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他和马云选择了同一创业起点,31岁成亿万富翁,但他比马云要疯狂十倍!

 睁眼的沙加 2017-04-18

在世界的各个领域中,都有着以很多以不同方式改变世界的人。而在这些人之中,最具科幻意义的人物非伊隆.马斯克莫属。31岁就跻身亿万富翁的他,连创业起点也和马云相似,然而他却选择了一条与商业大佬截然不同也更为疯狂的路。他梦想解决人类交通和全球变暖的问题,甚至还想在火星上建一个殖民地。《对话顶尖专家》栏目特别邀请到盛景网联合伙人王超,与我们分别从马斯克的商业梦想、他在技术创新上的突破、家庭对他性格和发展的影响以及科技狂人背后的社会意义,来带领大家了解这位硅谷钢铁侠--伊隆·马斯克。

硅谷流传一句话:“我们本来要做的是会飞的汽车,但得到的只是140个字符”。大家知道,Twitter发文的长度限制是140个字符。这个说法暗讽硅谷的创新太软。想想也是,全世界这么多聪明人天天研究的都是怎么让人多点广告,Twitter的发文长度限制的确显得有点无聊、乏味、缺少刺激。

首先打破这个局面的是乔布斯,乔帮主,苹果凭一款手机让全世界惊艳。但不幸天妒英才,乔大神已经驾鹤西归。放眼世界,谁能接过乔帮主“硬创新”的衣钵呢?今天可以毫无争议地说,非伊隆·马斯克莫属。

电动跑车特斯拉,是他干的。电动车取代汽油车,将使车摆脱对石油的依赖,算得上是改变世界的壮举吧。

设计时速达到800英里,大约1300公里,采用太阳能供电的超级高铁,从北京到上海1个小时,这是他干的,算得上是改变世界的壮举吧。

太阳能城市,solarcity是他干的,目标是使人类生活主要使用绿色能源,到2030年使太阳能占世界能源消耗的50%以上,真正的能源革命已经开启,算得上是改变世界的壮举吧。

世界上第一个商业性的太空探索公司spaceX是他干的,这个公司的使命是“让人类成为多星球物种”“人类不应该老死在地球上,应该离开摇篮,殖民其他星球”。这算得上是改变世界的壮举吧。

就在一周前,他又创办了一家名为Neuralink的新公司,进军脑机接口领域,研究团队主要由系统神经科学家和材料化学家组成,致力于通过将人类大脑与计算机连接起来,目的是在未来帮助人类抵御人工智能的侵犯。这算得上是改变世界的壮举吧。

这里说到的任何一件事情都是大事业,都需要竭尽全力,绞尽脑汁去拼搏和努力,而且不要忘了,这些还都是商业行为,都需要靠赚钱才能继续。所以,如果说这是一个人同时操作的事情,简直不可思议。而事实上,伊隆·马斯克就是在这么干,而且越干越好。

【图片来源:网络】

马斯克的商业梦想

美国东部时间3月30日下午6时27分,SpaceX的猎鹰九号火箭从卡纳维拉尔角发射升空,将携带的通信卫星成功送入同步移动轨道,发射成功后,猎鹰9号的第一级火箭成功回收到大西洋上的一艘无人船上。而这次发射所使用的正是去年回收的火箭。

一级火箭可回收使火箭发射成本革命性的降低。在商业发射市场,spaceX的报价可以低至竞争对手的1/3,甚至更低。难怪马斯克说,他一直担心俄国人会杀了他。

传统的火箭发射相当于每次发射炸掉一架747,而现在等于747把人和物送上去,又回来了,只是消耗点儿燃料。只要稍加维修,就能进行下一次发射。而这样的火箭设计寿命可以达到1000次。

传统的发射技术前往火星的票价可能要10亿美元,而马斯克希望这个数字可以降低到50万美元,甚至20万美元,这样他梦想的向火星移民100万人,殖民火星的目标才可能实现。

这家商业性的航天公司已经拿到了美国宇航局几十亿美元的订单,包括卫星发射,向空间站运送货物等等。他已经彻底杀入了以前完全由几个大国政府把持的领域,不但站稳了脚跟,而且竞争力强劲。如果把火星移民作为终极商业模式,那么这家公司成长的想象空间可以向后看200年。

特斯拉在传统汽车巨头的嘲笑声中长大,如今市值已经超过汽车业的鼻祖福特。近日,腾讯花费约122亿元人民币收购了特斯拉5%的股份,成为其第五大股东。也许是受腾讯入股的提振,4月10日,特斯拉的市值一度超过通用汽车,达到510亿美元。

今年下半年,也许会推迟,特斯拉将推出Model 3电动车,售价约合人民币24万元。2018年可以完成50万辆的销售目标。这个价位就是要进入大众主流消费市场了。

理想状况下,一个采取马斯克式生活方式的人,用着家里装的太阳能电池板发的电,这些电不仅能够照明、驱动你的微波炉,还可以为你的特斯拉充电,可以住在上海乘坐超级高铁到北京上班,假期可以乘坐spaceX火箭去火星度个假,而你还可以通过脑机接口直接用自己的意识驱动设备,自己的智商可以随时从100涨到10000。

很多人认为伊隆·马斯克是外星人,他构建的能源和航天系统是在搭建自己回家的路。但看了他的传记,你就会发现他也有绝望,痛苦和脆弱的时候,因此,我们还是姑且把他当做一个肉身之人吧。

明天,我们就来谈谈作为一个凡人企业家,他构建看似不可思议的商业帝国,遵循了怎样的商业逻辑。

马斯克如何跨过技术创新的死亡之谷

伊隆·马斯克曾在大学修过物理学,但他并不是个火箭专家,也不是太阳能技术的发明人,是靠投资才进入电动车领域的,但他凭借自己的企业家能力,激活了航空航天,太阳能和电动车这三个长期停滞不前的领域。

他通过解决电池技术彻底打通了纯电动车的筋脉。传统汽车厂商对于新能源潮流,都采用混合动力模式。特斯拉实际上没有汽油车技术,因此,只能豪赌纯电动车。这就意味着他对充电技术和充电设施建设的依赖性要高很多。

2004年前后,伊隆·马斯克首次投资了650万美元成为特斯拉最大的股东和董事长。电动车的原理很简单,就是一个电动机,然后需要一个传动装置驱动车轴。这个公司之所以取特斯拉这个名字,就是为了纪念交流电系统的发明人,也是电动机的发明人塞尔维亚裔美国人尼古拉·特斯拉。

而纯电动车的真正难点是电池,包括它的动力性能、续航能力以及充电速度,还有就是汽车量产会需要巨大投资。如果没有强大的融资能力,特斯拉就会在量产的关口死掉。

突破电池技术的契机来自锂离子电池。特斯拉的几个创始人是技术狂,他们认为可以把用于笔记本电脑的18650锂离子电池组合起来,驱动车。锂电池的能量密度高,几乎没有自放电效应,不含有毒物质,所以被广泛采用。

18650是锂电池的鼻祖索尼公司定义的一种标准型号。18代表直径是18毫米,65表示长度是65毫米,0表示圆柱形电池。特斯拉要用7000多节18650电池,可谓蚂蚁雄兵。没有人尝试过将如此多的锂离子电池通过串并联组合在一起。因此,特斯拉的研发最关键的环节就是解决电池的安全性问题。

如果把科技创新看作是一个可管理的过程,那么马斯克在电动车、火箭发射和脑机接口所进行的都是复杂技术的整合式创新。这类创新需要非常强的系统整合能力,很多技术是跨领域的。

比如,制造飞机需要汽油发动机技术和空气动力学,电子控制系统等关键技术的组合;计算机则需要大规模集成电路,二进制数学,程序和逻辑算法等一系列技术的成熟。如果你搞出了其中的一部分,哪怕是最关键的一部分,而配套技术没有成熟,你也很难在这类创新中成功。

有个故事,英国科学家发现了青霉素,而且对它的性能和作用有了透彻的了解,但靠青霉素赚钱的却是当时一家美国的小制药公司辉瑞。因为青霉素如果要实现工业化生产,需要一种发酵技术,英国人做了一些尝试,没有成功就放弃了。

辉瑞坚持研究,终于攻克了发酵技术。大家都知道,辉瑞今天已经成为了世界上最大的制药公司之一。

特斯拉攻克电池技术就是类似的逻辑。解决了这个关键的技术问题,市场就是你的了。而这个技术如果没有攻克,就陷入了死亡之谷。特斯拉还有两个死亡之谷,一个是量产,一个是足够多的充电桩和足够快的充电速度。马斯克以他超人般的能力让特斯拉跨过了死亡之谷。

spaceX则靠革命性地降低成本,颠覆了航空业。马斯克的终极目标是“使人类成为多星球物种”,要殖民火星就要建造星际运输系统,这个传输系统包含一艘巨大的推进器、运人的宇宙飞船和运油的飞船。

如果要革命性降低发射成本,马斯克选择的技术路线就是一级火箭和太空舱的回收复用,这无疑是颠覆性的。经过4次失败,第五次发射终于实现了一级火箭的成功回收。

实际上,SpaceX为了提高效率,降低成本,进行了一系列的创新,比如,广泛采用3D打印,替代焊接,既提高了可靠性和强度,又提高了生产效率。4年前,spaceX每年生产两枚火箭,现在每年能生产20枚。

发射系统需要的零件,传统航天航空公司要交给众多第三方制造商,但spaceX 尽可能自己做,一方面减少对供应商的依赖,另一方面可以省钱。大量的主板,传感器,太阳能板都由自己完成。甚至很多太空级别的设备,它都是用消费电子产品制成的。

有个故事,spaceX需要一个触发平衡动作的作动器,控制火箭的飞行方向。供应商报价12万美元,马斯克听后大笑,对一个工程师说,这个部件还没有车库门的开关复杂,给你5000美元预算,搞定它。

这个聪明的工程师花了9个月时间,搞成了。成本3900美元。别忘了,这不是一次性的,对于多次发射来说,他能节省的成本是巨大。

马斯克新近宣布成立的脑机接口公司Neuralink则瞄准了这个领域的最核心技术难题。所谓脑机接口,就是要通过植入式神经接口和生物化学传感器,实现脑电信号的采集和反向的电刺激。

而植入型电极面临的最大问题是一旦植入人脑,人脑的排异反应会产生大量的胶质细胞包裹电极,从而降低电极的记录和刺激效果,使电极失效。如果柔性硅基聚合物能够完美解决生物兼容性问题,那么可供长期使用的脑机接口就指日可待。Neuralink的核心团队就是瞄准了这个核心技术。

马斯克能够准确评估每个领域的机会和风险,进而确定自己的颠覆式创新策略,而且在这个过程中表现出难以想象的执行能力。这正是他作为一个企业家的非凡之处。

商业冒险家是如何炼成的

1995年,24岁的伊隆.马斯克和他的弟弟开始第一次创业。当时互联网刚刚兴起,他们搞了一个电子黄页公司,就是把中小企业的商业信息放到互联网上。当年马云创业也是从电子黄页开始的。马斯克创立的黄页公司叫Zip2。1999年,马斯克把Zip2以2亿美元的价格卖给了康柏,而他的个人收益大约2000万美元。这是马斯克人生的第一桶金。随后,他看到电子支付的商业机会,创办了X.COM。这个公司经过起起伏伏,后来与彼得.蒂尔创办的另外一家支付公司进行了激烈的竞争。彼得.蒂尔就是《从0到1》的作者。后来两家公司终于合并,合并后的公司就是PayPal,支付宝就是借鉴PayPal的模式搞起来的。2002年,PayPal被eBay收购。而这次创业为马斯克赚到税后1.8亿美元,31岁的伊隆.马斯克成为亿万富翁。

如果是你,你会如何选择今后的生活呢?有些人可能会选择财务自由之后惬意的退休生活;而一些闲不住的人可能会做投资,以功成名就的姿态看看小朋友们如何玩耍,以过来人的身份指点指点江山;如果觉得创业的瘾没有过足的人,在2002年也还是互联网方兴未艾的时候,互联网领域的机会还是大把的;如果是选择再创业的那种人,凭他过去的成功记录,完全可以把自己先前赚到的钱揣到兜里,再融别人的钱去冒险。但这些寻常路都不是伊隆马斯克走的。他几乎将所有的钱投入了接下来的三个著名的“冒险”中:火箭公司“Space X”、电动车公司“特斯拉”和光伏发电公司“太阳城”。马斯克认为,有五个领域将深刻影响人类的未来:互联网、新能源、太空探索、人工智能和生命科学。今天,他以一己之力全部染指。回过头来看,在互联网的两次创业中,马斯克只是热热身,冲冲浪。

所以,马斯克的行为是不能用简单的商业逻辑解释的,他简直就是创业的活标本。一个真的要改变世界的人首先要有孤注一掷的精神与破釜沉舟的勇气,并要在命悬一线中展现力量。2007年,特斯拉曾一度面临破产,资金只够运营几个月,没有人愿意投资。SpaceX的火箭4次发射失败,而且在拿到NASA订单之前,这个公司根本没有看得见的商业模式。马斯克先后在火箭公司投资1亿美元,在特斯拉投入7000万美元。马斯克创业所获财富所剩无几,一度濒临倾家荡产。他的商业冒险精神无出其右。他在很多场合都说:“我鼓励大家冒险,特别是还没有成家的时候。” “我的朋友给我看很多火箭发射爆炸的影像资料,劝说我不要把自己的钱财都葬送在这里。我所做的事情看起来都不大可能成功,但所幸最后都做成了。”

看过他的传记的朋友应该知道,他的冒险基因可能来自他的外祖父。1971年6月28日,伊隆.马斯克出生在南非的比勒陀利亚。上世纪50年代,他的外祖父出于在我们看来就是莫名其妙的原因,放弃了在加拿大的安稳生活,卖掉所有家产,举家来到动荡的之前也从来没有到过的南非。他一生充满冒险经历,深入丛林、寻找失落之城;夫妻二人组装私人飞机飞行数万公里,他的妻子还没有飞行驾照,就能驾驶单引擎飞机从南非飞到澳大利亚。直到72岁在飞机事故中折断了脖子,马斯克的外祖父才结束了自己冒险的一生。

2011年《纽约客》杂志曾经刊登过一篇封面文章,讨论中年女性的生育问题,封面是一位63岁女性的裸照,满头银发,并怀着身孕,一幅即将临产的样子,但气质优雅、眼光深邃。这篇文章的标题是:“她做这个会不会太老了呢?Is She Just too old for this?”。这位封面奶奶就是马斯克的妈妈。她出生在南非,是一位营养学家,年轻的时候曾经做过模特。后来为了照顾家庭和孩子,在中年的时候放弃在南非的事业回到加拿大,后来又到了美国。每次都能重启中断的事业,而且做的有声有色、有滋有味。因此,她一直是美国顶级杂志热衷追踪报道的人物。很多伟大的人物,特别是男性,在成长过程中的个性形成都受到母亲的深刻影响。马斯克母亲身上的乐观、积极和不拘一格的精神深刻影响了马斯克性格的形成。马斯克8岁的时候,因为父母离异,他开始跟单身父亲一起生活。他从小酷爱读书,小时候常常陷入自己的沉思之中,对周围的事情没有兴趣,让医生以为是他的听力有问题,还因此切掉了他的扁桃体。他12岁就开发了一款名为“炸弹(Blastar)”的游戏。这让他赚到了人生的第一个500美元。15岁左右,他就很难把幻想和现实分开了。

马斯克小时候反复阅读的《银河系漫游指南》和《大英百科全书》深刻的影响了马斯克的世界观。使他成为一个迷信科学的人。他相信万物遵循科学,也非常相信技术。比如他认为人类的头发也应该是种植的。他认为即使是生孩子,也要用科学而高效率的方法。马斯克与第一任妻子自然受孕的第一个孩子出生后10个月夭折。接下来他不顾妻子的不满,放弃了自然受孕。他另外的5儿子都是试管婴儿生下的,由一对双胞胎和三胞胎组成。据说其中的2个孩子是自闭症。马斯克与第二任妻子经历了离婚、复婚、又离婚。不知是傲慢,还是幼稚,他经常会问这样一个问题: “一个女人每周需要男人花多少时间陪她?10个小时?”在一次接受采访的时候,记者问他这么多工作,他每天睡多长时间。他说“5小时55分钟。”记者问,为何能如此精确?他说:“我每天都有睡眠记录啊。”就人格而言,马斯克确实有很多缺陷,待人粗暴、不讲人情、有智商歧视,可以说是一言难尽。但可以预见的是,发生在他身上的故事还会越来越多,他的一举一动都会受到世界的关注,因为他的影响力不容片刻忽视。

马斯克的第一任妻子贾斯汀是一位科幻作家,因为不能忍受生活在这个傲慢自大狂的阴影之下而离开了他。贾斯汀的一段话或许能让我们更深刻的认识马斯克的存在意义。她说:“极致的成功需要极致的个性。这样的成功是以其他方面的牺牲为代价的。极致的成功跟你所认为的成功是不一样的。如果你是一个极端的人物,你必须做你自己。幸福对你来说已经不是人生最重要的目标了。这些人常常是怪胎或者与社会格格不入,他们总是强迫自己以一种非同寻常的方式去体验这个世界。他们的思维方式不同常人,他们总能以全新的角度看待事物,找到具有洞见的创意,但人们往往认为他们是疯子。”

硅谷狂人的社会贡献

硅谷狂人马斯克【图片来源:网络】

今天我们不妨先来设想一下,如果真要实现马斯克的移民火星的梦想,到底有多难?SpaceX还需要突破什么样的技术难题?

首先,马斯克说他的目标是移民100万人,100-200人/次。这就需要大大降低火箭发射、回收、再利用的成本,也就是目前他正在全力攻克的技术,这是太空航行的基础。其次,在移民火星后,要想满足几百万人的基本生存需求,就需要运过去至少几百万吨的物资。那么,怎样才能实现如此庞大的人员和物资从地球到火星的运载呢?截止到目前,人类制造的推力最大的火箭是前苏联的n1火箭,其起飞推力达到了3500吨,而我国去年刚刚试验成功的长征7号火箭起飞推力还不到600吨。最新披露的spaceX的推力仅相当于18架大型客机。

那么,这里面就有几个更难的技术障碍。飞行器回程的燃料怎么办?可反复利用的飞行器,如果每次发射都要背负往返的燃料,就会占用可运载物资的重量,推高成本。如果可以在火星上就地取材是最好的,但是火星上没有石油,只能用甲烷,这就需要发明出用甲烷做燃料的新型发动机。还有,在火星运输上,如何实现燃料的补给呢?对飞行器来说,一次飞行如果携带过多的燃料是不现实的,所以每次人员物资的运输,是否需要额外有一个专门用于补给燃料的飞船,有点类似于外太空的空中加油技术,要形成不间断地燃料补给。

在目前的科技水平下,SpaceX公司要实现移民火星这个人类梦想,它需要攻克的技术难度是难以想象的,失败的可能性非常非常大。那么问题就来了,万一马斯克的疯狂实验都失败了,他还会给美国和人类留下什么价值?

我们知道,像火箭发射这种项目需要大量的研发工作及供应链支持,这种极其高效的整合能力,一般只有政府才能够做到。目前,全球只有美国、俄罗斯、中国、印度和欧盟已经发射了卫星掌握了运载火箭全套制造技术,就连日本都不能独立研制,日本的H2火箭的核心技术是美国的。马斯克,正是在美苏冷战之后,史无前例地创造了这样一个民间力量参与太空探索的这种超级项目,并且尝试创造更多商业价值。这背后带动的技术进步是无法估量的。

我们不妨先回顾一下,军事技术、国家项目到底能对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带来多大价值。

1981年,以色列导弹工程师葛瑞尔.爱登做了一次结肠镜检查,那时,医生为患者检查胃肠需通过把长1米多的内窥镜从口腔和或肛门插入患者体内,这一过程会让患者十分痛苦。那次痛苦的价差让爱登联想到自己熟悉的智能导弹上的遥控摄像装置,并由此产生了研制无线内窥镜的设想,他想制造一种可吞咽的微型“导弹”, 然后让它吞入类似药丸大小的照相仪,在通过全胃肠道时,传出图象信号,通过体外接受信息进行诊断分析。于是,多年之后,这种一粒药物胶囊丸子大小的胶囊内窥镜便诞生了,它将微缩技术发挥到了极致。

国家科技转化为民用的案例在我们身边其实非常的多。在2010广州亚运会的火炬招标中,名为“潮流”的火炬最终胜出。“潮流”火炬的主设计师是洪华,他曾是盛景的合伙人。他的设计团队还曾经参与北京奥运火炬的设计竞选并最终进入前四强。他设计的火炬亮点是即使火炬落水也不会熄灭。这项技术就是将航空航天业的导弹燃烧方法中的双燃烧室、冷态点燃技术跨行业移植到体育盛会圣火中,极大提升了广州亚运会火炬的防风和防雨性能。

我们习以为常的GPS导航,以及正如火如荼进行的虚拟现实技术,最开始都是萌芽于军队和国防科研机构当中,他们往往都是先脱胎于军用领域,然后再慢慢转化到民用领域的。这些军工产业的产品和人才,反哺到民用,进一步推动了高科技产业的进步。

回到SpaceX这件事儿,马斯克的火星移民计划即便失败了,至少也会大大促进几个领域的发展,比如全自动的机械制造工业。我们设想在遥远的火星旅程中,在人类无法生存的外太空的条件下,人类如何通过电脑远程操控火箭、操控机器人去完成各项工作?为了在火星上生存,马斯克还提出了对火星的改造计划,毕竟火星目前的状态仍不适合人类宜居,火星的二氧化碳占据了大气成分的96%,氧气占比还不到1%。同时火星大气压也很低,重力场也比地球弱。由于火星两极被冰川覆盖,火星温度平均值只有零下62摄氏度,最低可达到零下176摄氏度。于是,马斯克正在考虑如何使用氢弹在火星上创造两个太阳,让火星冰层融化,这样就能保证全球温度可满足人类生存需求。这些举措都会大大推动生物学和环境科学的发展。

马斯克最近着手研发的新项目--脑机互联,将微脑电极植入人的大脑中,以便在将来可以实现在人脑中上传或下载思维。这项技术的实现,对免疫学及人体神经学、脑科学都会是其相关的爆发性的学科。

马斯克的火星移民和脑机互联等方面的疯狂想法,将会让美国直接获得收益。从某种意义上来讲,他已经站在技术的至高点上,这会对其它相关产业的科技创新都产生巨大的拉动作用,其背后的意义、创造的社会价值同样是难以估量的。

都说中国已经是全球互联网行业最强的国家,但其实仅仅局限在应用层面。由于我国人口众多,尽管互联网有很大的集聚效应,但是在尖端的技术壁垒及核心的科技方面,美国仍然有着很高的势能,这些技术投入商业之后,都会更加巩固其科技的高势能,中国仍处于追赶的过程中。

1970年,赞比亚修女给NASA马歇尔太空飞行中心的科学部门副主管斯图林格博士写了一封信,质疑他正在进行的载人火星任务的研究。她无法理解在地球上还有很多孩子忍受饥饿煎熬之时,为何斯图林格却建议投入数十亿美元用以实施这样一项太空探索计划?

斯图林格很快回了信,他的答案在今天看来仍有值得参考之处。他在回信中表示:火星之旅虽然不能直接帮助解决饥荒问题,但这项探索计划孕育出的很多新技术和新方法给人类带来的益处将远远超过所付出的成本。如果我们希望改善人类的生活质量,我们就需要研发各种新技术,需要继续进行科学研究,了解和掌握我们尚未获得的知识。我们需要进一步研究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和生理学,需要在医药研究的道路上继续前进,战胜各种威胁人类生存的挑战。我们需要更多的年轻人将科学研究作为毕生的事业。太空探索计划涉及到的一系列引人注目的研究,就像是一个完美的催化剂,能够在极大程度上促进科技进步。通过实施太空探索计划,我们得以拥有一系列令人兴奋的机会,人类能够观察神秘莫测的自然现象,以及研发各种新技术和新材料。

太空探索为人类提供了一面审视自己的镜子,同时也孕育出一系列新技术。太空探索取得的成就增强了人类的信心和进取精神,让人类相信自己有能力解决目前面临的各种严峻考验和挑战。在我看来,人类通过太空探索所取得的成就充分印证了“非洲圣人”阿尔贝特.施韦泽的那句名言--“我忧心忡忡的看待未来,但仍满怀美好的希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