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帝国之伊利汗国(1256—1335年) 1221~1222年,成吉思汗在攻灭花剌子模的战争中,占领了波斯东部呼罗珊诸城。 1231年,窝阔台遣大将搠里蛮统诸部军三万西征,攻灭在波斯西部复国的花剌子模算端札阑丁,征服和招降了波斯大部分地区。其后,谷儿只(格鲁吉亚)、亚美尼亚、鲁迷(小亚细亚塞尔柱王朝)等国也先后归附蒙古。窝阔台命搠里蛮领所部军队镇戍波斯,并设置了管辖阿母河以西波斯各省的行政机构。 1248年,窝阔台之子贵由死,旭烈兀联合拔都等人积极拥戴其长兄蒙哥,挫败了海迷失等人的阴谋,使蒙哥在1251年诸王公大会上夺得大汗之位。在随后蒙哥打击窝阔台系势力中,旭烈兀受命察视失烈门等人,为蒙哥的统治立下了汗马功劳。 1251年,蒙哥即位后,置阿母河等处行尚书省,以阿儿浑为行省长官,设治于呼罗珊的徒思城(伊朗马什哈德附近)。 旭烈兀西征 1252年一1260年,蒙古第三次西征,蒙哥汗派其弟旭烈兀率领10万大军攻波斯,灭亡报达国,占领叙利亚国,击败巴尔干诸国联军。 1252年,怯的不花为先锋,率1.2万人先行西征。 1252年,蒙哥遣同母弟旭烈兀分镇波斯,统兵征讨尚未降服的国家,以搠里蛮军和出征怯失迷儿(克什米尔)等处的蒙古军并隶旭烈兀,又命诸王各从所属军队中签发十分之二随从出征。 1253年,旭烈兀率主力军出发渡过阿姆河,带着蒙哥给他的“从阿姆河两岸到埃及尽头的土地都要遵循成吉思汗的习惯和法令。对于顺从你命令的人要赐予恩惠,对于顽抗的人要让他们遭受屈辱”的嘱托,从此离开了生他养他的蒙古大草原,也离开了蒙古贵族之间的勾心斗角,到一片全新的天地去开拓他的世界了。 首当其冲的,是里海以南的亦思马恩派穆斯林宗教国,这一派别是历史上有名的穆斯林“刺客派”,热衷于培养刺客刺杀敌对方的领导人。该派别曾因企图组织刺客刺杀蒙哥,而同蒙古人结下了深仇大恨。旭烈兀分三路大军进攻,自己亲率中路军,很快就攻陷了教主忽儿沙的城堡。亦思马恩派90多座城堡被毁,忽儿沙在押解途中被杀,这一伊斯兰教中颇有实力的派别从此就在历史上消失了。 接着遭殃的是巴格达的阿拉伯阿拔斯王朝哈里发。阿拔斯王朝因擅长同各种侵略势力周旋,保全自己至少作为穆斯林宗教领袖的地位,到这时已传了36代,历经508年。但这一次,哈里发谟斯塔辛对旭烈兀的态度十分傲慢,这使他成了末代哈里发。旭烈兀先用决梯放水淹没了哈里发的主力军和统帅,接着以一场精彩的围城战迫使哈里发弃城出降。一场历史上罕见的大屠杀展开了,数十万居民死于非命,有着500年文化积累的巴格达城遭受了浩劫,哈里发本人则被纵马踏死。 巴格达的改旗易帜使伊斯兰世界陷入了恐慌状态。但旭烈兀仍没有停下他的脚步,他的下一个目标是叙利亚。在攻打叙利亚之前,他已接受了亚美尼亚国王和安条克国王的归诚。当时的叙利亚名义上属于阿尤布王朝(行政中心在埃及),实际由国君纳昔尔统治。旭烈兀没有接受纳昔尔的求和,从1259年到1260年,他先后攻下了阿勒颇和大马士革,这些城市的穆斯林遭受了巨大的侮辱。但就在此时,一个突发事件改变了中东诸民族和教派的命运。旭烈兀获悉长兄蒙哥汗在南宋四川地区战死,诸兄弟陷入了汗位的争夺,决定率主力东归,只留下怯的不花率领5000人留守叙利亚。 当旭烈兀回到波斯时,得知四弟阿里不哥、二哥忽必烈两人进行大汗争夺之战,察合台汗国、窝阔台汗国支持阿里不哥,伊利汗国支持忽必烈,钦察汗国因距离蒙古帝国本土遥远,基本保持中立。夺位战争进行了5年,从1259年到1264年,最后忽必烈打败了阿里不哥,夺取汗位。旭烈兀便决定不再东归,留驻波斯。 1256年,旭烈兀军攻灭盘踞拶答而(伊朗马赞德兰省)诸山城的“木剌夷国”(伊斯兰教亦思马因派势力)。 1257年,巴格达之战。旭烈兀和他麾下大将郭侃率领的军队抵达巴格达。旭烈兀向巴格达的哈里发穆斯台绥木劝降,遭到拒绝。阿拉伯人警告蒙古人说如果他们攻击哈里发就将受到真主的惩罚。于是蒙古军队开始攻城。1258年2月10日,巴格达开城投降。蒙古军队展开了长达一个星期的屠城,数十万居民在屠杀中丧生,哈里发穆斯台绥木被纵马踏死,阿拉伯文化历史名城巴格达遭受浩劫。这次屠城被认为是伊斯兰历史中最具破坏性的事件之一。 1258年,攻陷报达(伊拉克巴格达),杀末代哈里发,灭黑衣大食(阿拉伯帝国阿拔斯朝)。 旭烈兀攻占叙利亚 1259年,旭烈兀分兵三路,侵入叙利亚。 1259年九月,旭烈兀在灭亡波斯木剌夷国和黑衣大食国之后,率军10余万进攻叙利亚,旭烈兀军分三路进攻叙利亚:怯的不花为前锋;拜住为右翼;孙扎克为左翼;旭烈兀为中军。于九月十二日,旭烈兀军从阿里刺忒前进,越过哈喀儿山,全歼曲儿忒的军队,进入底牙儿别克儿,攻取哲吉莱特城。同时,旭烈兀命其子亦失木忒等,进攻牙发斤城。旭烈兀大军进入额弗刺特河时,叙利亚大震。纳昔儿王在额弗剌特河流域部署五六万军队防守,并结营于大马士革城北不远的伯儿哲。纳昔儿王得知旭烈兀军已至哈朗,急聚将相议事,因意见不一,将相失和,纳昔儿王几乎被杀。主战将领贝巴儿思投奔埃及。此时,军心涣散。因而,纳昔儿王决定:遣其妃(鲁木算端凯库拔之女)和其子带其宝藏,同诸将之妻子赴埃及。这样,叙利亚的民心、军心、更加惶恐不安,乱作一团。纳昔儿王派怯马鲁丁乌马儿赴开罗,求救于埃及王。但是,埃及国家内乱,国无君长,无法援助。旭烈兀攻克额弗剌特河畔的华莱特(土耳其比雷季克)后,又乘势攻克马布格城。旋即,旭烈兀大军又连克额弗刺特河岸上的奈札姆、札八儿、哈鲁尼忽思、剌失等堡,完全扫平叙军的弗剌特河防线。 旭烈兀突破额弗剌特河防线后,向叙利亚北部重要城市阿勒颇进军,对叙利亚国实施大迂回作战。阿勒颇城由10万军队把守。阿勒颇城的戍兵同义兵,出城防御,见蒙古兵众多旋退回。翌日,旭烈兀军到达城外。守将木阿匝木突兰沙王见蒙古军来势凶猛,下令禁止出战。一部分戍兵同居民不听号令,出屯于班忽撤山(阿勒颇东北),向旭烈兀发起攻击,被旭烈兀击败。接着,蒙古军乘势进攻班忽撤山。班忽撤山屯军和义兵败退奔还,死伤甚重。旭烈兀进攻阿勒颇北方之阿匝思城(叙利亚阿札兹)。阿匝思城在蒙军压力下投降。旭烈兀来到阿勒颇城附近之后,派阿儿哲鲁木王前往谕降,木阿匝木王拒降。阿勒颇城,城壁坚固,兵械亦足。旭烈兀军先沿城掘壕,宽4肱,深5尺,壁高5肱。这一工程,一夜完成。尔后,旭烈兀军从1260年一月二十四日开始攻城。经7天激战,攻克阿勒颇城。俘虏10万余人。木阿匝木王也在其中。尔后,旭烈兀率军从阿勒颇城,进逼大马士革。 在攻破叙利亚国阿勒颇城后,旭烈兀乘势以大骑兵集团快速南下进攻叙利亚国都城大马士革。叙利亚纳昔儿王得知阿勒颇城失守后,急忙外逃。旭烈兀率军10余万攻克纳木鲁思城后,直趋大马士革。自纳昔儿离开大马士革后,城内更加慌乱,异密宰奴丁苏黎曼,即以宰奴哈菲齐之名召集诸绅士长开会,决定把城献给旭烈兀,以免流血。旭烈兀赐予锦袍,并命其为叙利亚大断事官。当时,防守,大马士革城有两三万军队尚未降服。三月二十一日夜,怯的不花的部队开始围攻,并以炮进行猛烈轰击。至四月六日,以城降。怯的不花的部队进入城区后,毁其戍楼过半,并将其一切战具全部销毁。至此,历时两个月的大马士革之战,胜利结束。从此,旭烈兀亦全部占领叙利亚。 攻叙利亚之战,统治叙利亚多年的艾育伯王朝灭亡,伊尔汗国统治着从元朝(东亚)到阿拉伯帝国(西亚),从印度到地中海的重要商道。 旭烈兀统治波斯 1260年春,旭烈兀得知蒙哥卒于四川,于是留先锋怯的不花继续征进,自率其余军队退回波斯。九月,怯的不花军在阿音札鲁特被密昔儿(埃及)算端忽秃思军击溃,蒙古所占叙利亚诸城尽失(1260年9月3日,怯的不花的蒙古军与拜巴尔一世的马木留克军在加利利交战,这场战役最终以埃及军队全胜而告终,这也宣告了蒙古帝国向西方的扩张的终结)。 1262年,旭烈兀在得知忽必烈继位为大汗之后返回了波斯,但此时他已经无暇向马木留克复仇了。他的军队在巴格达所施的暴行激起了金帐汗国信奉伊斯兰教的别儿哥汗的仇视。金帐汗国因而与马木留克王朝结成了同盟。同年11-12月,别儿哥与旭烈兀在高加索地区开战,互有胜负。从这以后,旭烈兀再也无法将注意力集中在埃及方向了。 1262年,钦察汗国别儿哥汗为争夺旭烈兀控制下的阿塞拜疆地区,发兵来攻,双方激战两年多。别儿哥虽然退回,但此后两蒙古汗国经常为领土争端发生冲突。 1264年,旭烈兀接受元朝册封,成为伊儿汗,他建立的国家也成为蒙古帝国四大汗国中的伊儿汗国。但与此同时,旭烈兀也得到他在叙利亚留下的驻军全军覆没的消息。在埃及奴隶王朝优势兵力的围攻下,怯的不花终于不敌,在以少战多的情况下被俘而死,叙利亚全部落入埃及政权之手。 旭烈兀很想复仇,但新的威胁迫使他放弃了重新进军叙利亚的打算。新的威胁来自他的堂兄弟之国——金帐汗国。旭烈兀受他的母亲和妻子的影响(她们都属于基督教聂思托里安教派信徒),在西亚实行亲基督教,仇视穆斯林的政策(尽管他本人并非基督教徒,他信奉佛教,崇拜弥勒佛),引起了亲穆斯林的金帐汗别儿哥的仇视,别儿哥同埃及的苏丹拜伯尔斯结成同盟对付旭烈兀,双方还在高加索地区打了一仗。 晚年的旭烈兀致力于巩固在波斯的统治,他通过武力胁迫或联姻的手段,清除了波斯境内的割据势力,使波斯成为伊儿汗国统治的核心地区。到他的孙子合赞汗统治时期,伊儿汗国达到全盛,领土“东起阿姆河,西至地中海,北自高加索,南抵印度洋”,经济文化也欣欣向荣。伊儿汗国的统治一直延续到1388年,亡于同为成吉思汗后裔的帖木儿之手。 阿八哈兄弟与阿鲁浑 1265年,旭烈兀去世,诸王、大臣奉阿八哈嗣位。阿八哈以未得大汗许可,只权摄国政,同时遣使报丧,于是忽必烈派使者持诏立他为汗。阿八哈即位后,始定都于桃里寺(伊朗阿塞拜疆大不里士),以蔑剌哈为陪都。忽必烈大举攻宋,征工匠于阿八哈,回回炮手阿老瓦丁、亦思马因等入京应命,回回炮技术因而传入中国。 1282年,阿八哈在与钦察汗国蒙哥贴木儿拉锯战中劳累致死,弟贴古迭儿(又名阿合马)继立。 1284年,阿八哈子阿鲁浑声言其父尝受大汗册命,汗位应当属己,于是在权臣不花支持下起兵推翻叔父贴古迭儿,并遣使入元奏报。忽必烈命阿鲁浑继承汗位,并授不花为丞相。在此之前,忽必烈遣孛罗丞相等出使伊利汗国。阿鲁浑为政期间,采取与欧洲基督教国家结盟的政策,和拜占廷帝国结亲,并遣使赴罗马教廷及英、法等国,建立了友好关系。 阿鲁浑和他最心爱的妻子卜鲁罕生下了两个儿子:合赞和完者都合儿班答,二者后来都成为伊儿汗国的国君。阿鲁浑在位时期,阻止了国家向伊斯兰教转化的倾向。他虽然是一个虔诚的佛教徒。但是和大多数蒙古人一样,他对各种宗教信仰都很宽容。他委任了很多基督教徒和犹太教徒担任国内的文职官员。他甚至允许穆斯林按照沙里亚法规而不是蒙古律法来处理穆斯林之间的诉讼。他通过削弱军队将领的权力来树立政府的权威,并试图把正规的民政管理引入蒙古人的纯军事统治中。 1284年,孛罗在元朝历任要职,学识丰富,阿鲁浑将他留在汗廷参议政事。阿八哈、阿鲁浑父子为夺取叙利亚之地,采取与欧洲基督教国家结盟的政策,和拜占廷帝国结亲,并遣使赴罗马教廷及英、法等国,建立了友好关系。 1289年,马木留克苏丹嘉拉温攻占了蒙古人的附庸国,十字军控制的的黎波里。 1289年-1290年,阿鲁浑平息瓦剌动乱。 1290年,阿鲁浑在高加索地区击退了金帐汗国入侵。此外,在阿鲁浑统治时期,马木留克王朝持续向叙利亚地区增兵。 1291年,阿鲁浑去世,弟海合都(又名亦邻真朵儿只)继立。海合都挥霍无度,国库空虚,于是仿效元朝钞法,在孛罗丞相指导下印造发行交钞,但行用未久即废。 1294年,海合都为了填补由于他自己挥霍无度和一场大规模的牲畜瘟疫导致的国库亏空,在他的幕僚建议下决定效法元朝发行纸币(钞)。海合都的计划是让纸币成为市场流通的主体,从而重新充实国库。但是由于人民不接受纸币,这场试验变成了一次彻头彻尾的失败。很快,巴扎动乱爆发,市场经济活动陷于瘫痪状态。海合都被迫中止了纸币的使用。 合赞兄弟 1295年四月,海合都汗被亲穆斯林的蒙古贵族推翻并处决之后,拜都(海合都堂弟,旭烈兀之孙)被强逼登上了汗位。对於政变集团来说,拜都是一个无足轻重的、容易控制的统治者。虽然拜都被要求表现出亲穆斯林的姿态,但事实上他本人非常热衷於基督教。他曾允许基督徒在他的斡耳朵内设立礼拜堂并曾经随身佩戴十字架。他在位时间很短,但是却曾任命多位基督徒为官员。 1295年十月,阿鲁浑子合赞起兵讨灭叛者,并俘杀了拜都,夺取了汗位。合赞为取得当地封建主和穆斯林的支持,改信伊斯兰教,并定为国教。合赞汗即位和改变宗教信仰,都得到元成宗铁穆耳的承认。 1298年,合赞遣使入朝,贡珠宝等物。蒙哥时,曾以彰德路为旭烈兀分地,这时,成宗即将旭烈兀分地历年应得岁赋赐合赞。合赞即位后,大力进行社会改革,制定新的土地、赋税、驿站、货币等制度,限制蒙古贵族、将校和官吏对人民的横征暴敛,使农业、工商业得到发展,财政收入增加。他还鼓励发展科学文化,在首都兴建天文台,设立学校,命宰相拉施都丁编纂《史集》。合赞通晓多种语言,对天文﹑医学和许多工艺都颇有知识,尤精通历史,被誉为贤君。他与密昔儿的马木路克王朝为争夺叙利亚多次发生战争,察合台汗国的笃哇汗乘机攻占伊利汗国东部的吐火罗(阿富汗东北部)之地。 1304年,合赞汗去世,三弟合儿班答继立,号完者都汗,迁都于新建的孙丹尼牙(伊朗阿塞拜疆苏丹尼耶)。合儿班答遵循其兄政策,仍用拉施都丁为宰相,继续发展经济﹑文化。拉施都丁除完成《史集》巨著外,还编纂了一部《伊利汗的中国科学宝藏》,介绍中国历代的医学成就。这时,元成宗与笃哇﹑察八儿达成和议,蒙古皇室的内争暂停,东西驿路畅通,伊利汗国和元朝的使节往来更加频繁(合赞汗去世,此后不久,伊利汗国内外局势日趋严重。内有诸王争立,权臣争势,内讧迭起;外有埃及马木路克王朝和钦察汗国不断侵掠,国运日蹙,陷于分裂)。 1305年,合儿班答致信法国国王腓力四世宣告此事,信上钤用汉字“真命皇帝和顺万夷之宝”方印。 1316年,合儿班答去世,子不赛因(12岁)嗣位,还都桃里寺。权臣出班有拥立之功,不赛因为他向元朝请封。不赛因统治前期,权力掌握在蒙古异密出班手中。 出班专权统治波斯 1317年至1327年,出班是波斯实际统治者,出班牢牢地控制着波斯。 1322年,出班平息了由他自己的儿子、小亚细亚长官帖木儿塔什领导的一次叛乱; 1324年,泰定帝授出班“开府仪同三司、翊国公”,赐银印、金符。出班专擅国政,诸子皆居要职,与不赛因发生矛盾。不赛因杀其第三子,出班举兵叛,兵败被杀。经过这次内乱,国势削弱,统治集团的内部矛盾和国内民族矛盾、阶级矛盾同时迸发。 1325年,出班胜利地发动了一次反钦察汗国的远征,一直抵达捷列克河; 1326年,出班之子胡赛因在加兹尼附近打败了入侵呼罗珊的察合台汗塔儿麻失黑,把他赶回河中。 1327年,不赛因厌倦了出班监护,与出班关系破裂。当时在呼罗珊的出班举旗反叛,准备从麦什德进军阿哲儿拜占。但是,他的部队抛弃了他,迫使他到赫拉特马立克嘉泰丁处避难。马立克派人把他勒死,把他的手指送给不赛因(1327年10-11月)。出班的一个儿子、小亚细亚的长官帖木儿塔什逃到开罗,开罗的马木路克害怕引起不赛因不快,把他处死。 出班垮台,是对波斯汗国的致命打击。几年之后,当不赛因本人去世时,没有一位领袖(无论文官或武将)能使这个蒙古-波斯国团结在一起。旭烈兀家族的兀鲁思瓦解了。出班垮台还产生了另一个结果:突厥人的安纳托利亚放任自流了。甚至是在1304年马苏德二世死去,科尼亚的塞尔柱克苏丹国消失后,波斯宫廷任命的蒙古长官就表现出一种自治宗王般的倾向。出班之子帖木儿塔什已在争取独立。要不是他家族遭灾的话,在不赛因死后,他很可能在科尼亚,或者是在开塞利建立一个安纳托利亚的蒙古苏丹国,这一苏丹国很可能成为阻止奥斯曼帝国扩张的障碍。事实上,帖木儿塔什于1327年去世了,8年以后,不赛因也随之去世了,安纳托利亚失去了君主,在其东南方的卡拉曼家族的地区突厥异密们和在其西南方的奥斯曼家族的异密们随心所欲地行动。于是,在关键的1327至1335年间,波斯蒙古宫廷冲突间接地导致了奥斯曼帝国的崛起。 伊利汗国瓦解 1335年,不赛因死后,伊利汗国迅速瓦解,权臣、统将各自拥立傀儡可汗,国家分裂成东伊朗、阿富汗的卡尔提德王朝,西伊朗的穆札法尔王朝和札剌亦儿人的札剌亦儿王朝,安纳托利亚的楚邦王朝,互相攻杀。 1340年,蒙古贵族哈散自立为汗。 1353年,伊儿汗国分裂成卡尔提德王朝、莫扎法尔王朝、札剌亦儿王朝和丘拜尼王朝。 1355年,钦察汗国札尼别汗攻入桃里寺,杀操纵朝政的出班后人,伊利汗努失儿完不知所终。在纷乱中,一些地方贵族也乘机独立,形成割据局面。据有报达的蒙古贵族哈散(札剌亦儿氏)于1340年自立为汗。 1388年,在西察哈台汗国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帖木儿帝国分兵三次,占领桃里寺,伊利汗国至此灭亡。 丘拜尼王朝:1357年,金帐汗国攻击阿塞拜然丘拜尼王朝,马立克·阿希拉夫被杀,丘拜尼王朝灭亡。 卡尔提德王朝:1381年卡尔提德王朝被帖木儿帝国并吞。 莫扎法尔王朝:1393年帖木儿帝国消灭莫扎法尔王朝。 札剌亦儿王朝 1337年7月26日,谢赫·大哈散进攻报达(巴格达),可汗木撒逃跑,报达城主阿里被杀。谢赫·大哈散在伊儿汗国首都桃里寺(大不里士)拥立年幼的麻合马(旭烈兀幼子忙哥帖木儿玄孙,伊儿汗国第十二任君主)继位。 1338年7月16日,楚邦王朝谢赫·小哈散·楚邦王公击败大哈散,占领伊儿汗国首都桃里寺(大不里士),可汗麻合马被楚邦王朝俘杀。 1339年,大哈散在报达(巴格达)拥立只罕帖木儿为可汗。 1340年,大哈散废黜只罕帖木儿,自立为可汗。楚邦王朝衰落过程中,谢赫·大哈散多次干涉其内部事务。 1356年,谢赫·大哈散去世。 1358年,哈散之子兀洼思汗兼并阿塞拜疆等省地,移都于桃里寺,史称札剌亦儿朝。 1430年,札剌亦儿王朝被黑羊王朝消灭。 伊利汗国君主 旭烈兀 贴古迭儿(阿八哈兄弟) 阿鲁浑(阿八哈之子) 海合都(阿鲁浑兄弟) 拜都(海合都堂兄弟,旭烈兀之孙) 合赞(合赞之弟) 完者都合儿班答(阿鲁浑三子,合赞之弟) 不赛因(合儿班答之子) |
|
来自: 墨香笙樵 > 《帝国如风、蒙古帝国、蒙古风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