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用博弈论解析“真假美猴王之谜”|悼念杨洁女士

 公孙轩辕c72eng 2017-04-18

【按】4月15日,86版《西游记》电视剧导演杨洁女士逝世了,实在令人惋惜。据说杨洁女士也是人大校友。86版《西游记》,那是几代人满满的回忆,尤其是“70后”童真年代的最主要伴侣之一。这几年,《西游记》一再引起热议,一个重要原因是如今的电视剧粗制滥造的太多了,精品太少了。我2015年年在人大出版社出版了《跟西游记学创业——一本人人都要读的管理秘籍》,就是童年回忆、工作感悟和经济学研究的结晶。下面这篇文章是我在人大的全校选修课《博弈论与西游记》上的一次课堂讨论,发表于《经济学家茶座》,今天推出,谨以此纪念杨洁女士。——聂辉华 2017年4月18日


用博弈论解析“真假美猴王之谜”

——西游记经济学之八 

聂辉华 

一、真假美猴王之谜

    中国古代四大古典文学名著中,我最喜欢的是吴承恩的《西游记》。好的作品,不仅要内容精彩,还要给读者留下“二次创作”空间。一部《西游记》,有的读者看出了团队管理的要诀,有的读者体会了职场拼搏的玄机,有的读者领悟了创业发展的秘笈,有的读者参透了人生修行的境界,有的读者看穿了政企关系的博弈,还有的读者发觉了跨界竞争的法门。《西游记》好比一处魅力无穷的风景,“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作为一部神话小说,《西游记》玄机四伏,至少有三大谜团:第一,孙悟空大闹天宫时,天兵天将为何无人能挡?事后证明,很多天神甚至妖怪其实都可以降服孙悟空。第二,妖怪抓到唐僧之后,为什么总是不立即吃他,以至于最后“偷鸡不成蚀把米”?第三,六耳猕猴究竟是谁?即“真假美猴王之谜”。在之前的“西游经济学”系列文章中,我们从权力经济学的角度解释了第一个谜团【注】,今天我们继续从权力经济学和博弈论的角度解析第三个谜团,并且暂时把第二个谜团留给读者。

    “真假美猴王之谜”的梗概如下。在《西游记》第五十六回至第五十八回里,孙悟空在杨家庄打杀了几个强盗,唐僧怪罪他心狠手辣,以念紧箍咒为手段,将孙悟空赶走了。不久,另一个“孙悟空”趁猪八戒和沙僧去化缘时打伤了唐僧,并抢走了取经的通关文牒。沙僧去花果山要回通关文牒,却发现“孙悟空”自己搞了一个山寨版的取经团队。于是,真沙僧打死了假沙僧(一个猴精),然后逃出花果山,到南海观音那里告状。此时,真的孙悟空就在观音身边,于是观音派悟空和沙僧一起去花果山辨明真伪。两个悟空见面之后打得不可开交,从花果山一直打到南海,连观音菩萨无法辨明真伪。于是两个悟空又从南海闹到天宫,连李天王的照妖镜都无法识别真假。然后,两个悟空打到阎罗殿,地藏王菩萨的宠物谛听知道内情,却不敢说破。最后,两个悟空打上了西天灵山,直到如来说破假悟空乃是“六耳猕猴”。假悟空见身份被揭穿,正欲逃走,被如来用金钵盂盖住,然后被真悟空一棒打死。至此,真假美猴王事件告一段落。

    我认为,真假美猴王之谜是《西游记》中最精彩的部分之一。这一部分构思巧妙、暗藏玄机、寓意深刻。按照原著的表述,假悟空是六耳猕猴变的,但六耳猕猴究竟是谁?是真的有一个物种叫六耳猕猴,还是孙悟空自己的化身,还是如来在下一盘很大的棋?书中并没有明示,这就给读者留下了充分的二次创作空间。

    2016年春季学期,我在中国人民大学开设了一门新的全校选修课《博弈论与西游记》。在一次课堂讨论上,我们就“真假美猴王之谜”开展了一次别开生面的辩论。我先让一个同学发表他的观点,接着大家进行反驳,然后他或者其他人可以辩护。如果反驳不成立,那么他的观点就暂时成立。接着如果有人提出第二种观点,大家再进行反驳,如此往复,最后我们将所有不能被驳倒的观点总结出来。在讨论之前,我们每个人都不预设立场,不带偏见,特别是我作为老师要保持中立。下面就是这次课堂辩论的主要过程,我觉得某种程度上比哈佛公开课《正义路》还要精彩。

 

二、化身论:六耳猕猴是孙悟空的化身

 

    第一个亮出观点的是潘俊鑫同学。他认为所谓的六耳猕猴根本不存在,只是孙悟空的化身。相反,如果真有所谓的六耳猕猴,那么就存在以下七个疑点。

疑点一:如果六耳猕猴真的是另一个猴种,目的是取代唐僧团队到西天取经获得正果,为什么它仅仅是打晕唐僧后抢走包袱离去?为何干脆不杀了唐僧以绝后患?它分明是故意手下留情,这点值得怀疑。

疑点二:沙僧只身前往水帘洞讨要取经行李,发现假沙僧后一杖劈死,然后在被众猴围住时却能够突围而出。要知道,六耳猕猴本领和孙悟空一样大,它为什么只是逼走沙僧,而不是将沙僧打死?这是假悟空第二次手下留情。

疑点三:地藏王菩萨的谛听明明已经识别孰真孰假,为何不敢说出来?它怕的是什么?孙悟空和六耳猕猴本领一样大,加上地府的菩萨、神仙帮忙,难道不能制服六耳猕猴?

疑点四:六耳猕猴对孙悟空知根知底以致众神皆无法分辨真假,所以它肯定知道如来的实力,为什么还敢和孙悟空一起面对如来?

疑点五:真假美猴王在面见如来之前争论的关键问题都是辨明真伪,而面见如来时却刻意讲明唐僧赶走孙悟空的经过并且请求如来辨明正邪,说明假悟空的诉求在于评理,而不是真的去取经。

疑点六:六耳猕猴被如来识破身份后被困于钵盂之中,钵盂打开后立即被孙悟空一棒打死。那六耳猕猴本来和孙悟空本领不相上下,怎么这么容易就被区区一棒夺走性命?这着实让人难以置信。

疑点七:六耳猕猴可是积极分子,一心想着西天取经,面对这样忠实的员工,如来这个大Boss(老板)怎会亲眼看着其灭亡?

综合以上疑点,潘同学认为假悟空的六耳猕猴身份令人怀疑。然而,如果六耳猕猴其实就是孙悟空自己呢?你会惊人地发现,这些疑点居然全部不复存在。而且孙悟空曾被观音赏以三根毫毛,完全可以变成自己的分身单独行动。打晕唐僧、放走沙僧正因为他们分别是自己的师傅和师弟,不能真正下手。谛听识别出两者皆是孙悟空又怎敢当面点破激怒对方?孙悟空最终目的可能就是想请求如来为其和唐僧评判对错,还其一个公道。而如来或许已经知晓孙悟空的目的,所以才默许了其在雷音寺的所作所为。

潘同学陈述完观点之后,我做了一个简单的总结。首先,我肯定潘同学心思缜密,对原著相关部分可谓字字推敲,这种认真的态度值得表扬。其次,他提出了七个疑点,很有怀疑精神,这也值得鼓励。然后,我用博弈论的语言解读潘同学的观点做了解读:在孙悟空和唐僧的博弈中,孙悟空作为徒弟和下属,天然处于劣势地位,因此他巧借假悟空这个身份,将不对等的唐僧-孙悟空博弈变成真假悟空的对等博弈,并且将事情闹大以便让如来站出来评理,最终争取更多的谈判收益。最后,我问大家,他提到的七个疑点是否成立?

这时,坐在第一排的一个女生指出,第四个疑点不成立。因为如果假悟空不去找如来,那么真相自然大白!我接着补充道,从假悟空的角度分析,即使去找如来,也存在一定几率分辨不出;而且就算最终事情败露,也有蝎子精从大雷音寺逃跑的先例,不至于当场毙命。由此,第四条理由不成立,反驳成立。

然后,易可树和卢陈伟同学以原著为基础出发,质疑“分身论”。他们首先指出了假悟空的作案动机——为了引起如来重视,有机会在如来手下做事,以便实现自身价值。但是,它需要一个信号来显示自己的实力和忠诚,这就是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中的“信号发射理论”。于是,假悟空策划了这一场真假美猴王的闹剧,其最终目的只是为了显示能力,当然就不会伤害如来的下属唐僧和沙僧。这样就能解释潘同学的第一、第二个疑点。

我觉得这两位同学对“分身论”的反驳是有道理的。看到大家没有别的反驳理由了,我接着提供了三点反驳理由。第一,在地府中,即便真悟空和众神可以制住假悟空,也会两败俱伤,说不等将地府打得稀巴烂。因此谛听识破了假悟空之后不敢声张,并不能说明假悟空一定是真悟空的分身。因此第三点质疑不成立。第二,从原著内容来看,虽然真假悟空在如来面前提到了辨明正邪,但是之前在地府和天宫,他们都提到了唐僧和悟空的矛盾,这说明提到师徒冲突不能说明什么问题。因此第五点质疑不成立。第三,悟空一棒打死假猴王也可以解释为排除竞争者,而如来也可能来不及制止。这说明第六点质疑也不成立。至此,潘同学提出的七个疑点,每一个都难以成立。我强调,如果潘同学所有的七个疑点在原著的背景设定下都能被解释,那么他的新假说(分身论)很可能不成立。这就是经济学讨论问题的方式,除非你发现现有观点难以解释现实,否则就不要提出新的理论。而且,所有的假说都要能自圆其说,并且能够经受逻辑一致的质疑。选修这门课程的同学绝大部分是非经济学类的,大家可能一时还不太适应经济学的严谨推理方式,因此讨论一时陷入僵局。

 

三、阳谋论:六耳猕猴是如来佛祖的棋子

 

就在讨论陷入僵局时,刘宜卫同学提出了一个新的假说,可以概括为“阳谋论”:六耳猕猴私下和如来有联系,本次事件其实是如来的一个阳谋!考虑到六耳猕猴与悟空不光长得一模一样,而且武功一模一样,套路也一模一样,绝非巧合。因此所谓“六耳猕猴”很可能是如来所造出来的一个生物。

这个假设同样也能合理地解释七大疑点。例如,不打死唐僧是因为它本来就是如来所造,当然不会将如来的弟子打死,坏如来大事。放走沙僧,也是类似的理由。而谛听之所以不敢说,也因谛听绝对不敢坏了如来所设的局,否则如来很生气,后果很严重。此外,除了谛听,其余大小神仙均无法认出真假美猴王,只有如来可以,也印证了如来可能就是设局者。这也可以解释假悟空明知明知如来能识别并制服他,还送上门去,因为面见如来本来就是计划的一部分。

听上去好有道理!我追问,如来为什么要这么做呢?动机何在?

张双凤同学为“阳谋说”提供了两点动机分析。第一,取经团队出现了严重的危机,团队成员之间出现了信任危机。此时,如来安排六耳猕猴事件,是希望通过它来促使取经团队的成员重新团结在一起,以保证取经任务的顺利完成。第二,其他神仙都无法辨明真假,谛听知道却不敢说,只有如来有能力揭露真相并制服假悟空,这显然有助于如来确立自己作为西天最大Boss的权威。

看到学生开始从权威或权力的角度理解组织设计和博弈论,我非常高兴。正如当今最火爆的经济学家、MIT教授阿西莫格鲁(DaronAcemoglu)在一篇文章里批评的,当今经济学之所以难以解释制度变迁和政治过程,就是因为缺失了对权力的分析。我又补充了第三个动机:如来也是在警告孙悟空不要乱来,不是只有他孙悟空才有这等本事,如来随时可以找人替代他。在博弈论上,一个人被替代的概率越高,他的谈判力就越小。

接着,徐国赢同学又对“阳谋论”做了进一步延伸,指出如来设局的两种理由:一是如来为警示孙悟空才让六耳猕猴演这场戏,而假悟空最后说请如来“辨明邪正”,暗示了他已知晓如来此举用意;二是如来其实一直信不过悟空,毕竟悟空原来是妖猴,后来又在天庭做过官,不是自己人,因此设下此局用六耳猕猴“狸猫换太子”,其实被打死的是真的孙悟空!这么说起来,如来才是背后的高手,而且搞起阴谋诡计来,简直令人毛骨悚然啊。

至此,“阳谋论”的假说看上去环环相扣,毫无破绽,但果真如此吗?

 

四、合谋论:六耳猕猴是如来和悟空的工具

 

这时,支持潘同学“分身论”的同学对“阳谋论”提出了质疑。按说唐僧是如来弟子,而沙僧不是,如果假悟空是如来的工具,那么为什么它只打唐僧却不打沙僧呢?另外,他虽然不能杀了沙僧,但一通暴揍为下属(猴精)出气也合情合理。这必然是因为假悟空就是真悟空的分身,为了出气才只打了唐僧。紧接着,“分身论”的支持者继续提出质疑,如果如来有六耳猕猴这么听话又能力高强的人才,当初为什么还会选择孙悟空作为取经人呢?

    对此,“阳谋论”的支持者提出了反质疑。徐国赢同学指出,如来此举是为了彰显其普渡众生的决心,连孙悟空这样顽冥不化之猴,最终都能经过历练成佛,可见佛家思想的力量,由此可以达到更好的传经效果。

    我觉得这个说法有道理,这其实也是一种有成本的信号发射原理。搞定别人不能搞定的事情,最能显示自己的本领,从而巩固如来的权威和权力。我同时补充了一种解释,如来可能只是施展了某种分身术,造了这么一只“六耳猕猴”,终究不能持久。再说了,用自己变出来的东西来取自己的经,显得比较无趣。在此之后,“分身论”和“阳谋论”的支持者再没有更多的交锋。

在我的启发下,一些同学又提出了第三种假说:合谋论,即六耳猕猴其实是如来和孙悟空联手导演的一场戏。如来和悟空联手设局的目的有两个:一是警告唐僧不能随便赶跑悟空,以免误了取经大事,最终坏了如来的如意算盘;二是巩固悟空在取经团队中的地位。

从事件之后的取经历程来看,唐僧师徒间再无大的争执。按“分身论”的观点,悟空得到了公正待遇和利益承诺(“功成归极乐,汝亦坐莲台”),自然不再顶撞。按“阳谋论”的观点,悟空、唐僧得了如来教训,也不敢再内讧。按“合谋论”的观点,这样的结果也是自然的。至此,双方都能自圆其说,短暂的一个半小时课程也结束了,但我相信同学们内心的观点交锋并未结束。

究竟真假美猴王背后的真相是什么,已然不再重要,重要的是大家学会了提出假说、证明假说、质疑假说和辩护假说。作为一门经济学选修课,这就够了。

(本文发表于《经济学家茶座》第75辑,转载请注明。作者聂辉华系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人大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副院长。特别感谢卢陈伟等同学整理了课堂讨论结果,同时感谢参与讨论的所有同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