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疾控中心最新监测数据显示,肿瘤是上海居民的第二位死因(第一位死因为心脑血管疾病)。 根据国家癌症中心数据显示,上海恶性肿瘤发病率高于我国其他城市,低于发达国家,为欧美发达国家的2/3左右。全年因恶性肿瘤死亡3.8万人,死亡率266/10万。 为何上海恶性肿瘤发病率会高于国内其他地区?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肿瘤流行病学研究室主任郑莹表示,这与城市的老龄化发展程度密不可分,人群年龄越大,患癌风险越高。剔除人口老龄化因素影响,上海的年龄标准化恶性肿瘤发病率与世界和中国的平均水平无明显差异。 4月15日-21日是第29届上海市肿瘤防治宣传周,宣传周活动由上海市卫生计生委主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市预防医学会、市医学会联合承办。 肿瘤发病与老龄化趋势一致 上海疾控中心最新监测数据显示,肺癌、大肠癌、胃癌、甲状腺癌和乳腺癌位列常见恶性肿瘤中的前五位。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肿瘤流行病学研究室主任郑莹教授表示,这与城市的老龄化发展程度密不可分,人群年龄越大,患癌风险越高。剔除人口老龄化因素影响,上海的年龄标准化恶性肿瘤发病率与世界和中国的平均水平无明显差异,上海的年龄标准化恶性肿瘤死亡率呈下降趋势。 同时,超重和肥胖也是导致癌症高发的一大原因。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胸部肿瘤多学科首席专家陈海泉教授、胸外科医师郑善博同时指出,研究发现,超重和肥胖与许多癌症的风险明显相关,包括绝经后妇女的乳腺癌、结肠和直肠癌、子宫内膜癌、肾癌、胰腺癌。 此外,肿瘤发病也与上海启动肿瘤登记早、诊断水平先进、筛查技术的有效性、居民的健康意识加强等密切相关。
上海疾控中心专家同时表示,上海市是中国最早实施肿瘤登记报告的城市,自2002年起肿瘤登记报告覆盖本市人口已达到了100%,成为世界上覆盖人口数最多的肿瘤登记点之一。2002年起,上海市已建立了覆盖全市的法定肿瘤病例报告登记制度。 上海市卫生计生委方面表示,2011年起上海开展的“社区居民大肠癌筛查”项目就使得肠癌的筛查率、检出率大大提高,至今已累计开展粪便隐血初筛检查300万,使得大肠癌诊断时的早期比例从12.1%提高到52.8%,同时居民对大肠癌常见症状如大便异常改变、下腹部疼痛等的知晓率也从最初的47.3%提升到如今的60.4%。 随着肿瘤防治工作中筛查、诊疗、随访等健康管理服务质量不断得到提高,上海诊断时恶性肿瘤早期比例上升显著,患者生存期不断延长。目前,全市现有恶性肿瘤患者超过35万人,五年相对生存率)为53%,高于国家癌症中心报道的30%的全国平均水平。 加强运动可预防癌症 尽管医学技术在提高、癌症的治疗水平在上升,但医学专家认为,长期的研究和预防干预实践证明,自然衰老、不健康的生活行为方式、环境污染和感染等是常见的致癌因素。尤其是吸烟、饮酒、不合理膳食、缺乏运动等非健康生活行为方式导致肿瘤病发的主要原因。 专家指出,及早发现、及早治疗是肿瘤防治的有效策略。 根据2014年世界癌症报告指出,只要能够采取健康的生活方式,就可以预防接近50%的癌症,健康生活方式包括不吸烟、避免被动吸烟,健康平衡的膳食饮食和积极的身体活动。 陈海泉指出,即使被诊断为癌症后,身体运动仍然不可或缺,同时也成为规范的癌症治疗的重要补充。“18至64岁的成年人应每周进行至少150分钟的中度强度或每周75分钟的高强度的有氧体力活动,中等强度的活动包括快走、慢速骑自行车等,高强度的有氧体育活动包括登山、篮球、足球、快速游泳、单打网球等,每次活动应该至少持续10分钟,并且尽量均衡地分布整个星期中。此外,成年人应该每周至少进行2天涉及所有主要肌肉群的肌肉增强运动。” 此外,疾控专家也强调,健康人群要加强体检。从一出生起就应得到定期的体检;中青年职业人群要定期参加体检,接受每一项检查,对于退休人群,应并积极参加社区组织的大肠癌筛查、妇科病普查和65岁以上老年人体检等公共卫生服务项目。 值得一提的是,肿瘤患者应到正规的医疗机构接受规范治疗,切不可迷信偏方验方而拒绝科学正规的治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