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寻找失去的文明(十七)——繁体字(续)

 墨香笙樵 2017-04-17

                     寻找失去的文明(十七)——繁体字(续)

                        寻找失去的文明(十七)——繁体字(续)

拙作《寻找失去的文明(十六)——繁体字》刊出后,引起了网友的热议。或赞许,或沉默,或环顾左右而言其他。当然还有个别网友对我的文章的立意提出了异议。

还好,现在是一个百家争鸣的时代,允许大家以不同的观点各抒己见。

为了更进一步地表明本人对正统汉字(繁体字)的观点,现再费一些口舌,将我的观点立场做详细阐述。

在上期我已经说了,繁体字是至善至美的汉民族表达思想的文字符号,她的严谨和结构都一脉相承于几千年来中华民族的智慧结晶。不可删,不可添,不可减。甚至具有某种宗教力量。

汉字的起源,构成和完善,源于四个方面: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其结构之严谨,次序之规范,不可省略,不可颠倒。

我们随便举出一些例证就可以明白无误地了解这些规则的严谨性,科学性和完整性。

 

衢,这是个没有被简化的汉字,属于会意字,本意为四通八达的道路。常见于成语:五省通衢,七省通衢,地名,衢州等。它的构成就是有一个人举目张望,行走在十字街头。如果将它拆散简化,它的意义将不复存在。

龍,这是一个象形字,大篆龍字就像一条我们想象中的栩栩如生的“龍”,张开的嘴,睁大的眼睛,背脊上翻滚的脊须,张牙舞爪,十分生动。后来演变成左右结构,但是原来的形象基本保持着。但是现在简化了的“龙”,让我们龙的传人怎么联想起它原貌呢?

鳯,就是描画了一只飞翔在蓝天的大鸟,现在将它简化成凤,后人将不知出处。

易,原本是描画着一只蜥蜴,也有人说它是一只飞翔的小鸟,无论是什么,它的原意就表明运动和变化。我们还可以通过字形可以看到蜥蜴的头,眼睛和四肢,但是由它和它的偏旁构成的字简化后,则没有了原来的意思:扬,杨,场等,将几个不同概念的字完全混淆了在一起。

寧,是安宁,平静的意思。此字的大篆小篆均是由宝盖头,心,(器)皿,和坐着的人构成。它是一个会意字,原本是描绘了一个人跪坐在房子里,双手端着器皿在享受着食物,心里自然就安宁和安全了。可是将它简化成现在这个样子:宁,我们再也无法从字面的结构上理解它的意义了。

盡,即今天的“尽”字,原意是一只手用水洗干净器皿上吃剩的东西,使之洁净,引申为“尽”。但是看今天的“尽”,却再也找不到原来字义的构成。

中華的“華”字,我们从字面上一看就知道是一颗茂盛的大树,绿荫华盖,簇团锦绣。象征着生长的力量和生命的美丽。但是将它简化成现在的:“华”字,我们则从字面上再也无法找到任何以上字义构成的渊源。

凡此种种,不需一一例举。

由此我们可以知道,正统的汉字(繁体字)每一个都有它的组成方式和原理,不可以随意删节和简化。而现在的简化字则完全打破了传统文字造字的规则。使我们的文字产生了大分裂,大断裂,大变形。最后只能使我们的后代完全失去对正统文字起源的记忆和储存。

我们已经失去了一个古老的北京城,我们还会失去比北京古城珍贵一百倍,一千倍,一万倍的正统文字吗?

    以上简述仅供网友了解和参考,但愿我们的传统文字还能有恢复本来面目的那一天。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