海捉鳖龙。说什么乌纱,道什么单元,谈什么户口,论什么富穷,爷娘能零卖,利权能奉送,国家民族包在纸里作红封。无权不成霸,无霸不弄权;无拍不放屁,无捧不走红。张家天下李家党,顺我者昌逆我者亡!龙要舞,舞要龙,这厉害关系参不透,这世界你就走不通!人情如水银,大地多毛孔;天平遍地有,砝码分轻重,一头人情一头货,可怜小小指针无法当包公。何当怒云起,青苹之末发新风,一扫苍穹,温情脉脉面纱都撕破,把赤裸裸这个“情”字示众。

九、自由曲写作方法:首先遵从丁芒先生的真、情、妙、曲的原则(《中华诗词》2008第四期46页)现节录这四个字的含义:

真:这是文学的通则,甚至是为人的通则。当然是诗歌、也是自由曲的首要问题。说真话,写真诗,做真人,说真话是第一位的。

情:自由曲要说“真话”,也要说“情话”。诗主情,一首诗无非事、理、情三者的结合,而情是一根红线贯穿到底,缘事生情,缘情索理,都是“情”的运作。诗为心声,真心才出真情。真情是指诗人“自己”的感情而不是公众(共性)的感情。敢于解剖自己,敢于面对真理,没有个性感情的包孕、洋溢诗格终难臻于上乘。

妙:自由曲为什么称“曲”,主要是指语言风格上继承发扬推衍了散曲,并且摒弃了散曲的乐音流、发扬了语言流风格。更重要的是从“意”、从“语义”方面继承、发展并力图丰富散曲的语言艺术境界,这就是“妙语”。

曲:这不是散曲自度曲所指的乐曲,也不是语言上的直话曲话。是指自由曲的章法,也即内结构问题,其实自由曲就是一种新体诗歌。但重点要放在一个“曲”字上。一般自由曲篇幅没有限制,完全自由抒发。总之要讲一个“曲”字,如果没有必要尽量精炼,因此要强化炼意炼字功夫。

1、继承散曲的用韵,即一韵到底,不换韵,用韵要密平仄互押。

2、多用律句和对仗,句子可长可短。

3、语言自由,要有风趣,俏皮一点,俚俗不限,雅俗共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