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经典】唐代邓峪佛塔回到故乡

 alayavijnana 2017-04-18

4月16日,邓峪石塔塔身回归入藏仪式在山西博物院举行。


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副主任龙明彪、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关强、山西省政府副省长张复明、捐赠方台湾中台禅寺见灯大和尚、山西博物院院长石金鸣、榆社县人民政府县长韩军共同为塔身揭幕。


邓峪石塔位于山西省榆社县邓峪村,是一座唐代石雕彩绘四面佛造像塔,砂岩质,通高320厘米,由底座、塔身、塔檐和塔刹四部分组成。1965年公布为首批山西省文物保护单位。


邓峪石塔是山西首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晋中市榆社县郝北镇邓峪村,石塔雕刻于唐开元八年(720年),是一座唐代石雕彩绘四面佛造像塔,砂岩质,高3.2米,圆座方柱形,自下而上由底座、塔身、塔檐(带平座)、塔刹四部分套合而成。


石塔的布局、造型、结构及个体形象均佳,塔身四面雕刻的佛像造型端庄,面形圆润,体态丰腴,神情沉稳,衣纹流畅,体现了盛唐造像的鲜明特点。

一些细部处理,如头光、肉髻、面相、胸腹、双腿、衣饰等具有突出的开元时期风格,显示出大唐盛世的文化与艺术气魄,对于研究唐代佛教艺术与雕刻艺术等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


石塔塔身于1998年不幸被盗,后辗转流落至台湾,由信众捐赠给中台禅寺。开山方丈惟觉长老得悉石塔来自山西后,遗愿将其捐赠返还。后经两岸有关方面通力合作,流失海外二十年的石塔塔身终于重归故里。




(国家文物局/供图)

石塔塔身的回归,因于海峡两岸的血脉亲情,缘于中华文化强大的感召力,是留在两岸民众心间、载入两岸文化交流史册的又一标志性事件,在海内外起到了很好的示范效应,有利于倡导两岸同胞共同保护中华文化遗产,推动更多流失文物回归祖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